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职场“准新人”因娃娃声被拒

职场“准新人”因娃娃声被拒

收录日期:2025-11-20 22:30:06  热度:9℃

原本已被企业口头录用,最终却因为“说话声音像小孩”这一离奇的理由,而被企业“拒签”。随着毕业生走出校园,与企业正式签约成为职场“准新人”的重头戏。有些之前早早被企业锁定的毕业生,却屡遭突然被拒,企业列出的种种理由,看起来也更像是托词。

王芳(化名)是本市某高校的应届毕业生,这几天,她原本应该和其他同学一样,高高兴兴地踏上全新的工作岗位。可是,让她始料未及的是,一直承诺要录用她的企业,前两天突然通知她,原定的劳动合同签约取消了。当王芳向招聘负责人询问原因,对方的回答令她更想不到。“他们说,我的声音听起来像小孩子,客户听起来会觉得不沉稳,可能影响业务……可是,在初试、面试时他们就已经和我交谈过了,要是这个原因应该一开始就提出来,为什么要拖到现在?!”尽管有一肚子的郁闷和委屈,但由于当初只是得到企业口头招聘承诺,没有任何证据,王芳也只好收拾心情,重新开始求职。

“我们也曾在最后签约时,拒掉了之前定下来的应聘者”,对于王芳的被拒经历,在浦东某贸易型企业担任人力资源的程先生“似曾相识”,他甚至告诉记者,“你也不用再去采访那个企业了,相信他们不会多做解释的。只要企业不想录取你,总归找得到理由,或者说是借口。”

而记者随后采访了一些企业负责招聘的相关人员,发现在最终签约前“炒”掉应聘者的现象并不是个例。“企业招聘从初试开始,各个环节都会不断有人被淘汰。而一些企业即使是在定下签你后,还是存在一定的‘差额’。没正式签约前,还可能有变化,企业会随意找个解释拒掉你。”一位招聘人员还透露,“有时也不都是因为‘差额’问题,还有可能人事突然变动,也会影响到录取名单。”

口头承诺"不作数"

劳动法专家

“一些企业在签约前确实会临时变卦,否认之前的口头聘用承诺”,劳动保障咨询顾问苗其巍对此表示,学生因此被忽悠的不少,一时间肯定很难适应,而企业如此做法也是一种不负责的表现。但因为没有任何书面的协议,对于种种离奇的理由和突如其来的变故,学生往往也只能自认倒霉。“因此任何口头承诺都是不稳定的,也不具备法律效应,而且,里面的变数太多。”苗其巍提醒,毕业生最好在应聘通过后趁热打铁,尽快提醒催促企业签下一纸协议。


猜你喜欢

  • 陈坤:吵架也是一种孝顺

    他从小在外婆家长大,11岁才回到母亲的身边,所以特别渴望母亲的疼爱,但是因为父母的离异,让他在学校受尽歧视。那时候他听得最多的就是:“我们出去玩儿,不要带陈坤。”每次,陈坤都只能默默地承受。正因为这样,他对母亲的热爱超过了任何别的孩子。家庭

  • 历史的仲裁者

    沃特·罗利是英国著名的历史学家,1603年他受人诬告被判处死刑,在伦敦塔中一关就是十三年,是历史上在伦敦塔内滞留时间最长的一名囚犯。据说,在污水遍地、潮湿阴暗、寒风刺骨、毒虫遍地的牢房里,他用十二年的时间写就了《世界史》,聊以自慰。据说有一

  • 林志玲:只愿温柔相待

    是的,美丽不是只有一种,它以许多不同方式存在着,随着环境延伸、蜕变。而我们,也许在每个阶段,每次旅行,每次起伏的当下,让自己重新洗礼。让自己的美丽,存在于外面,存在于心情,存在于分享,存在于启发与理想。忽然有一天,我们接受了稚嫩的娃娃音,一

  • 一个园艺工和爱因斯坦的故事

    1942年,35岁的托马森已经是美国普林斯顿市一个小有名气的园艺工,他曾受邀为很多大富翁的花园做园艺护理,并且颇受好评。5月,一个叫杜卡斯的助理找到托马森,也想让他为老人的花园做园艺工。老人今年63岁,主要工作是科学研究。休闲时间只做两件事

  • 邓颖超:当总理的夫人其实很难

    一位伟人的身影太高大了,自然就会遮挡住与他互为伴侣的另一位杰出人物的光辉。对于周恩来和邓颖超夫妇来说,就属于这种情况。中共“九大”后,毛泽东的夫人江青、林彪的夫人叶群都成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其实,论资历、论能力、论贡献、论威望,身为周恩来夫人

  • 疯狂英语李阳的成长故事

    小时候,他非常害羞、内向,他不敢见陌生人,不敢接电话,不敢去看电影,甚至做理疗时仪器漏电也不敢出声。他是谁?他就是我们尊敬的李阳老师----人生激励大师 疯狂英语创始人!至2002年4月,全国近2500万人听过他的精彩讲学。2000年5月,

  • 翁虹:大忙人夫妻的酿爱秘方

    爱家的女人才最美。翁虹,出生于香港,知名影视演员,热衷于公益事业。近年作品有《笑红颜》《我的灿烂人生》《错婚》《我的丑爹》。作为一名演员,翁虹努力拍好戏。在生活中,她也用心演绎好自己的角色:女儿、母亲、妻子、儿媳、公益人士、时尚达人。让我们

  • 画家倪瓒的洁癖人生

    人爱干净不是问题,就怕爱干净到了要命的程度。要谁的命?元代大画家倪瓒就爱干净得差,最要了自己的命!有人这么数落那些爱干净的人:“这干净还能怎么干净,总不能天天给桌子洗澡吧?”元代就有一位画家先生,虽没天天给桌子椅子洗澡,却天天给院里的一棵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