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爱情里的“送花效应”

爱情里的“送花效应”

收录日期:2025-11-20 14:18:33  热度:9℃

有一位要好的女友,最近和交往多年的男友分了手。本来是被众人看好的一对,如今还没修成正果,便已劳燕分飞。问及原因女友生气地说道:“让他每天打一个电话都做不到,还说他有多爱我,这样的男人要来干什么?”

此语一出,众人纷纷傻眼。据我所知,那个男人本来天天给女友打电话,不过女友工作忙,每次接到电话,总觉得烦人!可如今,真顺了女友的心,却逆了她的意。照女友的话说,男友每天打电话报到,这是女人们的特权。这样一种待遇,女人可以嫌烦,可以不喜欢,但对方却绝对不能取消,否则便是大逆不道。

无独有偶,另一位闺蜜的遭遇也颇为相似。闺蜜本来有一个要好的男友,俩人如胶似漆,羡煞旁人。那男的一肚子浪漫心思,每天都要送闺蜜一朵玫瑰花。可偏偏闺蜜是个低调的人,不喜欢引人注目,每次收到花,转身回到公司,总会悄悄扔进垃圾桶。

可没想到,俩人最后分手竟然是因为,闺蜜的男友整整一个星期没有送花!对方只是那一阵子刚好太忙,没有时间订花。可在闺蜜眼中,尽管自己不喜欢花,但对方送不送,却是态度的问题。自己可以不喜欢,但对方若是有诚心,就必须一如既往地送花。

看多了类似的事件,心中往往百思不得其解。这样的女子,其实也未必是“作”,多半是因为原来有的东西,说没就没了,心理便不平衡。说简单点,哪怕自己不想要,可对方给不给,这是态度的问题。如此纠结于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将之上纲上线,争吵自然难免。久而久之,对方再火热的心,也就冷了一大截,分手也就在意料中了。

曾问过一个沉浸在幸福中的小女子,常葆爱情甜蜜的秘诀是什么。回答是,將眼界放宽,别理会那些无用的东西。把眼光盯在大是大非的原则问题上,至于其他可有可无的小问题,既然对彼此没有影响,又何必浪费时间在无用功上?

幸福,就这么简单。可对于很多人来说,却不能接受自己不在乎的东西遭到修改或删除。本来无所谓,可一旦遭到改动,便摆出一副坚决捍卫的架势。也正是这种习惯,把自己将到手的幸福拱手让人,也将自己逼进了本不该出现的困境。

聪明的人生,只需要自己用得到的有用功。对于一个有智慧的人来说,实在不应将爱情的无用功作为评判一段感情的标准。

猜你喜欢

  • 两节电池

    父亲谋了个矿山晚上值班的差事,每晚需用手电筒。一日父亲买了两节新的电池,可能出于节省的念头,舍不得丢掉还有些光亮的旧电池,只用其中的一节。一晚上下来,手电的光线变得微弱昏黄,父亲又换上了另一节,可过了几天,电池又没电了。父亲很恼怒地把这两只

  • 最后的选择

    恺撒大帝长久以来一直想要占领大不列颠。他航向大不列颠群岛,安静地卸下他的军队和装备,并下令将整艘船烧毁。然后,他召集所有人说:“现在,不是胜利就是战死,我们没有其它选择了。”就是这么一道命令,确保了战役的胜利。因为,他知道,当人们没有了其他

  • 职业习惯

    一天,数学家觉得自己已受够了数学,于是他跑到消防队去宣布他想当消防员。消防队长说:“您看上去不错,可是我得先给您一个测试。”消防队长带数学家到消防队后院的小巷,巷子里有一个货栈,一只消防栓和一卷软管。消防队长问:“假设货栈起火,您怎么办?”

  • 牛和火鸡

    一只火鸡和一头牛闲聊。火鸡说:“我希望能飞到树顶,可我没有力气。”牛说:“为什么不吃一点我的粪便呢,它们很有营养。”火鸡吃了一些牛粪,发现它确实给了自己足够的能量飞到第一根树枝。第二天,火鸡吃了更多的牛粪,飞到第二根树枝。两个星期后,火鸡骄

  • 睁眼的“危险”

    为了集中注意力,小提琴家米尔坦和指挥家卡拉扬在演奏或指挥时都有闭眼睛的习惯。他俩的第一次合作演出是在瑞士的卢塞恩。后来米尔坦谈起那次演出时说:“我们彼此之间心领神会,配合默契。中间只有一处险些出错:整个演出过程中我睁过一次眼睛,看见卡拉扬正

  • 不可缺少的领导

    卡先生听到有人称赞一位在职多年的领导,说他是不可缺少的,是一位杰出的领导。卡先生生气地问道:“为什么他是不可缺少的呢?”称赞他的人答道:“没有他,机构就不运转。”卡先生说:“如果没有他,机构真的不运转的话,怎么还能说他是一位好领导呢?这些年

  • 不甘心的鱼

    一条鱼从池子里跃出来,摔在地板上啪啪作响。有人走过去,把它捡起来,扔进池子。这是一个小小的池子,是一个酒家海鲜池的一个极小部分,不到0.3立方米。那条鱼仍不安分地沿着池壁急急地游来游去。只见它游到水面,头向上一扬,接着就看见一段白色的鳞光飞

  • 不必要的损失

    一只蝉停在很高的树上唱歌。狐狸很想吃蝉,想出了一个坏主意。狐狸故意站在能看到蝉的地方,欣赏美妙歌声,并劝他下来,说想见识一下是什么样的动物可以有如此美妙的声音。蝉对狐狸的态度很感怀疑,就先折了一片树叶丢下去。狐狸以为是蝉,立刻冲上去咬住,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