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拉二胡的男孩

拉二胡的男孩

收录日期:2025-11-20 17:04:00  热度:9℃

冯玉楚这天走在下班的路上,就看到天上乌云翻滚,接着一阵风吹过,灰尘纸片都被吹得卷了起来,在空中打着旋儿。眼看很快就要下雨了,他又没带着伞,不由加快了脚步。

刚走了一段路,“劈里吧啦”一阵响,豆大的雨点砸在路上,他立即跑到一家商店门口去避。霎时,大雨如注般落下,整个街道全笼罩在一片如烟的雨幕中。

不过这雨来得快,去得也快,不到10分钟,大雨就随着那阵黑云飘走了。跑到店里避雨的行人也纷纷出了店门,冯玉楚走出门来,继续往家的方向走。

刚走了几步,就听一阵二胡声传了过来。此时拉的正是一首《梁祝》,冯玉楚对音乐虽然不是很懂,但这曲子平时也曾听过不少次,感觉曲子拉得并不是很好,像是一个初学者。也不知是什么人,竟然跑到街上来练习二胡了。

好奇心让冯玉楚不由得顺着声音的方向走去。转过街头。就看到前面一处屋檐下坐着一个男孩子,约十三四岁的样子,正埋头拉着手里的二胡。在他身旁还趴着一只黄狗。脖子上还套着一根绳子,狗的身后放着一辆小车子,约有一尺来大。

男孩子听到人来,只是抬头看了一眼。又低头拉曲子。冯玉楚注意到小车上有一块牌子,上面写着:我奶奶双脚残疾不能行走,无法做工挣钱。求好心的人行行好,解决她的生活,使她能活下去。车里有几张票子和几枚硬币,估计是刚才路人给的。

原来男孩子是在卖艺赚钱呢。冯玉楚抬头一看天色,已近黄昏了,就说:“现在天色不早了,又刚下了雨,街上不会有多少行人的,你还是早些回家吧。”男孩子摇了摇头,说:“今天奶奶的病又犯了,我害怕出事不敢出门,一直到她好些了才出来,现在还没挣到今天吃饭的钱呢。”冯玉楚奇怪地问:“你们家就你和奶奶两个人?”男孩子的手停了下来,说:“是啊,我生下来就没见过爸爸妈妈,是奶奶将我养大的。可是现在她已经无法再打工挣钱了,我必须出来挣钱养她。”

冯玉楚只觉眼前一热,就从身上掏出一张10元的票子,递到男孩子手上说:“你回去太晚,她也会担心你的,这点钱你拿去买些吃的给她吧。”

男孩子感激地看了他一眼,接过了钱,说:“谢谢你了,你真是个好心人。”说罢站了起来,收起二胡背在身上,对狗叫了一声:“阿黄,我们走吧。”

那只狗一听到男孩子的叫声,立即站了起来,男孩子将小车上的绳子往黄狗身上一套,狗立即拉着车子走了。男孩子又对冯玉楚说了一声“谢谢”,这才跟着黄狗跑。

冯玉楚见男孩走的方向和自己相同,就慢慢跟在身后。男孩子来到一家面包店买了一个面包,将它放在车上让狗拉着,然后又继续前行。不一会儿就拐向了另一处巷口,此时和冯玉楚走的方向已经不是同路,他也不再跟着了。

后来,冯玉楚又几次看到这个男孩子背着二胡跟着拉车的小狗走,有时车上放的是青菜,有时是一些点心,看来这男孩子还真是有孝心,不断地变换着食物带回家。

这天傍晚,冯玉楚下班刚走过路口,就听到一个男孩子叫道:“叔叔,你从那边走过来,看到我的阿黄了吗?”他转头一看,正是那个拉二胡的男孩子,他正从一条巷道跑过来。此时男孩子显得很狼狈,身上除了挂着那把二胡外,还提着那辆小车以及一袋食物,看样子没有狗帮拉着,他只好自己提着了。

冯玉楚摇了摇头,他刚才只顾走路,倒是没有注意到路旁是不是有狗了。他问:“狗不是时时和你在一起的吗,怎么会不见了?”

