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大唐才子踏歌来

大唐才子踏歌来

收录日期:2025-11-20 16:42:28  热度:9℃

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

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若秋冬之际,尤难为怀。

在《世说新语》的字里行间,魏晋名士对浙东山水赞羡不已。流风所及,有唐三百年,无数文人骚客踏歌而来,其中不乏如卢照邻、骆宾王、宋之问、贺知章、王维、孟浩然、李白、杜甫等诗坛翘楚。他们自钱塘江,经浙东运河过绍兴、上虞,再溯剡溪,经嵊州、新昌,至石梁而登天台山,徜徉山水,击节高歌,为后世留下了近两千首唐诗,形成了一条史无前例的唐诗之路。

江山无处不风流,为什么唐代诗人独独钟情于浙东山水呢?除却峰隆峻、潭壑镜彻,物产丰厚、足食足兵,佛国香城、仙源道踪诸因素之外,真正吸引唐代诗人流连忘返的是对魏晋名士的追慕情怀。

“夫有非常之境,然后有非常之人栖焉。”魏晋是士族统治的时代。东晋以后,王、谢、何、庾等侨姓士族争相到浙东一带抢置田业,经营山居,隐逸于斯,待时而出。尤其是王、谢家族位居士族之冠,书法艺术以琅邪王家为优,诗歌文学以陈郡谢家为先。他们纵意丘壑,优游林泉,探究玄理,率性自适,此时,山水不再是纯粹的客观存在,而成为思想和情感的寄托。王羲之修兰亭,诗书俱在,名垂青史;谢灵运伐山开径,行吟泽畔,传颂千古……所有这些,足以让大唐才俊接踵而至,寻幽访古,以开拓新的诗歌题材和文学境界。

在杜甫晚年的《壮游》诗中写道:“剡溪蕴秀异,欲罢不能忘。”唐代诗人之于浙东,不仅是佳山胜水的游赏,而且是对魏晋风度与名士风尚的敬拜与追慕之旅。不管是仕途的失意,还是精神的彷徨,都会在对前人足迹的踏寻和凭吊中,使心灵得到暂时的解脱、丰富和浸润。因此,我们说这是一条承载着诗意和精神求索的文化之路。

猜你喜欢

  • 小鸟的歌唱

    小鸟的歌唱树林中有一只美丽的小鸟,长着一身褐色的羽毛。它在树上唱着歌谣,歌声时而高亢,时而低缓,听起来非常美妙。从那里经过的人们,总会抬起头来看小鸟。他们都听过小鸟美妙动人的歌声,他们竭力想把小鸟找到。可是再锐利的眼睛也是徒劳的,因为那只美

  • 梨的轮回

    梨的轮回有一个叫桑迪的孩子,父母经常教育他要尊老爱幼。当家人每次买回梨后,父母都要教育桑迪,要把最大最好的梨留给奶奶吃。桑迪领会了父母的意思,每次都会把最大的梨送到奶奶跟前,奶奶笑着夸奖孙子:“桑迪真是个好孩子,奶奶牙不好,你吃吧。”接着,

  • 自己的目标

    自己的目标一次,慧运禅师遇到一位嗜烟的行人,两人走了很长一点山路,然后坐在河边休息。那位行人给了慧运禅师一袋烟,慧运禅师高兴地接受了行人的馈赠。慧运禅师同那个人分开以后,心想:这个东西令人很舒服,肯定会打扰我禅定。于是他就把烟管和烟草全部扔

  • 留两双破鞋子

    留两双破鞋子据《杂宝藏经》卷二《弟微谏兄劝王教化天下缘》记载,其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很久以前,有一个国家叫做“波罗奈国”。这个国家有一个很坏的风气:家中老夫年过六十之后,人们就给他换上破鞋子,让他看守门户。当地有一对兄弟,他们的父亲也已年过六

  • 恶念恶果

    恶念恶果两位很虔诚、很友好的教徒结伴前往遥远的圣山去朝圣。当圣者看到这两位如此虔诚的教徒风尘仆仆地来到圣山时,非常感动,于是告诉他们说:“我要满足你们一个心愿。你们当中一个人先许愿,他的愿望就会马上实现;而第二个就不要许愿了,因为你可以得到

  • 兰心慧质

    兰心慧质金代禅师非常喜欢兰花,在寺旁的庭院里栽植数百盆各色品种的兰花,讲经说法之余,总是全心的照料,大家都说,兰花好像是金代禅师的生命。一天,金代禅师因事外出,有一个弟子接受师父的指示,为兰花浇水。但谁知不小心将兰花架绊倒,整架的盆兰都给打

  • 合作就是胜利

    合作就是胜利两位年轻人从小一起长大,因为都非常争强好胜,所以始终争斗不休。有一次,他们一同去向一位禅师请教,怎样才能获得成功。禅师就给他们讲了一个故事:从前,有两位饥饿的人得到了一位长者的恩赐:一根鱼竿和一篓鲜活硕大的鱼。其中,一个人要了一

  • 美丽在于过程

    美丽在于过程有个信徒请教大龙禅师:“有形的东西一定会消失,世上有永恒不变的真理吗?”大龙禅师回答:“山花开似锦,涧水湛如蓝。”“山花开似锦”是说山上开的花,美得像锦缎似的,转眼即会凋谢,但仍不停地奔放绽开。“涧水湛如蓝”是说溪流深处的水,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