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光明的爱,爱的光明

光明的爱,爱的光明

收录日期:2025-11-20 23:02:08  热度:12℃

张晓风说,爱一个人就是在他的头衔、地位、学历、经历、善行、劣迹之外,看出真正的他不过是个孩子——好孩子或坏孩子——所以疼了他。

何洁对流沙河的爱就是从疼惜开始的。

那年夏天,骊山脚下华清池畔,微风轻拂荷花正好,一个面貌清秀、形容消瘦的青年正在痛苦地徘徊,发表在《星星》创刊号上的一篇不足五百字的《草木篇》被当作“大毒草”来批判,他是跑到西安来“避风”的。

“看,那个勾着脑壳散步的就是流沙河!”不远处,有人惊呼。她们是成都川剧团的女演员,是来西安演出的。一双双惊异的目光锥子一样刺向流沙河,只有她,心中一颤,默无一语。流沙河的诗,她很早就喜欢,没想到,“疯狂向党进攻”的他,没有想象中的三头六臂,竟然是位清癯儒雅的文弱书生!她看他的目光顿时充满了同情。这个漂亮的女演员就是何洁。

不久,流沙河被勒令回成都接受批判,从此戴上“大右派”的帽子,时年25岁。何洁开始牵挂他,从流沙河的朋友丘原的妻子处,她了解到流河沙的为人,她更为他的冤屈感到心痛。她默默关注他,设法接近他,从同情到爱情,不知不觉中,她竟然想与他共赴一个命运,这在人人避“右派”唯恐不及的年代,该是多么愚蠢的想法!

然而,没有勇气,不去犯傻,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又怎么配称爱情?

“文革”开始,流沙河被押送回老家金堂县城厢镇,送别的,唯有何洁。车站旁,阔大的法国梧桐树下,他们握手道别,在两个押送的人面前,努力保持着矜持。“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从何洁那双会说话的眼睛里,流沙河读懂了一切。

迎着冷眼、鄙视,不顾阴云密合、杀机四伏,何洁去乡下看望流沙河。夏夜,在明月清风的陪伴下,他们依偎在故园的台阶上,浅吟低唱。月影婆娑,虫儿酣睡,爱情的幸福让他们暂时抛开了苦难,忘记了黑暗。一切多么美好啊!

回到成都后,很快,她收到流沙河寄来的信,信中追溯了他们的相逢相识,还有感动、期待,他说:“我只是一粒松脂,是你的爱使我变成了琥珀,有了存在的价值。”“我只想有你和我在一起,劳碌终日,自食其力,谢繁华,绝交游,乐淡泊,甘寂寞,学那拙枝的鹪鹩,营巢蓬蒿之间,寄迹桑榆之上,栖不过一枝,飞不过半里,啾啾唧唧,唱完我们的一生。”信中,他称她“我的洁”,落款是“永远是你的河”。在冷酷的环境中,来自另一个生命的温暖让跌入底谷的流沙河有了生存的勇气,生活的信心。“你是一株乔松,而我只是一茎松萝,攀缘着你,托身于你。”是何洁,飞蛾扑火般,一次次用爱燃亮了那盏将灭的心灯。

短短一个月,7只情雁飞到何洁的枕边。与此同时,时局更加动荡了,《四川日报》又在点他的名,灾难在所难免。1966年七夕节,收到第七封信的第二天,何洁义无反顾离家出走,她要把自己小小的赌本跟他合起来,向生命的大轮盘去下一番赌注。

七夕的夜,满天乌云,星月无光,一个苦涩而又甜蜜的婚礼正在举行,花烛是用墨水瓶做成的煤油灯,一只新枕头,一碗红烧肉,唯一的宾客是流沙河的老母亲,窗外,两名荷枪实弹监视流沙河行动的民兵正为一对新人“巡逻放哨”。

“欢乐的贫困是美事。”婚后,何洁以“大右派”妻子的身份,和流沙河一起,在故园扎了根。白天,流沙河“赤脚裸身锯大木”,何洁则替人缝洗衣服做保姆,荷锄担粪植树种菜,演员出身的她,成了小镇上粗声大气的平凡农妇。晚上,她为他“偎热冰冷的脚,扇凉汗浃的身”,她和他一起研究契诃夫,捧读普希金,艺术见解常令流沙河惊叹不已。暗无天日的生活,有她共患难,他于愿足矣。

