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失望拐角上的希望之花

失望拐角上的希望之花

收录日期:2025-11-20 13:10:03  热度:8℃

失望拐角上的希望之花

去省里开残代会,同行的代表中有位和我一样有听力障碍的女子。当肢残人代表主动跟我们交流的时候,我的弱点便暴露了——他们语速太快,口型也不是我熟悉的那类标准普通话口型,我木讷地坐在那里,根本接不上话。而她,却仍应对从容,交谈显得轻松愉快。

我问她怎么能看懂那么多不同的口型?她笑着摇摇头:“我不需要看口型,他们说话,我听得很清楚。”说着,她用手拨开右耳后的长发,一段黑色导线连着一块硬币大小的导体正固定在她耳廓后面。原来,她植入了电子耳蜗。

见我感兴趣,她慢慢地给我讲了她的康复故事。

她一岁多就因注射抗生素导致双耳失聪,之后,她配上助听器。但是随着成长,听力开始不明原因地日渐下降,到了12岁,佩戴最大功率的助听器,都没法听见了。束手无策的父亲只好带她去北京寻找康复的机会。

大夫如实告诉了他们植入电子耳蜗的利弊:如果手术成功,患者听力将大幅提高,接近正常。但安装电子耳蜗不仅费用昂贵,并且风险较大,万一失败,可能听力状况比手术前还糟。

没人敢保证手术是百分之百成功,一旦手术失败,不仅给家庭带来巨大的经济压力,并且孩子原有的一点点听力也消失殆尽。很多家长考虑到孩子尚有微弱的残存听力,不敢冒那个险,犹豫再三,最终放弃了手术。唯有她的父亲顶着巨大的压力,签下了手术协议。

手术那天,她的父亲用笔在纸上写了一段话:“孩子,大夫给你打一针,你就睡吧,睡醒了,就能听到爸爸的声音了。”“真的吗?”她睁大了眼睛盯着父亲。看到父亲和站在一旁的大夫都肯定地冲她点点头,她高兴极了。

醒来后,睁眼就看到爸爸红肿着眼,正焦急地看着她。见她醒了,父亲连连叫着她的小名,她惊喜地答应着——她实在太高兴了,爸爸没骗她,果真是睡了一觉后,就听到了爸爸的声音。

靠着植入耳内的电子耳蜗,她像常人一样顺利地考上了大学,找到了一份满意的工作。她说自己很幸运,当时她的听力在同去咨询手术的那些孩子当中是最差的,父亲冒险选择给她做耳蜗植入术也是万不得已的决定——反正她的耳朵几乎听不见了,都已经是最坏的状况了,还能坏到哪儿去?

她的话,令我感慨。是啊,如果她还有残存的听力,她的父亲可能就下不了那么大的决心了,她的命运,可能也像我们这些中、重度的听障人一样,至今挣扎在难以与人正常沟通的苦恼中。

还有一位亲友,几年前在一家企业做文员。单位效益很差,但那是有编制的正式工作。只是工资太低了,他也一度考虑过辞职,却又舍不得,怕再也找不到这么轻松体面的工作,更怕以后成了社会上的“自由人”,失去最起码的生活保障。妻子一直没有正式工作,孩子还在上中学,他要是再没工作,这个家还怎么过呢?

但是,仿佛越怕什么,越易发生什么。单位改制,他们那个部门被公司精减下来,拿到一笔工龄买断金后,他成了没有单位的自由人。那一刻,他觉得天都塌了,再没有比这更糟的事了。他把自己关在屋里喝了两天闷酒后,决定豁出去了——用那笔买断金购进了一些器材,凭着他多年前在车间做电工的经验,做起了代销五金器材和埋线、走线的生意。

没想到,不到半年,他就收回了成本,生意好的时候,一天的收入能超过他当年在单位一个月的工资。尽管他比以前忙累多了,没了节假日,但物质和精神生活却比以前丰裕得多。现在,他和妻子正商量准备把房子换成大的,再买一辆私家车。

