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叶名琛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是历史罪人吗?

叶名琛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是历史罪人吗?

收录日期:2025-11-20 20:05:30  热度:9℃

对于叶名琛这个人,可能大家都感到很陌生。实际上叶名琛可以说是一个被历史遗忘的人物,因为时人的局限性,这位名人长期被人忽视。

叶名琛,是清朝中晚期的著名大臣,官至两广总督,授体仁阁大学士。以铁血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起义运动而被咸丰帝重视,又因为其对英国的态度,长期以来受到他人的不平非议。

这位晚清官员,是一个极具争议性的历史人物,有人骂他是卖国贼,是六不总督,也有人评价其为高尚的爱国主义者,他坚决不向外国列强低头的气节,是值得每一个中国人学习的。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评价呢?

史书记载叶名琛:粤人憾其误国,为之语曰:不战、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相臣度量,疆臣抱负;古之所无,今之罕有。但实际上,史书的记载很多时候都要考虑统治者的意志,叶名琛出现两种评价,除了与当时的时局有关之外,还要考虑到咸丰帝对其的态度。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前,叶名琛是帮助大清王朝镇压反贼的肱股之臣,所以是咸丰帝极为器重的大臣。可是当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叶名琛的重心仍然放在镇压农民起义上,自然就已经不合时宜了。不仅皇帝不再器重他,民间也多有质疑斥责的声音传来。当事人的看法,甚至延续到了今天。就是放在了二十一世纪之后,叶名琛的人物评价,仍然是贬斥为主流。那么叶名琛真的是一个毫无作为,只知道忽视问题的人吗?

叶名琛有很多个标签,但不能将不作为这种标签贴在他的身上,因为他从来没有不作为过。叶名琛当时之所以对英国实行不战、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的六不政策,不是因为怕了英国人,而是没有认清局势默念与洋人角力,必不敌,既恐挫衄以损威,或以首坏和局膺严谴,不如听彼所为,善藏吾短。又私揣洋人重通商,恋粤繁富,而未尝不惮粤民之悍,彼欲与粤民相安,或不敢纵其力之所至以自绝也,其始终意计殆如此。他认为英军的攻城,仍然向以前那样,只是佯攻,认为必无事,日暮自走尔!

叶名琛一直以为英国是贪恋广州的富庶,所以只要来往贸易,英军并不会做出发动战争的事情。但是英国人早已不再满足,眼前的蛋糕已经不能喂饱他的胃口,所以发动战争已经成了必须的事情。可是叶名琛没有看看清这一点,恐怕直到战争打响,他都不知道为什么英国此次如此。城破不是他想要的,所以不能将卖国贼的罪名加之其身,只能说他看不透时局。

叶名琛是一个强烈的爱国者,具有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怀。广州城破,叶名琛被俘,随后不久被押解自印度关押。在吃完自己所带食物之后,因拒食外乡之时,最终客死他乡。临死之前,他曾说:我之所以不死而来者,当时闻夷人欲送我到英国。闻其国王素称明理,意欲得见该国王,当面理论,既经和好,何以无端起衅?究竟孰是孰非?以冀折服其心,而存国家体制。彼时此身已置诸度外,原欲始终其事,不意日望一日,总不能到他国,淹留此处,要生何为?所带粮食既完,何颜食外国之物!仅此,足见其志。

叶名琛同时是一个善于处理与西方关系,从夹缝中寻求生存的人。当年在处理英国申请复入广州城,要求广州官员履行条约之时,叶名琛出力颇多。咸丰帝下诏洋务之兴, 将十年矣。沿海扰累, 糜饷劳师, 近虽略臻安谧, 而驭之之法, 刚柔未得其平, 流弊因而愈出。朕恐濒海居民或遭蹂躏, 一切隐忍待之。昨英酋复申入城之请,徐广缙等悉心措理, 动合机宜。入城议寝, 依旧通商。不折一兵, 不发一矢, 中外绥靖, 可以久安, 实深嘉悦!虽然诏书本身嘉奖的是徐广缙,但叶名琛当时是广州城的二把手,出力绝对不少,所以最后赐予一等男爵爵位。

叶名琛的事迹,仅仅举了一两个例子,但已经足以证明叶名琛此人并不是什么历史罪人。

猜你喜欢

  • 把东坡肉吃上一百遍

    午饭时,餐桌上赫然摆着一盘东坡肉。他拿起筷子,一阵风卷残云,那金黄的肉块便全部到了肚子里。肉是母亲做的,那味道真好。他喜欢吃东坡肉,特别是母亲做的东坡肉。这是道极麻烦的菜,五花肉切成大块,先用清水焯去腥气,然后整齐地码放在砂锅里,用小火慢炖

  • 一颗能付诸行动的孝心

    准确的时间我记不得了,大概是两年前吧,妈妈的两条腿慢慢开始不听使唤,最近干脆连动都动弹不了了,病情越来越重。因为这种症状,她住了两次院,但一点不见好,现在几乎整个下半身都到了麻痹的程度。母亲本人的心情当然不用说了,就是照顾她这个病身子的家属

  • 一个郎中的故事

    李家村有一个憨厚善良普普通通的农民叫李山。那是伪满时期,李山一家四口人靠耕种几亩薄田勉强维持生活。虽然日子过得苦点,全家人和睦相处无忧无虑地生活在一起,也过得很顺心。可天有不测风云,这年李山突然得了精神病。这对一个贫困的家庭来说简直就是雪上

  • “油瓶”小娟

    表哥坐牢的那几年,女友小娟不离不弃,甚至住进了他们家。后者很快转换角色,以主人身份自居,谁去我大姨家玩,她都会露个脸。我大姨正想着如何介绍时,她已开始反客为主:“我叫小娟,这是我准婆婆,我就住在这里。”大姨只好笑笑接茬儿:“是啊,小娟是外地

  • 我不是想结婚,我只是想嫁给你

    高中时第一次遇到E小姐,她梳着那种被称为非主流的发型,耳朵上戴着五个耳钉,坐在我的前面。E小姐的形象,在当时没有见过不良少女的我们眼里,实在是酷炫到不行。由于座位离得近,课间的时候我们前后四个人经常在一起聊天,有时候也经常说到未来,谁会先结

  • 壶中日月长

    他不在了,满地凄凉若问曹秀清,这辈子记忆最深的事是什么,一件应该是与丈夫的生离死别,另一件就是当年蒋介石借给她500美元。堂堂徐州剿总副总司令兼第二兵团司令杜聿明的家属,向国民政府借钱,这是否有点讲笑话的味道?国民党军退到台湾后,杜夫人曹秀

  • 最美好的承担

    我在东马遇见一位女记者,身形玲珑却充满能量。她曾是一个田径选手,刚到东马跑新闻的时候,也是第一个骑着摩托车满街跑的女人。只要有新闻,她便像箭一样地冲向前去,从不迟疑。她曾独自潜入连警察都不敢涉险进入的小岛,采访那些以劫持、抢夺为生的非法移民

  • 台风刮来的爱情

    台风“海鸥”悄悄地向东南沿海逼近,路上的行人已能感觉到它的汹汹来势。玉澜正艰难地骑着摩托车向售楼部驰去,风沙四起,她本能地眯着眼睛。突然,一辆小车从拐角处闯出,她来个急刹车,一下摔倒了。小车自顾绝尘而去。她又委屈又尴尬地爬起来,不由四下里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