批斗、抄家是家常便饭,已有身孕的何洁大着肚子和流沙河并排站在一起接受“造反派”的打骂,孩子出生后,继续背在母亲背上挨斗。浩劫十年,小小的家被抄十二次,何洁想尽一切办法保护着七封情书,那是她的命!为生存身心俱疲的同时,流沙河苦中作乐,创作了《故园九咏》,他用喜剧的笔墨把一切痛苦不动声色地融于白描之中,尺幅斗方间,既有时代的痛苦,又不乏贤妻小儿带来的快乐。

然而,爱情充满变数,它不可能有计算机般精确计算好了的人生轨迹,22年屈辱磨难,他们携手共度,天亮了,爱情却戛然而止。

“文革”结束,随着流沙河复职,何洁也走上了创作的道路,中篇纪实小说《落花时节》获“十月文艺奖”,并被收入《当代中国文学名作鉴赏辞典》,作品屡受巴金和老作家车辐的高度赞扬。

“一个屋檐下容不得两个天才。”流沙河提出了离婚。“只有爱情,永远不会变节”“此生一息尚存,终不负君”,言犹在耳,然,已成过往。

带着对流沙河的眷恋,带着爱情受挫的心境,何洁远赴云南。在观音庙前,她终于了悟:“人生聚散无常,缘尽即散,这其中本无是非可言。”喧嚣滤尽,只剩如水的宁静。“心宁是净土,心安是归宿”,白居易的诗成了她一生的向往。

后来,何洁把《七只情雁》公诸于世,她希望年轻的读者都有爱的光明,都有光明的爱。2008年,七只情雁被收录《世界上最美的情书》一书,故事落幕,爱情不朽。

猜你喜欢

  • 糖葫芦的回忆

    冬日的暖阳,懒懒地照着雪后的小城,那是我生长过的地方。北方一个孤独小城,只因那里有我挚爱的亲人,纷飞的雪花也仿佛绽开璀璨的笑容,不再生冷。年关将至,我随父母回到那里。街上熙熙攘攘,那草把上密密麻麻扎着的冰糖葫芦,灿若繁星,犹如古戏里凤冠上插

  • 左手握右手的挚爱

    当步入中年后,我才真正理解了父母之间的感情;原来他们也是深深地爱着彼此的。他们经历过许多风风雨雨、磕磕绊绊,一路走来,最终在年老之时,彼此搀扶相互依偎的亲昵,是他们从不曾有过的表现。那年的除夕夜,一家人围在电视前看春晚,父亲却意外地脑梗塞。

  • 总得让她爱爱你

    总得留一个机会给他的爱人,让她爱爱女儿,让她残缺的人生变完整,去感受最美满的幸福。4年前,母亲去世了。那时,我刚出嫁3个月。伤心之中,我安慰着自己,她已经完成了对我的爱,将我托付于人,便安睡去了。而父亲,却陷入了巨大的孤独里,很长一段时间都

  • 生命奇迹

    二战期间,位于德国东部布痕瓦尔德集中营的纳粹看守们创造了一种“死亡游戏”,他们在集中营附近埃特斯山的一道峡谷两端固定了一条钢索,隔一段时间就把那些等待行刑的囚犯驱赶到这里,让他们赤手攀爬钢索。纳粹许诺,谁能成功攀到对岸,谁就能获得自由。然而

  • 伤情回家路

    人的一生中会走过数不清的回家路。因为家是我们心灵深处最美的港湾,家是不可割断的血脉相连。无论你在外面受过多少苦,挨过多少累,只要一想起家,心里就会充满温馨和幸福。因为亲人可以分享你的快乐,亦可分担你的烦恼。可是伤情回家路,人的一生当中却只有

  • 作为一个母亲

    那年夏季,我女儿小学毕业。师资稍好的初中,统统都变成改制学校,严格地考试招生。女儿才11岁,凭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良好心理状态,报了最难考的学校,我脸面上做出来的,只能是对孩子的赞赏与激励。考场就在汉口某学校,却是一个陌生的地段。临考前一

  • 顺着母亲吃苦

    我发现老年人很难有幸福感,或者说,他们的幸福感让你不知所措。例如我的母亲,倘若带她去饭店吃龙虾、海参、鲍鱼,她会心疼得要命,说一只鲍鱼的价钱,能买一大麻袋粮食;一盘炒三丝的钱,能买一大筐菜;吃一顿饭的钱,够她半年的生活费。这种抱怨,一直能够

  • 爱的百分比

    一个人从出生到老去,一生之中可能都在爱与被爱之间辗转。接受了别人的爱理所应当的要付出自己的爱。付出就意味着怎样权衡的问题,亦即爱的百分比该怎样分配。每一个人生活在世上身边都无时无刻受到爱的包围,也许是你没有发现吧,在家里有父母的爱,在外面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