闲聊时,他说:“有些成功,真不敢想象……如果没有那次减员风波,我也不敢破釜沉舟地开始创业。”我乐了:“不逼你一把,你就不会知道你原来可以这么优秀。”

人生,或许就是这么富有戏剧性。当我们陷入最糟糕的状况时,肯定会生出伤感、烦恼、无助等灰色情绪,但是,理智地接受窘迫,积极行动起来,可能正是这个负极点,逼着你不得不改变思维和习惯,从一个崭新的开端出发,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悦,找到另一种你之前不敢想象的成功。

猜你喜欢

  • 怪 病

    早年间,海州有一官人,因海防决堤而躲,被朝廷革职。此人还乡后,心中多有不快,整日闭门不出,日夜沉浸在郁闷中。不久,便得了一种间断性耳聋怪病。人聋三分痴。夫人看到昔里风光无限的官人,忽而变得半呆半痴,心中颇为难过,请了众多名医诊治,均不识此病

  • 一个奇上加奇的真实故事

    明代时江苏常州府无锡县东门外有一户人家,兄弟三人,老大吕玉,老二吕宝,老三吕珍。吕玉家的儿子叫喜儿,六岁那一年,喜儿跟邻舍家孩子去看庙会,结果一去不回,吕玉与妻子王氏一连找了数日都不见踪影。吕玉心情非常郁闷,告别了王氏,外出做生意,一边四处

  • 金墩村的传说

    清乾隆年间,某一年的中秋节刚过,在鲁东南沿海的崇山峻岭间,一座山明水秀的小山村的小客栈里,韩掌柜从天交申时起,就不时走到门外,眯起昏花的眼睛手搭凉棚向进山的路上张望一番,嘴里还小声念叨着:“喔,该回来了!”被韩掌柜念叨着该回来的主,名叫王儒

  • 假狐仙

    很久以前,有个光棍叫周吉,他二十出头,住在山下的一间小屋子里。周吉是孤儿,跟着本家的叔叔长大,前几年,叔叔去世了,就剩下他自己。好在叔叔教过他上山采药,这些年,他就靠着上山采药,然后拿到山下集市上去卖维持生计的。一年秋天,周吉和平时一样,背

  • 美男子的诱惑

    古时候,蔡地有一个神秘山林,传说山林中时常有妖魔鬼怪出没,附近百姓几乎无人敢靠近。当地有个叫杨凡的男子,小时候长得虎头虎脑十分可爱,但是在他十一岁的时候遭遇了一场大火,不仅失去双亲,容貌也被毁了,成了当地最丑的男人。杨凡容貌被毁后,许多平日

  • 将军宅

    落魄求宿古代有个叫刘生的穷书生,年纪轻轻就中了举人。第二年,刘生赴京参加会试,但盘缠问题着实令人头痛,家里几乎连个铜板都搜不出来,刘生的老母豁出颜面,求遍亲朋好友才凑了点钱。刘生接过钱,辞别老母,赶赴京城。为了省钱,他一日只吃一餐,每顿饭往

  • 第二剂药方

    民国年间,京畿之地的平谷县,上任了一个叫吴元庆的县长。这吴元庆军旅出身,原是“布衣将军”冯玉祥手下的一个团长,他当上县长之后,结束了四处漂泊打仗的生活,整天胡吃海喝,好不自在。可吴县长才过了半年官瘾,突然得了一种怪病,这病发作起来,浑身长满

  • 光头新娘

    明朝万历年间,长江边上有个云溪县。县上有个姓黄的富庶人家,只有一个女儿叫玉珠。玉珠在七岁那年,就和陈家一位少爷订下了“娃娃亲”。两家商议好,只等玉珠年满18岁后,陈家就来迎娶。不料玉珠在满18岁的前几个月,满头乌黑的秀发竟然在短短一个月内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