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自由的生活注定波动

自由的生活注定波动

收录日期:2025-11-21 06:18:21  热度:9℃

自由的生活注定波动

“你向往过大海吗?你体验过在海中鱼群里轻柔穿游的神奇,去凝视海洋生物的优雅,去感觉鲨鱼的张力游动吗?”

施万克看着我的眼睛,这样问我。施万克是我的朋友,这位金发碧眼的美国新泽西人,跟我一样生活在北京这个巨大的城市,我有时是他的中国生活顾问,但更多时候我感到他的存在和生活方式反而是我的指路灯。从他的眼神中我能贪婪地吸收着这个城市越来越稀缺的满足与自主的力量。

一个美国人在中国做记者、自由撰稿人、音乐DJ,在事业发展良好时却放弃了“大好前途”,在没有大海的北京做起潜水教练,教起潜水!而他这样做的理由是:人生只有一次,原来的工作对我来说太简单了,太简单的事情是对生命的浪费。

1985年4月26日,施万克来到北京时还是一个高中生,他永远无法讲清楚北京给了他什么样的震撼,“北京的魅力是我无法解释的。我所看到的生活是那么的不同,那时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还不很现代化,自行车比现在多很多,但是,我感到了这里生命的朴实鲜活与古老文化的神秘。我回去后就希望能学习与中国有关的事情,后来考入麻省大学主修中国文学与语言。我梦想以后来到中国,去采访那些有意思的事情,在中国做记者。”

非常害羞的施万克在说到北京时一双蓝眼睛闪闪发光,脸颊涨得红红的。看着他的样子,我忍不住想,北京真的那么神奇吗?为什么天天生活在这里的我感受不到呢?

改变来自一次例行出差,去泰国出差的时候他来到了泰国东部的一个美丽岛屿,在那里潜水的美好感受使得他萌生了将来做一名潜水教练的梦想。“在水中与鱼儿相处的感觉完美极了,而海洋生物的优雅与奇妙把人比得无比丑陋,海洋美得像梦境一样轻盈缥缈……”

忙于工作的施万克忽然感到内心有一片巨大的空白,“工作既简单又重复,太多的时间消耗在了自己不可控制的因他人过失导致的绝望结果中。快速节奏的城市生活与心头凝结的问题使我感到已经到了去发现自己究竟喜欢什么,该怎么样生活的时刻。”

“我喜欢大海,我能做一份和大海有关的工作吗?”施万克开始考虑这样生活的可能性,就在这个阶段他遇到一位英国潜水教练,在两个月的潜水课程学习中,他仔细思考着自己的未来,他决定:再也不会去做他自己不能全心投入的工作,这样的工作就算能生存也不可能做得太好,而付出的代价却是只能有一次的生命。

可是改变原来的生活状态谈何容易?当潜水教练不仅要取得全世界最大的PADIDIVECENTER的正式教练资格,还需要具备一些价格昂贵的潜水仪器与相关装备,需要自己去招募学员、教学等等,要去做的太多太难,而且,自己将不再有固定的工作与收入,生活的风险与理想的冲突摆在眼前。

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风险和责任是巨大的。身边的朋友都劝他三思而行,谁不想过自己喜欢的生活呢,但这代价你付得起吗?不仅是风险,这还意味着在生活的道路上你将是个孤独者,因为你选择了和大多数人不一样的选择。

施万克知道现在最需要战胜的是自己,只有自己才是最大的阻碍对手。30岁,你可以选择,但是,时间很紧迫,要准备的东西还太多。最后使他作出决定的是多年前父亲告诉他的一句话:“当别人不能跟你同行的时候,我们仍然要去,不能只是等待。如果你要等待别人,那你哪里也去不了。”

2002年春天,施万克取得PADIDIVECENTER的潜水教练执照后回到北京,着手准备潜水中心的各种事务,并注册了自己的潜水公司。半年后,他带着自己的第一批学生(六个人)开始了教学,以后的每个月人数都在增加。在新的生活与工作中,他实践了自己对新事物的认识,发现了自我的另一种能力并挑战了自我极限容度。在带领学生去水中实践的时候,协助学生克服对水的恐惧,看着学生在水中逐渐适应,渐入佳境融入自然,解决呼吸器滑落、视镜进水等常见问题后,整个过程使他的内心感到协作与分享的心灵满足。通过辅导学生的技能也使自己再次感受心理的成熟过程,享受选择的自由快乐。

“选择,意味着收获,是否也意味着一些失去,其中最无法负载的是什么?”

