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浪漫才是真正的爱

浪漫才是真正的爱

收录日期:2025-11-20 15:10:08  热度:8℃

我有个女友,五年前就郑重而庄严地宣布:"今生非法国巴黎的白种男人不嫁. "

时间如白驹过隙,五年一眨眼就过去了,她形单影只,不要说法国男人,连中国男人了被吓跑了.我打电话问她:"为什么一定要找法国白种男人呢?"她高傲地回答:"巴黎的男人是懂得浪漫."

在我印象中,这位女友并不是外语学院法文系毕业的.我叹服道:"想不到几年不见你竟然精通法语了.我从初中起就开始学英语,又在美国生活了好几年,英语还只是马马虎虎."她对我这种土包子想法很不以然,凛然道:"我一句法语也不会,可以用身体语言嘛.况且到了法国再学也不迟,你这个人怎么一点都不懂浪漫?"

我不禁想问,浪漫是什么?是玫瑰花?是雨中漫步?是楼前伫立不去?甚至是与一个语言不通的法国人在巴黎凯旋门下深情热吻,导至交通堵塞?

可惜的是,可能你认为用身体语言谈恋爱是世界上最浪漫的事,但对方却认为这是最愚不可及的事.我倒认为,真正的浪漫是两人彼此倾心相爱,心有灵犀一点通,哪怕什么事都不做,静静相对就好.......否则,即使两人坐到月亮上拍拖,却是鸡同鸭讲,也不会有浪漫的感觉.

在我们印象里,浪漫的最经典行为当属"烛光晚餐".在西风东进的今天,很多女人认为谈恋爱如果连一顿烛光晚餐都没享受过,那这段爱情无疑是不浪漫的.于是,很多穷小子勒紧裤腰带连吃一个月方便面,省下钱来请女友浪漫一回.其实,浪漫的关键在于本质,而不在于外在的表现形式.记得曾看过一个女留学生写的文章,她是哈^***大学博士,因学历太高,中国男人对她退避三舍,没办法,只好跟洋鬼子们谈恋爱.她说,和美国男人约会并没有多少独特之处,和他们在一起,往往交往几次后就感到乏味了,并不浪漫,因为文化背景的不同会导致爱和情感交流的许多缺憾.

尽管从表面上看,她的文化程度很高,生活也很西化,但骨子里她依旧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女子,习惯扮演传统的妻子角色:做做饭,料理一下家务,给丈夫的工作帮帮忙,在他需要时给他支持和帮助......这也是中国女人对浪漫的理解.而外国男人的浪漫,也并不是只有烛光晚餐这种形式上的东西,外国男人对待恋爱和婚姻的态度是:如果一见钟情的话,可以马上就求婚,喜欢就在一起,不喜欢马上就离婚,根本一分钟都不愿在一起多呆.其实这在中国人看来,并不浪漫.

浪漫在中国文化里是一件很简单的事: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彼此爱慕,堕入情网,一段时间后,如果一切进展顺利,就结婚,然后厮守终生.

在一档美国的电视访谈节目中,曾看到一个身为亿万富翁的老者对采访他的说者说:"我这辈子记得的最浪漫的事,是我年轻是在超市当搬运工的时候,连车都买不起,但我每天晚上10点下班以后,都会走半个小时路程去我当时的女朋友家,在楼下跟她见一面同,聊句."

这位富翁现在已经扔有直升飞机N架, 司机保镖一大堆,想上哪儿就上哪儿,买栋房子就像我们买票本书一样容易,他怀念的当然就是那种原生态的浪漫.可如果把这们富翁换成一个老流浪汉,估计他接受电视采访时说的最浪漫的事就是:某年圣诞节,被某善心大发的富翁邀请至豪宅,坐在镀金的古董椅子上,用整套的纯银餐具吃香喷喷的火鸡大餐.

