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林语堂的恩人

林语堂的恩人

收录日期:2025-11-21 10:23:15  热度:7℃

须知,胡适资助他人,并非为了投桃报李。因为,被胡适资助的人,并不能个个都像李敖一样知道胡适是“恩人”。有的人获胡适资助,自己还蒙在鼓里。现代著名学者、散文家、小说家林语堂于1919年秋从北京大学赴美国留学。在美国求学期间,经费遇到了困难。由于家中并不富足,亲友也无能力支援,他只得向自己熟知的、古道热肠的胡适拍电报求助。他知道胡适经常资助别人,家中只能“自给自足”,有时几乎举债,便在电报中特意注明:“能否由尊兄作保他人借贷一千美元,待我学成归国偿还。”

不久,胡适果然按照林语堂的要求,如期如数给他汇来了款。胡适对林语堂解释这笔钱的来源时说,这钱是北京大学给林语堂的工资“预支款”,即林语堂学成后,一定要回国,而且一定要到北京大学工作。

“这钱是买人的!”林语堂虽然心中有些不快,但想到这也是北京大学从未有过的举措,毕竟这种方式能够为自己解燃眉之急,而且,这样还能够为北大招聘人才,于是,就收下了北京大学给他的温暖和鼓励,得以在美国安心攻读。在哈佛大学拿到文学硕士学位后,林语堂又去德国莱比锡大学攻读语言学博士学位。不久,学习经费又遇到了困难。于是,他再次向胡适写信,希望胡适再为他到北京大学借一千美元。过段时间后,胡适和前次一样,又给林语堂汇去了一千美元。

四年后,林语堂回国了,出国前的一个小小的、普通的英文教员回国了,由于他在国外发奋苦读,他得到硕士、博士的“光环”回国了,而难为可贵的,不仅仅是他“镀金”了,而且他的学问的确同四年前不可比拟了!

林语堂的回国,是为了“还债”,为了“践诺”,胡适在给他汇款时的附言犹在耳边,他不能够失信。他谢绝了国外一些地方的高薪聘请,回到北京大学。北京大学敞开胸怀接纳游子,外文系聘请他为英文教授。

“世界大同的理想生活,就是住在英国的乡村,屋子里安装着美国的煤气管子,有个中国厨子,娶个日本太太……”林语堂才华横溢,又以幽默著称。但是他回到北京大学就职的第一件事,就是一本正经满怀感激地向胡适致谢。他要说,如果不是胡适出面找北京大学预支两千美元,他的“金”就难以“镀”上,“光”便难得闪耀。

此时,胡适南下,不在北京。

于是,林语堂向北大实权人物蒋梦麟致谢,并确定还款日期。

蒋梦麟莫名其妙:“你谢什么两千美元?北京大学什么时候给了你美元?”细究来龙去脉,林语堂这才明白:北大根本没有资助外国留学人员的做法,是胡适为了林语堂成材,为了给北大招揽人才,私自“手把文书口称敕”——和林语堂订的口头协定!

那笔“巨款”,自然是胡适夫妇节衣缩食掏腰包,或东挪西借的!

林语堂知道胡适做好事,并不是为了沽名钓誉,所以他也没有声张。直到胡适去世时,人们整理他的遗物,发现他只有余款153美元,治丧的人们由此说起他生前资助过很多人,林语堂才说破胡适为自己慷慨解囊的往事,在场人无不动容。

猜你喜欢

  • 绝雕

    登州府有个柳一刀,祖传根雕的独门绝技,从他手里出来的根雕,那是雕鸟鸟似飞,雕虎虎生威,而且没有一丝雕琢痕迹,竟像天生地长的一样。一时间,柳一刀的根雕成了达官贵人热衷收藏的物件。

  • 上帝与世人

    有一天上帝下凡来巡视人间,他想在人类的行为上看到善与恶、美与丑。 他先变成一位有权之人,他很快发现他所到之处人们热情相迎,住做好的酒店,最好的食物,有最美的美女陪伴,他觉得很欣慰,人们如此热情,不就表明人类善念未消嘛! 于是上帝又

  • 米糕藏银

    明朝朱元璋治国年间,南方有个叫莫里思的少年,靠在江中摆渡为生。这天,莫里思正守在江上等生意,突然发现江上漂来一个奇怪的竹筏。

  • 葫芦烟影

    明朝正德年间,武清县有一个非常有名的艺人名叫王三太,他能用一个五孔葫芦摇出五色烟,然后用五色烟吹出各种影像,姿态万千,栩栩如生。

  • 勤劳和懒惰

    从前有两个兄弟,一个叫勤劳一个叫懒惰。他们同是老天爷的孩子,享受着同样的待遇。 一日他们的父亲老天爷说道:“孩子们!你们长大了,应该去人间历练历练。” 勤劳听了很高兴地说:“天呀!太好了,我正想出去活动活动身体。” 懒惰听了则

  • 防罚绝招

    星期天中午,大张开车去参加同学聚会,来到酒店门口时,发现这里的停车位已满,他正想把车停到马路边,一抬眼,看到前面不远有个交警正在给停在路边的汽车贴罚单,吓得他一踩油门,赶紧离开。可是他在附近转了一圈,仍没找到停车位,只好又开车回到酒店门口,

  • 乞丐罢宴满汉楼

    阿贵进城后,一直打短工,这里干两天活,那儿干三天活,就像青蛙三跳两歇脚。昨晚,眼看太阳西斜了,阿贵饥肠如响鼓,胃里泛上一阵阵酸水,饿的滋味真难受呀!

  • 张三偷熟

    张三偷熟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所谓偷熟,就是地里的芸豆好了,他偷芸豆;地里的苞米好了,他偷苞米;地里的大豆好了,他偷大豆,反正什么成熟了他就偷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