我问。

“是的。选择必然收获也必然放弃,或者说是失去。西方人不讲究面子,当然,并不是说什么也不在乎,对于社会与相关的界定约束力看得比东方人淡一些。因为,不管你选择什么,都不可能只想得到外界人群的完美认可,那种状况是永远也无法达到的,永远。如果你在意,那只会消耗时间,也消摩了自我。我一直认为这就像是我在开车,手中拿着地图,感觉迷路时也不想去问,还是凭着自己的判断继续下去。也许真的错过了出口,没关系,你还可以掉头,生活也是一样。不是你是否聪明,而是你可以去做,一种自然的自我掌控的,不用外界常规去限定的生活。没有绝对对错,不是成功与失败,只是去做。我最近问我妈妈,虽然要克服条件的不成熟、生活不稳定、孤单甚至痛苦的摩难过程,如果有机会,你是否支持我去选择?我妈妈非常肯定地说当然。”施万克的眼神有些深远,他停顿了一会儿,说:“自由的生活注定波动,但这不正是一个人活着的证明吗?”

施万克在北京继续他自由但波动的生活,不知为什么他的选择给了我一种力量,他让我看到了一种可能性。他使我问自己,我想要的生活是什么呢?我在抱怨生活无聊的同时有没有勇气去开创新的生活?

猜你喜欢

  • “积累”成功的人

    他生在英国长在美国,父母都是教师,整个童年和少年时期他都在家长的严格管教中度过。高中毕业后,他成绩优异,顺利进入美国著名的普林斯顿大学学习。思想保守的父母,对他期待甚高。一直希望他日后可以做一名受人尊敬的律师或政府官员。然而,谁也没有想到,

  • 不是每一只打火机都叫Zippo

    时光倒溯到70年前,一个夏夜,虫儿呢喃,凉风习习。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布拉福的乡村俱乐部里,乔治·勃雷斯代习惯性地掏出雪茄,一摸口袋,却忘了带火。一个朋友递来一只老式且笨重的澳大利亚打火机。这种打火机在街上的商店里比比皆是,而且顶多只值一美

  • 没市场只因为空想太多

    20世纪80年代,居住在里约热内卢市郊的华裔移民中,有一个小伙子提出把家乡的茶叶拿到巴西来卖。同伴们认为他愚蠢至极,因为在巴西,几乎所有的人都只爱喝咖啡。“根本没有市场,根本不会有人买,哪儿来的市场”同伴们这样讥笑他。在之后的几个月里,他只

  • 坚持下来的人赢到最后

    我经常收到一些在校大学生的来信,询问关于实习和学业该如何分配时间的问题。比如:“公司说最好全职实习,那上课怎么办?”“我现在大四下学期要写论文,但是也要实习,如果申请一个月的假期,我的实习位置很快就会被人顶替。我在这家公司实习快一年了,眼看

  • 把生命浓缩于尽情地冲刺

    1956年他出生于一个韩国华侨的家庭,正当家人为其顺利出生欢呼雀跃的时候,医生却同时宣告了一个可悲的信息——他患了小儿麻痹症。当时腿脚不灵便的人被认为只能从事修表、按摩、刻印章等静态的工作。但他叛逆性很强,人们越是要这样认为,他越想反其道而

  • 活成一盏煤油灯

    小学位于村口一处高岗上,村里的孩子上学都要过一条小河。河边的黄茅白苇十分茂盛,放眼望去能一洗尘目。河道里摆着几块垫脚的石礅,踩着可走到河的另一边,爬上斜坡就是那所不大的校园了。我读小学时,教室里没有电,每天晨读或者晚自习,都要点起煤油灯照明

  • 上帝没空来救你

    有个人不小心掉进河里,惊慌失措地在水里边挣扎边大喊“救命”。拿破仑恰好打这里经过,他没有命令卫兵下水救人,而是果断地从贴身侍卫手里夺过一把枪,朝落水者附近区域连开数枪。奇迹发生了:听见枪响,落水者猛然一跃而起,迅速游上岸。很显然,落水者并非

  • 成功或失败的理由,我没有时间

    有个人很喜欢绘画,小时候被人称为神童画家,他的心里便有了当画家的梦想。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先是忙于考理想的大学,又在大学毕业后忙于找一个好的工作,工作后为了发展还要忙于业务和人际关系,每天忙得焦头烂额。一天,他找一份资料时。不经意间发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