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重阳节献歌

重阳节献歌

收录日期:2025-11-21 11:59:17  热度:11℃

领导发表“重阳节快乐”的祝词后,演出开始了。首先登场的是姚大哥和杨阿姨对唱的《敖包再相会》,这也拉开了中国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吴门桥街道内马路社区重阳节献演的大幕。

姚大哥是个半盲人,平素一直佩戴墨镜的他,常常会去参加残联的献歌,时不时的他还会独自一人到桂花公园的绿荫间放喉高歌。今天上台的姚大哥依然戴着墨镜,他和杨阿姨还同时带着导游用的那种随身扩音器。由于那装备没有录音功能,姚大哥于是就拿手机播放伴奏曲。一开始我还不解,这手机也对着麦克干吗呀?“那是让伴奏曲音量足够!”妻子告诉我。杨阿姨唱得不错,但姚大哥起调高了,因此他与杨阿姨总也唱不到一个调子上去。想到在这之前姚大哥的夫人朱阿姨总要拉我妻子去与姚大哥同台演出,现在我倒是庆幸,妻子最终还是选择了邀我同台献演,否则……不过,姚大哥可是尽力了,他的精神让我也让全场感动。

第二个节目是社区大妈歌咏班的合唱,具有领唱水平的我的妻子无论从嗓音、表情还是服装,都是颇有亮眼动人魅力的。这个节目结束后,妻子忙着换服装去了,因为她和我都得穿着情侣装出演第八个节目呢。

从第三个到第七个节目,分别是京剧清唱沙家浜、红灯记、智取威虎山片段及沪剧清唱罗汉钱、金丝鸟等。这些都是社区演出的保留节目了,演唱水平不错的。但由于长期以来,这些节庆献演的曲目一直没有变化,稍稍显得有点老三篇、炒冷饭的意味了。

很快就轮到我们夫妻献唱的《鸿雁》,我俩一亮相就有台下的观众议论:“这情侣装真好!在哪买的啊?”我俩是台上的演员,我俩就没法立即答复了。

今年春节的汇演,我妻子除了参加歌咏班合唱以外,按照戴老师要求,她还表演了独唱。这之后戴老师就说:“小姚啊,拉着你老公一起来吧,三八节你俩同台合演一个!”说完,戴老师就将这档子事儿纳入三八节演出计划了。是时,庆三八汇演我和妻子表演的是男女声齐唱《莫斯科郊外的晚上》。估计是献歌效果还行吧,戴老师趁热打铁说:“九九重阳节演出,你俩还得再来一个!并且还要来点变化,不能每次都齐唱了。”

“我俩就选《鸿雁》吧,这个歌一共四段,一三段你唱;二四段我唱。”我积极提议:“再来点变化,那就是第二、第四段的重复句再来个轮唱。演唱风格么……”我打开电脑,从网上聆听了呼斯楞、沙宝亮、云飞及黑鸭子等的各个版本,我俩心里有数了。

事不宜迟,我俩抓紧练习。由于妻子是原生态条件,而我是美声,我俩此次都得民族唱法,我们就约定了起调的音高。高一点吧,限制了我共鸣区间的发挥;低一点吧,遏制了妻子委婉声线的展示。“唱这首歌,音量必须悠着点,否则就影响其抒情韵味了!”我提示。“到时候我先起调,起得不对呢咋办?”妻子打预防针:“尤其是到时候我唱错了歌词呢?”“那我就将错就错地胡调了呗!”我毫不迟疑:“你是红花、我是绿叶,这个关系我永远不会忘记的!”妻子得意:“这还差不多!”

