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别开生面的职场告别演说

别开生面的职场告别演说

收录日期:2025-11-20 16:20:57  热度:9℃

有一位著名的推销员年事已高,不得不告别自己的职业生涯,应行业协会和社会各界的邀请,他在城内最大的一个剧院,做告别职业生涯的演说。

那天,会场座无虚席,人们在热切地、焦急地等待着,那位当代最伟大的推销员,做精彩的演讲。当大幕徐徐拉开,舞台的正中央吊着一个巨大的铁球。为了这个铁球,台上搭起了高大的铁架。

一位老者在人们热烈的掌声中,走了出来,站在铁架的一边。他穿着一身崭新的运动服,微笑着站在舞台上。

人们惊奇地望着他,不知道他要做出什么举动。

这时两位工作人员,抬着一个大铁锤,放在老者的面前。主持人这时对观众讲:请两位身体强壮的人,到台上来。好多年轻人站起来,转眼间已有两名动作快的跑到台上。

老人这时开口和他们讲规则,请他们用这个大铁锤,去敲打那个吊着的铁球,直到把它荡起来。

一个年轻人抢着拿起铁锤,拉开架势,抡起大锤,全力向那吊着的铁球砸去,一声震耳的响声,那铁球动也没动。他就用大铁锤接二连三地砸向铁球,很快他就气喘吁吁了。

另一个人也不甘示弱,接过大铁锤把铁球打得叮当响,可是铁球仍旧一动不动。

台下逐渐没了呐喊声,观众好像认定那是没用的,就等着老人做出解释。

就在老人敲了将近一个小时之后,坐在前面的一个小孩突然叫了起来:“球动了!”霎时间会场立即鸦雀无声,人们聚精会神地看着那个铁球。那球以很小的幅度动了起来,不仔细看很难察觉。老人仍旧一小锤一小锤地敲着,人们好像都听到了那小锤敲打铁球的声响。铁球在老人一锤一锤的敲打中越荡越高,它拉动着那个铁架子“哐哐”作响,它的巨大威力强烈地震撼着在场的每一个人。终于场上爆发出一阵阵热烈的掌声,在掌声中,老人转过身来,

慢慢地把那把小锤揣进兜里。

智慧点睛

成功,就是将简单的事重复地做。不要异想天开,也不能知难而退,踏踏实实,勤勤恳恳地做好每件事,你就能够摆脱浮躁,赢得胜利。

猜你喜欢

  • 除恶记

    一清光绪十二年,混混儿扈成受了三年牢狱之苦,被释放回到了家乡兴济镇。兴济镇在当时也是一繁华重镇,扈成是一孤儿,吃百家饭长大,但他在成人后并无感恩之心,在兴济镇胡作非为,后因奸淫一寡孀,锒铛入狱。入狱后的扈成正巧与一纸匠共囚一室,老人是著名的

  • 奇特的遗嘱

    这天早晨,柳大嫂正在做饭,从外面进来的柳大哥对她说道:家里的废品都堆这么多了,高大娘怎么还不来收啊?”柳大嫂一愣:可不是嘛,往日这时候早就来了,难道高大娘出什么事了吗?”柳大哥说:吃完早饭,你去高大娘那里看看。&rd

  • 烧锅轶事

    很久以前,四方台子是关东老林里的一个大屯子。屯子里有两家烧锅,其中一家姓董,掌柜的叫董贵,从太爷爷那辈起就开烧锅,他家酿酒有祖传秘方,烧出的小神仙”酒不但入口甘醇、后劲猛烈,还有祛风御疾的独特功效,远近闻名。山里天气冷,这种酒很

  • 惹祸的翡翠珠串

    一、 翡翠凝水珠户部尚书张敞可是个好官,他为人正派,刚正不阿,深受下属爱戴。张敞的结发妻子名叫柳春红,今年三十六岁。柳春红的娘家就在汴梁城外的柳家集,前几天,张敞接到家人禀报,说柳春红的母亲病了。柳春红急忙回家探母。柳母身患伤寒之症,经过半

  • 一碗寿面

    自古道:清官难断家务事。为什么难断?一是家庭内部矛盾错综复杂,争执双方各执一词;二是家长里短,没有什么对和错。故事中的这位芝麻官,明察秋毫断是非,用一碗寿面就化解了婆媳矛盾,一时传为美谈。话说清朝咸丰年间,贡生唐宽任河阳县令,由于勤于政务,

  • 风雨百年被

    1941年的一个冬夜,碧缘山上的一间茅草房里通宵达旦点着煤油灯。平常村民们都不舍得点煤油灯,天一黑就钻进被窝里歇息去了,怎么这户人家却破天荒点起了煤油灯呢?茅草房里,李云绢一边纺纱,一边嘴里念念有词:四角四耳朵,四四十六堂。堂堂放八仙,嘴嘴

  • 妙定姻缘

    明朝嘉靖年间,在辽东棋盘山脚下的浑河岸边,有一个叫宋家庄的村镇,村里住着位年轻的猎户,名唤宋宫明,平时扶贫济危,行侠仗义,在乡里口碑甚好。暮春里的一天,宋宫明到山中行猎,收获颇丰,直到斜阳西坠时才上路往回赶。当他行至一处山崖下面时,忽听得草

  • 人无贪心该多好

    城西大道有个商人叫张逢,经营着一间杂货店。这天,张逢刚进了一批货回来,老婆爱芬就告诉他说大牛找他,要他回个电话。大牛是张逢的老同学,他想买辆新摩托车,只是还差两千块钱,想让张逢帮帮忙。张逢心里犯了难,店里刚进了一批货,手头上没有那么多钱。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