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计划外路段

计划外路段

收录日期:2025-11-20 19:31:57  热度:10℃

桑树屯村负责人与公路局签了合同,决定修筑纵横贯穿、网络整个村庄的六段主干柏油路。

几天后,公路局便派人前来施工。机声隆隆,呼声阵阵,几乎振动了全体村民的心。

在主干道路基挖掘、垒积、铺垫的同时,连住村外200米远的张大伯门前,也修通了一条略窄的路。

村民们觉得蹊跷、纳闷,村干部们也疑惑不解,便去公路局交涉,说合同上根本没有这条小窄路。公路局分管这项工程的施工科翟科长抛出一句干脆、利落话:“这不管你们的事,那是一条计划外路段。”

大约二十来天功夫,村路竣工,交付使用,真是既方便又快捷。大家心旷神怡、激动万分、赞不绝口,顿感村里村外气象、环境焕然一新。

张大伯为此高兴万分,专门特地买了一辆三轮电动车,春风得意,心情舒畅地驰骋在这崭新、平坦、亮丽、直通他家门的小路上。

说来也快,不知不觉半年过去。这些新修的路似乎经不起风吹、日晒、雨淋的考验,其中两段路路况出现了严重问题:局部柏油脱落、黄土裸露;坑坑洼洼、疙疙瘩瘩,已明显影响正常通行。于是,村负责人不得不再去找公路局理论。

此事惊动了一向办事认真、负责的梁局长,便组织有关人员亲临现场探查原因。待拿出合同书、设计图案仔细对照时,却发现那条所谓计划外路段根本不存在。问题症结再清楚不过:按合同中所计划的材料、工本细算,路面延伸、加长了,计划外路段占用了计划内路段的资金,质量自然也就大大降低了。加修了那段不该修的路,方便了个别、少数人,却给大多数人制造了不该有的困难、障碍和麻烦。

向来严肃、认真,非常注重信誉的梁局长,一下就抓住了这个典型毫不松手。刚从现场回来,便质询施工科的翟科长到底是咋回事?在掩也掩不住、抹又抹不去的铁的事实面前,翟科只好如实交代:他的一个老同学听说桑树屯要修路,便邀他去喝了一场,说他舅舅住在村外,来去极不方便,再三拜托,要求修路时给带上那段……

这下问题就水落石出了。 吃了人家的嘴软,老翟没有坚持原则,没有打破老同学情面。一壶酒被灌的晕晕乎乎,凭借手中之权,擅自决定修了那段本不该修的“计划外”。这么一来,却大大降低、影响了整个工程的质量。

不言而喻,可想而知。这下一步,该当“倒霉”和难看的,怕是老翟了吧?一个小小科长,竟能做出如此之事,事实明摆着,看来肯定够他再喝一壶的!

猜你喜欢

  • 小巷里的嘚嘚声

        一    有一匹小棕马,他和他的妈妈居住在一户农家的马棚里。    为了让小棕马更快、更健康的成长,主人经常把棕

  • 你的尾巴怎么了

        一    小鮣(yìn)鱼是一名旅游爱好者。每年有一半以上的时间他都是在旅途中度过的。    这一天,小鮣鱼结束

  • 原来是你在这里

        一    在草原和山林的交界地带有一片农田,农田里种植着玉米和大豆。    农田的主人是一名中年男子,他时常到农

  • 鹤之家

        一    是从猎人长吉要迎娶新娘子的那天晚上的事情。    那是一个秋天。   &

  • 萤火虫

        现在,火车站正是点灯的时候。    山上火车站的灯光,是成熟了的柿子的颜色,稍离远一点望去,会令人突然怀恋得要哭泣。车站上,长长的货车,像睡着了似地停着

  • 小小的藤箱

    山顶眺望台的边上,有一家叫“藤箱屋”的土特产小店。 土特产店总共有三家,其中最古老也是最小的一家,就是“藤箱屋”。因为店面太小,卖的东西也就只有一点点。带画的明信片、偶人、腌菜和点心。藤箱屋的主人是一位精神矍铄的老爷子,一个月里有两、

  • 施了魔法的舌头

        这里,有一个孤独的少年。    他穿着又肥又大的白衣服,戴着白帽子,呆呆地坐在店里的柜台前。    他的名字叫洋

  • 北风的蓝手帕

        一    每天每天都刮着北风的寒冷的山中,有一幢熊住的房子。    房子虽然很简陋,可是屋顶上的烟筒却大得出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