男孩子说:“今天我和它出来的时候,有一辆车子突然驶过来,差点将它给压了。阿黄吓坏了,突然发疯地在街上乱跑,我追了好远,最后也没追上。”

难怪男孩如此焦急,冯玉楚安慰说:“放心吧,狗就算了,它自己也会找到家的,你还是先将东西拿回家吧,奶奶还在家等着你呢。”男孩摇摇头说:“不行,它不帮我拉东西回去,奶奶就会挨饿了。”

冯玉楚奇怪地问:“你难道不会自己拿回家吗?”

男孩子仍是摇着头,说:“它刚才恐怕被吓坏了。我怕它会忘记了回家的路,我再去找找看。”说罢,就朝另一条巷道跑了过去。转眼间消失在巷口。

冯玉楚只得苦笑,看来男孩对这条狗感情还真不一般。他继续赶自己的路,刚走了一段,就听“汪”的一声,像是狗叫的声音。有人骂道:“这是哪家的狗?跑到我门前蹲着。”接着看到一只狗跑了过来,身后跟着一个男子,手里还拿着一根棍子。

他一看,这狗正是阿黄,不禁叫道:“阿黄。”阿黄听到有人叫,这才停了下来。那名拿棍子的男子看到冯玉楚叫住了狗,以为是主人到了,也就提着棍子转身回去了。

冯玉楚叫道:“阿黄,过来,你的主人正四处找你呢!”狗似乎也听懂了他的话,慢慢过来,靠在他身边,身子不断颤抖着,似乎仍在感到恐惧。冯玉楚蹲下身来,抚摸着阿黄的背,轻轻地问:“你是不是刚才被吓坏了,还认识自己的家吗?”阿黄抬起头看着他的脸,轻轻地叫了一声。

想到刚才男孩子寻找阿黄焦急的样子,冯玉楚决定将狗给孩子送过去,就对阿黄说:“如果你认识回家的路,就在前面带路吧,我陪着你一起走,就不用害怕了。”

阿黄似乎听懂了他的话,就迈开脚步在前面走,冯玉楚跟着它。转过几条巷子后,渐渐地来到了城郊,这一带尽是低矮的房子。突然阿黄“汪”地叫了一声,向前跑了过去,原来男孩子正站在巷口呢,看到阿黄过去,立即紧紧地将它抱住。

男孩向冯玉楚说了句道谢的话,然后就将小车绑在阿黄身上,又将袋里的食物放进车里,才对阿黄说:“你进去吧。”阿黄立即拖着车子,跑进了前面一户人家。

冯玉楚觉得奇怪,男孩子都回到家门口了,为何不自己将东西拿进屋,却要这只狗拉进去?他问男孩:“这就是你的家吧?我跟你进去看一看,奶奶的病是不是好些了?”

男孩子拦住他说:“谢谢你将阿黄送回来,你真是个好人。不过你只能到门外看,不能进屋里去,我奶奶现在睡着了,我不想吵醒她。”冯玉楚点点头,来到这户人家门前,从虚掩着的大门往里看。只见屋的一角有一位老太太睡在床上,屋里除了几张椅子外,几乎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

冯玉楚鼻子一酸,退了出来,他打开钱包,将里面仅有的两张百元钞票递给男孩,说:“留着给你奶奶买些吃的吧。”男孩想推辞,冯玉楚将钱往孩子手上一放,急急地离开了。

几天后,冯玉楚跟同事们说起了男孩子拉二胡挣钱的事,听到的人都不禁动容,就有人提议去看一看这个老人和孩子,如果可能的话,大家给他们一家捐些款。这建议得到了大家的支持,众人决定一起到这家去看一看再说。

一行人开车来到了城郊,冯玉楚找到这户人家。刚来到巷口就吃了一惊,只见这户人家门前站着好多人,大家上前打听,这才知道独居在这屋里的老太太今天病逝了。

此时,众人正将老太太的尸体抬出屋来,阿黄呆呆地站在门前,看着忙碌着的众人出神。冯玉楚看了四周一眼,却没看到那个男孩子,不禁问道:“她的孙子呢,怎么不见了?” 有人说:“老太太就孤身一人,哪来的孙子?”

