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地道战

地道战

收录日期:2025-11-20 20:52:51  热度:9℃

王兵的整个小学时代是在一片红火的氛围中度过的,喊口号喊得嗓子都哑了,看大字报看得脖子都直了,这些都是小意思,但记忆最深最好玩的还是挖地道。感情啊,好像每家的楼下都有个地道,曲里拐弯通向远方。王兵感觉是某一个早上,突然来了一帮人,手里拿的是镐头,肩上扛的是铁锨,沿着家属院子的中央线画了两道白线,石灰粉的宽度跟小孩子的拳头一般宽,然后就是一顿狂挖。孩子们站在一边,远远地观望,眼看着玩弹球,跳皮筋的地方被硬生生地挖了一道深沟,后来深沟又变成了战壕,战壕里变出了砖头堆积的拱形地道。

这地道慢慢延伸,通向别的家属楼,通向远方的城区,据说最后连成了一片,它的总面积超过了整个市区的厂房。这只是一个城市,狗胆算算全国的城市,王兵简直不敢想,它的总面积究竟有多大?

建好后,地道上面变成了小马路,水泥的路面挺宽整,两旁是小杨树,规矩整齐。在楼头的一角建了一个地道口,一扇铁门一把锁,只是地道口建得象个小碉堡,王兵后来有了学问才搞懂它的轮廓,主视图是圆型,左视图是三角形,俯视图是长方形,他觉得稍懂机械制图的人物,自然可以联想到它的摸样了。

开始,地道很神圣,谁也不敢进,听说要进得有上级的批文,也就是保卫科长的小白条。随着时间的久远,胆大的顽皮的王兵撬开了门锁,走进了地道,这里渐渐成了他和男孩们子探险的地方,世外桃源了。

王兵是个二球,天生的贼胆,经常带着几个小伙伴地道里玩,他号称整个家属区的地道了如指掌,都是他的宝地,闭着眼睛他都清楚哪里有地雷,真是天空任鸟飞,地道任贼窜。

一日,和往常一样,王兵带着随从正在地道玩耍,突然远处一道手电筒的亮光出现,把个王兵吓得立即卧倒,怎么这里还有其他人?能是何人?

“不要动,千万不要动,听我的指挥。”王兵嘱咐随从的小伙伴趴着别动,听他的指令行事。

前面的手电光越来越近,差不多再有几步就到了,突然,王兵跳了起来,尖声地大喊了一声。

“啊!”

这声尖叫在地道里显得特别的大,兼有回音,持久不衰,真有鬼哭狼嚎之味道,吓得面前一帮人突然也“啊”的尖叫起来,扔下电筒,向后狂奔,脚步急促,慌乱一团。王兵一生中第一次看到了什么叫做狼狈不堪的情景。

晚上回到家,王兵吃饭吃的特别多,不是因为饿了,而是老爸的一句话。老爸告诉家人,今天和单位的人下地道检查,走到大概自己家楼下附近,碰到鬼了。他说,他还好没有什么,他的科长摔坏了,腿磕到石头上断了骨,最可恨的是碰上了地雷,嘴啃了一口屎,不知哪个龟孙子在地道里拉的宝贝,宝贝像桃酥一样硬,把科长的牙都碰碎了。

王兵忍住笑,装着去盛饭,到了厨房关上门,痛痛快快地笑出了声,那笑声从外面听就像下蛋的母鸡。

去年秋后的一天王兵又回到了老家的家属院,古城西郊的那条熟悉的老路,哪个号码有历史意义的913家属楼。什么都没有变,楼亦然是灰灰的,树亦然是灰灰的,就连搭出来的被子和床单也是灰灰的,但他没有看到那个熟悉的地道口,那个他和小伙伴无数次钻进钻出的大铁门。

也许曾经深挖洞的历史太过老土,也许今后也不需要再钻地道了,但王兵不明白,那个像蜘蛛网似的地道是否还在?如果在,没有了地道口,又该如何进入呢?

猜你喜欢

  • 闽南民间故事:多子饿死爸的典故

    有句俗话叫做多子饿煞爸”。这典故出在九龙江边。早年间,有个姓肖的老头,他有四个儿子:老大、老二和老四是亲生子。老三是个检来养大的。肖老头辛辛苦苦把四个儿子拉扯大,娶媳妇成了家。肖老头给他们各自一份财产。他把田给了老大;把一门店铺

  • 闽南民间故事:打虎亲兄弟

    打虎亲兄弟这则故事说的是:从前,闽南某山区半山腰,有一小村庄,村前村后树林密布,常有野兽出没。村里有户人家,父母早逝,兄弟三人,白天结伴上山砍柴,挑往墟场换口粮,晚上则遵照祖训,一起练武防身,天长日久,却也练就一身好拳脚。由于家境贫寒谋生艰

  • 闽南民间故事:草索拖阮公,草索拖阮爸

    草索拖阮公,草索拖阮爸这是闽南一句俗语,其中还有一段故事呢!老阿公老了,耳朵听不见了,病在床上半年多,只剩点气丝。儿子觉得老头子够拖累的,不如早点打发他上山。一天儿子搓了一条很结实的草索,将老阿公捆在一片木板上,然后叫来自己的宝贝儿子&md

  • 白鹭女神

    本剧以厦门的民间传说为依据而创作的,主要讲述了圣洁多情的白鹭,被万石公子优美的琴声吸引,结为知音。蛇妖趁机作乱,骗走了白鹭身上象征生命的七彩翎。白鹭流血不止,斑斑血迹化成炽烈的凤凰树,染红了鹭江天地垂怜,封之为白鹭女神”,无名小

  • 闽南民间故事:拿饭匙抵猫

    从前,步文乡有个老人,姓陈名勤。为人善良,团结乡里,一生抱负立足于和为贵”,在其家门前高挂无事牌”。一天,村里有个家财万贯的员外,见了此牌,呵呵大笑道: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小小的农佬,岂敢高挂无事牌

  • 漳州民间故事:谢能舍一筊卓立

    谢能舍的父亲姓谢名琏,是明朝一位探花.在未中举人之前,家境十分贫穷,他只好当教书先生,以舌耕为业,设塾第于漳州杨老巷,和一座伽蓝庙做厝边.由于他的工资仅能应付三顿稀饭,没有余钱买好料吃,他就用小木头削了一支木鸡腿,用来醮豆油配稀饭,免得被人

  • 谢能舍一漳浦剃头

    谢能舍是个浪荡子,花钱似流水,经常让他老爸气得一直吹胡须.没办法,谢琏叫他去训示说:"儿啊,你的岁数不小了,虽是官家囝儿,也要学会料理家事,该花的即使一百两银子也该花,该省的一文钱也要省下来啊."小谢听了连连说是.这天,

  • 凌波仙子

    漳州城西南的九龙江畔,高高地耸立着一座圆山。这座圆山从前后望去有十二面,景色都不一样。俗话说:圆山十二面,面面都有宝。”这里单说圆山的东北面山麓,有一块坡地,树林苍郁,环绕成琵琶形状,地名叫琵琶坂。坂上涌出一股清清的泉水,滋润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