典蕴文化网>故事>分段式成功

分段式成功

收录日期:2025-11-20 16:18:34  热度:10℃

我有个农村的舅家小表弟,比我小6岁,高中毕业那年来到城里,在一家厨师培训学校学习,经常会在周末来我们家玩。

表弟厨师学成后,有天来到我家,红着脸向我借4000元钱,说要自己开个小吃铺。望着眼前这个18岁的大男孩,我吃惊地说:“就你?想开小吃铺?得了吧,你能找个小吃铺打工就不错了,真是异想天开!”那个时候,我大学毕业刚工作两年,除去平时的花销,也就几千元的积蓄,哪舍得借给他打水漂呀。

见我有拒绝他的意思,他的脸一下子涨得通红,眼泪都掉下来了。他这一哭,我就心软了,后来我拿出2000元,我妈也就是他姑姑拿了2000元,我叹口气说:“这钱就算我们赞助你的了,赔了就赔了,我们也不指望你能还。”他倔强地说:“你放心,我一定还这个钱!”

表弟的小吃铺终于开起来了。在流动人口多的城乡结合部,租了个10平方米左右的小房子,房租是每个月500,交了半年3000元房租,剩下的1000元,他买了炊具、碗筷,为了节省资金,他的4张小方桌和那些椅子都是从旧家具市场买的二手货。表弟见我盯着那些桌椅皱眉头,他嘀咕道:“旧点怕啥,人家来吃饭的,又不是吃桌子椅子的。”我环顾一圈,叹息道:“你连个冰箱都没有,还开什么小吃铺,真是瞎闹!”表弟倔倔地说:“我怎么瞎闹了?没有冰箱,我买菜买少些,够一天用的就行了,没有冰镇啤酒也没有什么难的,我旁边就有个小超市,他们有冰镇啤酒卖,我从他们那买不是一样吗?”见表弟这么瞎凑合,我苦笑着摇摇头,借口有事情忙,就走了。

过了大约半个月,我路过那个地方,于是顺便过去看看,正是中午吃饭的时候。好家伙,表弟的生意还真是不错,4张小方桌坐满了人。他就卖面条、米饭和小炒,一个人忙得团团转,有顾客要冰镇啤酒,他匆匆跑到门后,冲旁边的超市喊一嗓子:“来3瓶冰镇啤酒!”于是人家立马送来……

半年过去了,表弟真的把钱给还了,还给我妈买了个手机、给我买了双皮鞋。我知道他这是答谢我们母子俩。回想起当初我还怀疑他的能力,感觉有些不好意思。

铺面一年租期到了后,他租了个40多平方米能摆12张桌子的大房子,招了1个厨师和1个服务员,买了新炊具和新桌椅,一年挣的钱都折腾完了。不过,这个时候,我已经开始欣赏他了,觉得他是个敢想敢干特别能吃苦的人,肯定能把生意做好。

表弟做生意的第6年,把饭店开到开发区的写字楼楼群了,租了上下两层共200多平方米的房子,开了家酒楼。表弟的生意很好,写字楼群的很多白领都是他的长期顾客。

“其实当初我的理想就是以后开个酒楼,但在那个时候,我两手空空,对于我来说,那个理想确实很大很遥远!好在我踏实地从小干起,干好了小吃铺,然后就干了饭店,再后来就是这个酒楼。现在回头想想,当初我的理想还不算离谱吧?”表弟说完,幸福地笑了。我当时心情很复杂,既为表弟的成功高兴,又为自己多年的碌碌无为而难受。

通向成功的路有千万条,但表弟却选择了分段式的成功,这让他最终到达了成功的彼岸,我也希望自己能够像表弟那样,经过勤奋努力,让自己以分段前进的方式取得最终的成功。

猜你喜欢

  • 月兰的传说

    忘记了是哪个年代了,在一个偏僻的山村里,有一位叫董方的青年郎中,和母亲相依为命。董方日常除了采药晒晾,给乡亲抓药治病,闲暇看看医书,日子倒也过得恬淡、充实,母子勤俭度日,却也乐善好施,遇见困难乡亲生病总要减免或不收药费,在乡里名声极好。一个

  • 萃河不老情

    北宋嘉祐年间,苏轼经乐山犍为到叙州府,天色已晚,于是便夜夜宿牛口庄(今喜捷镇萃河村),品尝着原翠花村所酿的美酒,忽而抬头一望,不禁感慨万千。只见对岸山崖赤红如火,而崖下的江水在月光之下却是一色清澈如碧的岷江。苏翁醉眼朦胧下,挥笔便写下了丹山

  • 昏鸦

    黄昏正浓,残阳似血,天地笼罩在浓暮晚霞之中。村庄。茅屋。小玉依偎在母亲怀中,稚嫩的小脸在夕阳下更显可爱,好奇而愉悦地欣赏这傍晚的美景,不时笑出声来,说道好美。”母亲的双眼注视着自己的孩子,脸上洋溢着幸福,看着孩子在自己呵护下茁壮

  • 陈屠

    陈屠,邯郸人,世代以贩肉为生,当地小有声名,家三口,壮年得子,幸甚之,徒弟几人,长年经营有方小有金财。一日。陈屠夫对正在收拾碗筷的夫人说:夫人,我已杀九千九百九十头牲口,父亲在世对我说‘事不过万’,从现在起我将金盆洗

  • 一顿吃过30个馒头的人

    胡家冲有一位外号叫胡大蛮子胡大个子,身高两米有余,力气特别大,一担能挑400多斤,四人抬的树木,他一人能扛着走。胡大蛮子力气大出了名,食量大也出了名,一顿饭最少要吃两斤米,在大集体时,大队干部给他定的口粮标准是每月60斤,可他还是处于半饿的

  • 留一犁

    黄梅民间田地买卖中有一项习俗叫卖田(地)不卖坟”,相传有一个既神奇又感人的民间故事。在南北朝时期,有一年春季备耕期间,一位娃宛的农民,发现他家那块稻田里,不知什么时候葬了一棺新坟。他虽然觉得奇怪,却未动声地接纳了它,在耕田时还为

  • 天籁之音

    古时候有一位著名的琴师,懂音律的人都以拜他为师以为荣。他的徒弟遍布大江南北,深受人们敬重。可就因为如此,有些琴艺好的人,因为没有拜他为师,而被人瞧不起。话说有位小伙子自小喜欢音乐,无师自通竟能弹出美妙的曲子。村里的人都很喜欢听他弹琴,一日,

  • 拾到的金镯子(三)

    县太爷发现处境周遭漆黑,一个人在荒郊野外,顿时丢魂丧胆,连滚带爬地回了县衙。再说挨了板子的小妇人,回家之后,越想越气,越想越愧!本来想讹诈一只金手镯,没想到同老妇人争执起来,闹到县衙,还挨了板子,把嫩嫩的白屁股打得鲜血淋漓,臀胯青紫,皮开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