我俩在家里会经常聆听大腕儿们的《鸿雁》找感觉,但我们练习的地点那可是一般人想象不到的。我和妻子例行一日三次锻炼,早餐后到护城湖畔快走,午餐后到社区活动室打乒乓,晚餐后到南环新村遛弯。这一早一晚的步行中,我俩都要演习高歌《鸿雁》两遍,此间的路人回头率相当的高。但是我们心里明白,这种回头率中是路人惊奇的成分居多。

我俩练习了好几个月了,练习得很熟很熟了。但是到了现场演出时,妻子的起调还是高了半个音调,第三段中“带上我的思念”还是被她唱成了“带上我的心愿”。还别说,这样的结果却是歪打正着的。高出半个音调,正好是妻子的最佳音域;我呢,高出了半个音调,恰巧将我到引领到了高亢的烟嗓效果,颇有点腾格尔的内蒙古特色了。再说,我就在妻子身旁,她还能有什么好思念的?有点心愿倒是情有可原的。

值得一提的是,戴老师带领的大妈拳操队表演的穿着民族服装的《洗衣舞》人气很足,不亚于我俩的《鸿雁》。

猜你喜欢

  • 镜框里的爱情

    镜框里的爱情与现在的丈夫牵手前,她有自己的初恋。是在夜行的火车上,她与那人有了美丽的偶遇。都是青葱的年纪,他回部队,她上学,车轮撞击着钢轨,乘客昏昏欲睡,只有他和她,隔着一张小几低声交谈,不时会心一笑,那么快乐。都有相见恨晚的感觉,于是分手

  • 唤醒记忆

    唤醒记忆他娶她时,很贫穷。她是公司老总的女儿,违背父母意愿,不愿嫁给父亲朋友的儿子,一心一意要嫁给身为小职员的他。最终,她和父亲脱离关系,一身衣服,一只皮箱,走出家门,和他生活在一起。小家虽穷,可是婚后的日子却很幸福。他在外面奔波。她呢,兼

  • 没有卑微的爱情

    没有卑微的爱情他们下班通常是一起去菜市场买菜,回家做简单的饭菜吃。然后,看电视,他总让她选台,有时她看的直乐,他却在一旁睡着了;她笑他,让他挑一个喜欢的节目看,他说随她。他们偶尔会去吃一次浪漫的西餐或去喝一次奢侈的咖啡,他也是让她挑西餐厅或

  • 等待的美丽

    等待的美丽有一个感人的等待的故事:说到张爱玲就会提到她的姑姑张茂渊,对张爱玲来说,那是比她母亲还要亲近的人。但一直让人弄不明白的是,那个贵族出身、又留过洋的女子为什么一直独身。后来终于看到她结婚的消息,那时她已经78岁。我去找理由,明白了之

  • 一起走过的日子

    一起走过的日子大学毕业后,他们一起留在了这座陌生的城市,像每对外来的情侣一样租了小小的居民楼,辛苦打拼属于他们的未来。他知道她爱吃牛肉,所以就节省每天的早点钱,在周末下班回家的时候带一盘清真园的牛肉凉片外卖回来给她,他喜欢看她吃牛肉时那种享

  • 爱无期限不续约

    爱无期限不续约口吴宏庆花样男子万清霜来到这座江南水镇的时候,正是四月间。江南春色对于她这个北方女孩来说过于神奇,她不明白南方的空气为什么总是湿漉漉的,她也不明白,为什么这座小镇上的人都显得那么悠闲,无论白天还是夜晚,坐落在弯:曲缠绕的小河边

  • 多陪陪母亲

    多陪陪母亲李胜利刚到城里来打工就碰到了一件奇怪的事。那天早晨,他没找到活,就在路边站着犯愁,突然听到身后有人喊:“黄总,原来你在这里呀!”李胜利听着那喊声好像就是冲着他来的,猛一回头,就见一个戴眼镜的夹着个公文包,真的就是冲着他跑了过来了。

  • 后半生就是要嫁你

    后半生就是要嫁你靠山村的石炮手乇葫芦,睡觉打呼噜就像放炮炸,石头一样轰轰响,全村人都叫他“呼噜王”.因这鼾声如雷的毛病,他三十大几还没娶上老婆。有一回,七姑奶奶给呼噜王介绍对象。姑娘对呼噜王上无老下无小的富裕家境十分满意,同意了这门亲事。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