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中秋月明的故事

中秋月明的故事

收录日期:2025-11-20 19:26:16  热度:8℃

自立法师给我们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在日本,有一位名叫良宽的禅师,在山上用茅草搭建了一座茅蓬,一个人居住在那儿修苦行。 在一个中秋佳节的夜晚,云高月朗,月儿似洁白的玉盘悬挂在天空。良宽禅师被温柔的月光吸引了,于是独自漫步到山中赏月。就在这时,有一个小偷溜进了他的茅蓬。这小偷对他已经窥视很久了,只是没有下手的机会。这天他发现禅师离开了,认为是个好机会,便立即闯入茅蓬行窃。谁知进屋一看,里面空空的,什么值钱的东西也没有。因为住茅蓬的出家人是很清苦的,怎么会有让小偷看得上眼的东西呢?小偷自认倒霉,于是空着手跑了出来。 小偷正要下山,恰巧良宽禅师回来了,小偷与宽禅师碰了面。良宽禅师早已知道他的来意,什么也没说,只是对他笑笑。这时已经夜深,一阵山风吹来,使人感到有几分寒意,良宽禅师见他衣衫单薄,唯恐着凉,于是将自己身上的袈裟御了下来,披到他的身上,并很温和地对他说:“朋友啊!辛苦你了,今天你特地光临我的地方,我没有什么东西给你,就把这件袈裟送给你吧!” 小偷接过袈裟,一时不知说什么好,只想赶紧离开这个地方。良宽禅师望着他的背影,仰头看着天上的月亮,自言自语地说道:“啊!如果我能够把这光明美丽的月亮也送给他,那该多好啊!” 小偷听到了这句话,心中为之一震,也就是因为这一句话,开启了他的智慧。因此,小偷接受了良宽禅师的开示。 第二天早上,良宽禅师走出茅蓬门外,看见他的袈裟叠得整整齐齐地放在那儿。这个小偷从此革面洗心,不再干偷盗的事了。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的本性,就像天上的月亮一样,本具了无限光明,只是被过多的私欲所障蔽,人性变得浑浊起来,因此也就有了对物质的占有与掠夺,有了争斗和盗窃。良宽禅师用宽容的态度和施舍的行为教化小偷,用智慧的语言感化小偷,取得了明显效果。

猜你喜欢

  • 临终前夜

    小编为大家带来:临终前夜这是他在人世间的最后几夜了,死刑复核程序已经走完了,结果是维持死刑判决。自拿到这个结果后他便夜夜无眠,恐惧注满了他周身的每一个细胞。他只能借助于不停地诉说去排遣内心的悲伤和对死亡的恐惧。曹猛是他在号子里认识的,二人非

  • 地下停车场

    小编为大家带来:地下停车场黄先生的倒车技术自认是一流的,可以说,没有什么车位可以难倒他。这天晚上,黄先生开车去一家大型超市,超市提供了一个地下停车场。他熟练地转动着方向盘,开入停车场里。停车场里面的灯光明灭不定,一闪一闪的让黄先生很是不快。

  • 遗嘱的魅力

    小编为大家带来:遗嘱的魅力刚才我的办公室里来了一位精神矍铄的老者,起初我没有认出他来,后来他告诉我说,他是张大爷。哦,我想起来了,他是那个我曾经帮助他写遗嘱的离休老干部张爱国大爷。我还记得他今年应该有80多岁了,他共有五个儿女,四个儿子,一

  • 洪秀全的"大字报"

    洪秀全曾用一块很大的黄缎子作纸,在上面写了万余字对古人的评论,然后张挂在天朝宫殿的照壁上,称为"天榜"。其实就是洪秀全写的一张评价历史人物的大字报。 洪秀全写天榜时,自然要写到古代圣贤,如文王、武王等。为让

  • 县令告钦差

    道光十九年年底,介休一位姓林的县令向省府递交了一份报告,告发一串高官的违法乱纪行为,并恳请将报告转奏皇上。林县令的揭发属于正式公文,不是可以随便扣压的告状信或匿名信,不能隐瞒不报;可是林县令的揭发实在叫人看了害怕。他揭发的内容共二十

  • 吕洞宾与绍兴香糕的故事

    绍兴香糕是浙江名点,它的历史十分悠久。 传说在很久以前,杭州西湖边的城隍山下住着一个姓孟的绍兴人。由于他年纪轻,大家便叫他小绍兴。小绍兴每天半夜就起床,磨米粉,蒸松糕,天亮后再挑起糕担沿衔叫卖,以此来养活自己和瞎眼的母

  • 怀素是个"坏"和尚

    “老僧在长沙食鱼,及来长安城中,多食肉,又为常流所笑,深为不便。故久病不能多书异疏还抱。诸君欲善之会,当得扶赢也。”读过唐朝最负盛名的草书大家怀素《食鱼帖》之人,对这几行文字再熟悉不过了。 自古僧界出狂人。耳熟能详的当然算是济

  • 皇帝们的业余爱好:皇帝喜欢做乞丐

    中国古代的封建帝王,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按理,他们要管理好国家,应该是十分忙碌和操劳的。可是,有些皇帝把管理国家的事情都推给了心腹大臣和自己信任的太监去管,自己则专务“业余爱好”。其中有些帝王的业余爱好,已经达到了专业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