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钉角文书

钉角文书

收录日期:2025-11-21 14:44:05  热度:11℃

钉角文书

在清朝,由中央发往各地方的机密文书都会在文书右上角打个洞,穿个纸捻儿。这就算是机密了,那时候叫做“钉角文书”。显然,这个保密措施是保不了什么密的。

一次,一个老知县一边抽着烟一边看上头传下来的“钉角”,不小心竟把文书落在烟灯上烧掉了一个角。

老知县吓坏了,知道闯大祸了。急忙找来师爷商量怎么办才好。

师爷沉思片刻,索性取过那被烧的文书放在烟灯上烧了个干净。

接着找了张一样大小的白纸装进那原封套里。照旧钉了角,让县官派人送往下一站。

他给老知县解释:这份文书向下传,不外乎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下站官员如果是个不偷看机密者,就自然会原封不动地继续往下传。这样县太爷就什么事也没有了。

第二种情况:下站人也偷看了,并且发现是张白纸,也绝不会作声的。因为一声张,自己首先就得担个偷看机密的罪名,于是文书也会平安地继续传下去。这样,县太爷还是会安然无恙。

看完这个故事,真不得不佩服这位师爷的智慧。

他运用的就是二难推理。这是一种特殊的逻辑矛盾,如果它是真的,就会推出它是假的结论。如果它是假的,就会推出它是真的结论。

选自《新晚报》

猜你喜欢

  • 解救自己

    周末去母亲那儿。遇上了睽隔二十多年的苏阿姨。苏阿姨是我母亲在怀宁师范的同学,毕业后两人又做了五年的同事,苏阿姨的丈夫在山东工作,后来她也调到山东。关于苏阿姨,我母亲的评价是,“这世上有好人,可没见过像你苏阿姨那样的好人。”夕阳黄昏,两位老人

  • 绝壁上的诱惑

    在马六甲海峡附近的崖壁上,曾经栖居着不计其数的金丝燕。它们的身形虽然比家燕还要娇小,但鸣声却异常清脆。它们总是一群群地在天空上飞翔着,犹如蜂巢上空的蜜蜂一样。在阳光的照耀之下,它们的羽毛上浮现着一层神秘的金光。最初,那些金丝燕与附近的渔民们

  • 只要弯一次腰

    歌德的《叙事谣曲》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智者带着他的门生出门远行,在路上发现一块破烂的马蹄铁,智者就让门生捡起来,不料门生懒得弯腰,假装没有听见。智者没说什么,自己弯腰捡起马蹄铁,送到铁匠那里换了几文钱,并用这些钱买了十几颗樱桃。出了城

  • 小烛龙、菜问大战黑暗机械龙

    阳光明媚的一天,菜问背着书包去植物小学上学。到了学校之后,他目瞪口呆。只见学校的楼房破烂不堪、地面坑坑洼洼、火焰还在燃烧着菜问和伙伴们辛辛苦苦种的花草树木。菜问心急如焚,急忙搬开石块,看看有没有幸存的人,他找到了火炬树桩和一只从来没有见过的

  • 别总问该怎么选择

    前几天看到一个广告,我突然想起了曾经的一个香港客户。她是一个大陆女孩,但不是那种在香港毕业就留下来工作的,而是在北京工作了一段时间又跳槽去香港的。这样会比毕业直接留下来工作还要艰难许多,无论从语言、习惯,还是背景来说。我们熟悉了之后,偶尔她

  • 时间改变了友情

    和好朋友渐行渐远,是什么感觉?那就是——我妈问我“那谁谁谁最近怎么样了”,我只能回答“我不知道啊”的感觉。那就是——以前提到她,总是说“我闺密”,现在提到她,只能说“我以前有个同学”的感觉。我们曾经许诺,要做一辈子的好朋友。我们曾经幻想,为

  • 性格如杯子

    伊壁鸠鲁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一天,有三个年轻人结伴找到他,说:“我们三人有着同一件心事,那就是没人愿意和我们交朋友,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你们能讲一讲别人的缺点吗?”伊壁鸠鲁问。第一个人指着第二个人说:“他是一个特别固执的人,从不听任何人

  • 把护栏变陌生

    新西兰有个轨道安全基金會,近几年因为铁路事故频发而苦恼不堪。他们经过调查后发现,发生多起铁路事故的原因,居然是“人和列车抢时间”。原来,这些人经常穿越铁路,他们因为太过熟悉要走的路,一到铁路前的闸口护栏处,就会不自觉地计算时间,好抢在列车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