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哈尼族人捕蜂的启示

哈尼族人捕蜂的启示

收录日期:2025-11-20 12:51:58  热度:9℃

在中国云南的无量山脉和哀牢山脉,哈尼族人经过迁徙跋涉,把自己的家园安置在了这里。高山上的湿气很重,哈尼族人喜欢喝酒驱寒,而他们最常用来泡酒的便是野蜂。据说,野蜂酒还可以用来治疗和预防风湿。所以,野蜂就成为哈尼族人不可或缺的食物。

野蜂生长在野外,其毒性较强,人若同时被二三十只野蜂叮咬,就有可能造成生命危险。那么,哈尼族人是怎么轻而易举地将大量野蜂捉来泡酒的呢?

并非所有的哈尼族人都敢去捕捉野蜂,只有养蜂人才有这种技术。而养蜂人的技术在于,通过一只或者几只野蜂,找到野蜂的窝点,然后连窝端回家里养着。变成家养的蜂之后,野蜂便不会轻易蛰人。这样,才有源源不断的野蜂用来食用。

所以,找到蜂窝是关键。养蜂人会先准备几样东西:木棍、蜻蜓、羽毛。野蜂喜欢吃栗树分泌出来的汁液,于是养蜂人就爬到栗树上,把绑有蜻蜓诱饵的木棍支在某个树杈中,等待前来觅食的野蜂。

当野蜂上钩专心吃蜻蜓的时候,养蜂人就轻轻地把白色羽毛系在它的腹节上。成功后,养蜂人就开始追踪它们的飞行路线。如果野蜂觅食的地方距离蜂窝很远,养蜂人往往还需要一两个人帮忙。他们分别站在不同的山头,分段观察追踪。有时候失去了追踪的方向,养蜂人就会在失去方向的地方再捕捉野蜂,绑上羽毛后继续追踪。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养蜂人得到经验:去同一个地方觅食的野蜂群一定都走同一条路线。

靠着这样的追踪,养蜂人很快就找到一处又一处的野蜂窝。把这些蜂窝端回家去之后,哈尼族人就不愁没有泡酒料了。

哈尼族人捕蜂的方法朴素而行之有效,它启示我们,只要掌握好事物的规律,想做的事情便水到渠成。

猜你喜欢

  • 砌墙工人的命运

    砌墙工人的命运三个工人在砌一堵墙。有人过来问:“你们在干什么?”第一个人没好气地说:“没看见吗?砌墙。”第二人抬头笑了笑,说:“我们在盖一幢高楼。”第三人边干边哼着歌曲,他的笑容很灿烂开心:“我们正在建设一个新城市。”10年后,第一个人在另

  • 无穷无尽的宝藏

    无穷无尽的宝藏石屋禅师外出,碰到一位陌生人,畅谈之下,不觉天色已晚,两人因此投宿旅店。半夜,石屋禅师听到房内有声音就问:“天亮了吗?”对方回答:“没有有,现在仍是深夜。”石屋禅师心想,这个人能在深夜漆黑中起床摸索,一定是道行很高的人,或许还

  • 让阳光照进屋子

    让阳光照进屋子一座寺庙的一间阁楼由于窗户整天密闭着,年久失修,厚厚的布和满是灰尘的窗户遮蔽住了阳光,整个屋子十分阴暗。两个思茅里的小和尚看着外面灿烂的阳光,觉得应该让阳光照进屋子里面去,为屋子带去一丝光明。于是两个小和尚就商量说:“我们可以

  • 以不变应万变

    以不变应万变道树禅师建了一所寺院,与道士的庙观为邻。而道士心里容不下这所佛寺,因此每天变一些妖魔鬼怪来扰乱寺里的僧众,要把他们吓走。不是今天呼风唤雨,就是明天风驰电掣,确实将不少年轻的和尚都吓走了。但是,道树禅师却在这里一住就是十多年,可谓

  • 两家小店

    两家小店有两家卖粥的小店,左边这家和右边那家差不多,都是川流不息,人进人出的。然而晚上结算的时候,左边这家总是比右边那家多出百十元来,天天如此。于是我走进右边那家粥店。服务小姐微笑着把我迎进去,给我盛好一碗粥,问我:“加不加鸡蛋?”我说加。

  • 过河

    过河一位信徒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于是向一位禅师请教,应该用怎样的心态面对困难。老禅师想了想说:“这样吧,我来给你讲个故事。”一条山涧的西岸是悬崖峭壁,涧内水流湍急,打在岩石上冲起白花花的泡沫,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声。四个旅客——一个盲人、一个

  • 差别

    差别两个同龄的年轻人同时受雇于一家店铺,并且拿同样的薪水。可是一段时间后,叫阿诺德的那个小伙子青云直上,而那个叫布鲁诺的小伙子却仍在原地踏步。布鲁诺很不满意老板的不公正待遇,终于有一天他到老板那儿发牢骚了。老板一边耐心地听着他的抱怨,一边在

  • 踏上回家的路

    踏上回家的路1999年,曼德拉向全世界宣布,自己将向总统一职永远告别,不再参加下一届竞选。要知道,这珍贵的领袖桂冠是经历27年铁窗生涯后才由民意赋予的,只要他轻微点一下头——或者不点头,只要不反对即可——就能丝毫不受訾议的继续留在这个位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