浪漫这回事,不是一成不变的,因当时情况和心情不同,会有不同和感受.如果饿了一天后在月光下和爱人一起散步,肚子里咕噜咕噜响个不停,心里不住盘算明天到哪里去打点短工来赚几个烧饼吃, 那么哪怕月光如银美人如玉,也不是不会觉得有多浪漫.

浪漫这回事,有时候只是给别人看的.别人看见你们夫妻俩乘着香车宝马,穿着貂皮轻裘,在每个周末的晚上去剧院看一场意大利歌剧,不知道羡煞多少局外人.可如果你俩坐在剧院里分别心想的是自己的婚外情人,那这还叫浪漫吗?

我特别欣赏一句歌词:"我能想到最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我觉得,这个词作者真是个明白人,一语道破了浪漫的真谛:真正的浪漫就是爱.

猜你喜欢

  • 谁为谁洗澡

    每个周末都会去那家洗浴中心。我整理衣柜时,又看到了那祖孙三代。三十多岁的女人扶着六七十岁的母亲,旁边是十多岁的女儿。女人拿着一个小塑料凳,扶老人进了浴室,开了水管,调好水温,待老人坐下,方才折回。她又帮女儿拉下紧绷的毛衣、毛裤,孩子像条鱼一

  • 一只让人流泪的水缸

    朋友乔迁之喜,我们前去祝贺,在她一百多平米的房子里,摆放着许多新潮的家居用品。忽然我发现在卧室里有一样东西极不适宜地立在那儿,它是一只一米多高的水缸,很旧的颜色,缸口处还有许多裂痕。就因为这只缸,整个房间的布局和格调全被破坏掉了。这时朋友走

  • 婚礼上的颤抖

    我是在最近的一次参加婚礼的晚宴上注意到那一幕的——这个很短的仪式落在我心里,让我觉出疼痛与残酷。在他走下仪式台后,婚礼上更热烈的掌声与喝彩此起彼伏,人声鼎沸的宴会,绚烂得似放了烟花。人们会很快忘记这位老人,因为他不是盛宴的主角,他不过是最后

  • 母亲的眼泪

    有生以来,我只看见母亲流过一次泪。那个时候,我常常为母亲感到自卑。她是个清洁工人,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每天沉浸在米又涨价了之类的琐事中,生活的重担压得她的头发挤尽了最后一滴墨汁,全白了。患了绝症的父亲死得很早,留下的惟一遗产是似乎一辈子也

  • 先认输的总是父母

    母亲常常给我们讲她与父亲的爱情故事。她与父亲是在春节对歌的时候认识的。那时老家的春节,邻村邻寨的小伙和姑娘们都会聚集在山梁子上对歌,父亲的歌唱得好,母亲听到,就悄悄喜欢上了父亲。她在人群里使劲地鼓掌,父亲也注意到了人群中一脸阳光的母亲。后来

  • 做煎饼的老人

    杭州的夏天,像是热恋中的少女,酝酿了太多的不可捉摸。坐一段不长不短的公交,便可能穿越几个晴天和雨天,有如一段浪漫的旅程,倒算是意外惊喜。但裸露在豆大的雨点之下,奔波于生计的摊贩们,便只有恼怒和狼狈了。然而也有例外。那是一对卖煎饼的老夫妇,每

  • 萝卜爱情

    父亲跟母亲谈恋爱的时间是1967年元月,时值文化大革命爆发不久,全国一片混乱,百姓苦不堪言。那时候,粮店里的米,副食店里的肉、豆腐,百货店里的肥皂、布匹以及煤铺里的煤等生活物资均要凭票供应,普通人家的生活清苦至极。我家住在城郊的小菜园里,用

  • 她已把最贵重的给了我

    那一年,她60多岁,头发花白,皱纹遍布,独自在那条古老的街上生活了好几年。住街道中间的一所很小的墙壁斑驳的陈年旧房。房屋内,简单的床几,惟一奢华的用品,是一台老式的电风扇。似乎没有子女和其他亲戚,这些年,从来没有人来看过她。她靠着政府的救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