冯玉楚大吃一惊,叫道:“我曾经看到过那个拉二胡卖唱的男孩,还说这老太太就是他的奶奶啊。”

人们这才点头说:“你说的是他啊。老太太的确有过一个孙子,她一直靠捡垃圾为生,有一次从垃圾堆旁捡到一个小孩子,就带回来养着,两人相依为命。几年前,老太太的脚伤了,行走不便,那个孩子就带着这只狗,背着二胡到街上卖唱挣钱,后来这孩子突然患了病,在一年前就死了。”

冯玉楚哪里肯信,急忙说:“我前几天曾看到那个孩子呢,还送阿黄来到这里。”

人们奇怪地看了冯玉楚一眼,说:“是你眼花了吧?不过这条狗倒是天天进出这个家门的。那孩子真的很懂事,他在临死前,还时时担心着老人今后的生活,于是他做了一个小车,绑在这只狗身上,上面写了一张字条,让看到的好心人能帮助老太太,使她能活下去。孩子死后,这只狗每天都拉着空车出去,晚上回来都能带一些吃的给老太太。”

猜你喜欢

  • 刻舟求剑

    有一个楚国人出门远行。他在搭船过江的时辰,一不谨慎,把随身带着的剑落到江中的激流里往了。船上的人都大叫:“剑失落进水里了!”这个楚国人顿时用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了个记号,然后回头对大师说:“这是我的剑失落下往的处所。”世人迷惑不解地看着阿谁刀

  • 神龟的智慧

    有一只神龟被一个打鱼人抓住了,因而神龟托梦给宋国国王宋元君。此日夜间,宋元君睡梦中只见一小我蓬首垢面、探头探脑地在侧门窥视,并对宋元君说:“我住在一个名叫宰路的深潭里。我替清江水神出使到河神那边往,路上,被一位叫余且的渔人抓住了。”宋元君早

  • 善解疙瘩

    鲁国有一个乡间人,送给宋元君两个用绳索结成的疙瘩,并说但愿能有解开疙瘩的人。因而,宋元君向全国命令说:“凡是伶俐的人、有技能的人,都来解这两个疙瘩。”宋元君的号令引来了国内的能工巧匠和很多脑瓜子矫捷的人。他们纷纭进宫解这两个疙瘩,可是却没有

  • 飞必冲天鸣必惊人

    年龄五霸之一的楚庄王,在汗青上曾为楚国的成长成立过显赫的功业。可是在他即位的头3年内,却毫无建树,不睬朝政,日夜游戏,猜谜作乐,不听臣子的定见,并扬言:有敢进谏的,处以死刑。宫庭上下都十分焦急,国度有这么个愚顽的国君怎样得了!看到这类状态,

  • 兰子献技

    古代,人们将那些身怀特技云游四方的人叫“兰子”。宋国有一个走江湖卖艺的兰子,凭着他所怀有的特技求见宋王宋元君,以期获得宋元君的重用。宋元君接见了他,并让他当众表演身手。只见这个兰子用两根比身体长一倍的木棍绑在小腿上,边走边跑,同时手里还耍弄

  • 濮水垂钓

    庄子在河南濮水落拓地垂钓。楚威王闻讯后,以为庄子到了本身的国境内,真是机遇可贵,因而速派两位官员赶赴濮水。来者向庄子转达了楚威王的旨意,约请庄子进宫,愿将楚国的治理大业奉求给庄子。庄子手持钓竿听毕楚王的意图后,头也不回,他眼看着水面寻思半晌

  • 轮扁削车轮

    在我国年龄战国时期,有一名善于做车轮的能工巧匠,他的名字叫轮扁。一天,齐桓公在殿堂上念书,轮扁在堂下砍削车轮。齐桓公念书读到妙处,不由摇头摆尾、口中念念有词,很是满意。轮扁见桓公如许爱书,心里感觉疑惑。他放下手中的锥子、凿子,走到堂上问齐桓

  • 任公子钓大鱼

    古代有一名任令郎,襟怀胸襟弘愿,为人宽厚萧洒。任令郎做了一个硕大的垂钓钩,用很粗很健壮的黑绳索把鱼钩系牢,然后用15头阉过的肥牛做鱼饵,挂在鱼钩上往垂钓。任令郎蹲在高高的会稽山上,他把钓钩甩进阔大的东海里。一天一天曩昔了,没见甚么消息,任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