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婚姻里爱恋那么少将就那么多

婚姻里爱恋那么少将就那么多

收录日期:2025-11-20 14:47:05  热度:8℃

有句网络金句流行了好几年,“原以为嫁给你会为我遮风挡雨,可最后所有的大风大雨都是你给的。”精准刻画了女性的心态和在关系中的幽怨。

婚姻被我们称为“人生大事”。先不说我们这代中年人的父母辈及以前的老人,就说我们这些60后70后,依然还认为:孩子成家了,我的任务才算完成,人生约等于圆满了。

然而,这件人生大事并没有给婚姻双方带来可以和“大”相匹配的喜悦和幸福,男人女人都心怀不满,一两年短暂的甜蜜期一过,就开始了漫长的“将就”。

将就的婚姻为什么那么多?有各种各样的分析,都有其合理性。这篇文章我想从中国男人的“假自我”和中国女人的“放弃自我”“托付心态”来分析。

男人从出生就被寄予期望。小时候父母希望你成绩好,让他们能在亲朋好友那里长面子;长大后希望你有份好工作有权有钱,光宗耀祖让家族兴旺被人仰视。不仅亲人对男人寄予“顶天立地”的期待,社会同样如此。领导激励你:“男人就要成就一番事业,你要成为单位的中流砥柱。”

诚然,作为社会人没有谁能逃脱别人的期待,关键是中国男人从一出生就被别人的期待“喂养”,“假自我”越来越健壮,“真自我”越来越弱小。所以他们的常态是自动理解别人的期待,为满足这些期待活着,最后竟然形成这样的认知:为自己活那就是自私。

为了不自私,就事事按照别人的期待去做,甚至包括结婚生子这样关乎一个人“想要什么样的生活”的人生终极命题。

女人并不比男人幸运。从她们一出生就被定义为“别人的人”。这个定义耐人寻味细思极恐:承认你是人,但你要成为别人的人你才存在,再结合中国老话“嫁汉嫁汉穿衣吃饭”和并不老的话“女人嫁得好才是真的好”,我们不难想象,吮吸这种精神营养的中国女人普遍都有“托付心态”似乎就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般理所当然。

而父母在评价女儿的恋人时,更多会掂量对方的工作、家境,因为他们要将女儿托付给“可靠的”男人免得吃苦受累。“可靠”易于量化的标准就是物质,“爱有几分?”他们似乎并不看中或者觉得难以衡量。很多女人在走進婚姻时,也将“自己一辈子的幸福”托付给男人,“我嫁给你了,你要对我好一辈子,要对我一辈子负责!”这是女人常说的话。

“假自我”的中国男人主谋,“托付心态”的中国女人自愿跟从,“让婚姻更多的成为感情的缔结场所,做彼此心的归属”胎死腹中似乎是必然。男人在意的不是“我够不够爱这个女人”而是“她符不符合大家认为的好”;女人在情感需求上比男人多,也许更在意“爱与不爱”,但一旦走入婚姻,传统婚恋观“喂养”出的心理模式,很容易就将她拉回到“天经地义”的价值标准里,家里的男人够不够好,“有情饮水饱”显然远远不够了,自觉不自觉要和“隔壁老王”比事业比收入。

那么是不是中国男人和中国女人的婚姻就是个无解的难题呢?

也许不是。我尝试着想象:男人转变一些男权社会的思维模式,释放下自己被长期压抑的情感功能,你并不是别人实现价值的工具,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也不是唯一的成功。还有一种成功是:你满足了自己的情感需要,和伴侣共同经营了充满爱意的生活,一生精神富足内心丰盈。女人也需要转变男权社会对女人的定义,首先不将自己当附属品看待,当我们在婚姻中需要情感滋养时,去释放自己的主动性,也许当下的中国需要的就是女人在家庭中引领,构建充满爱恋的现代家庭模式。

猜你喜欢

  • 决定了,就去做吧

    认识秦莹,是在一次读书会上。第一眼看上去,她大概三十岁的样子,眉宇间却藏不住的孩子气。因着一本共同喜欢的书,我们聊得兴趣盎然。互加微信之后,联系也渐渐多了起来。深入了解后才知道,秦莹是一名自由职业者,以拍照为生。也就是说,当我们每天为工作忙

  • 知识改变命运

    自从大学扩招以后,很多农村人指望通过读书改变命运,所以更多学生能进入大学深造,张强一个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当年在他们县上以第一名的成绩考上省上一所名牌大学,这可是他们村上第一名大学生,村长还专门敲锣打鼓到张家来祝贺,可老张却喜忧参半,喜的是儿

  • 地下通道里的年轻人

    地下通道里,每天都有形形色色的人经过,却很少有人在这里停留。就算有,你也不曾注意到他们……小王来自一个不知名的小镇,18岁以前从来没离开过这个小镇。他小学、初中、高中都在小镇上读完了,没考上大学,高中毕业后就跟着舅舅修摩托车。这一次,他决定

  • 爷孙俩

    在一个村庄里,住着一位睿智的老人,村里有什么疑难问题都来向他请教。有一天老人聪明又调皮的孙子,想要故意为难这位老人。他捉了一只小鸟,握在手掌中,跑去问老人:“爷爷,都说您是最有智慧的人,不过我却不相信。如果您能猜出我手中的鸟是活还是死的,我

  • 赚钱之道

    现代社会,物价飞涨,上班族总是感叹每天都有东西在涨价,这点工资总有一天会养活不了自己了,深深觉得在社会生存真是个不容易之事,很多人萌生做生意的想法。在永乐镇,为什么叫永乐镇,因为这里的人,每天都很快乐,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生活其乐融融。乐生

  • 世上所有的坚持都是因为热爱

    上个月,朋友跟一个大佬级别的经纪人吃饭,把我顺道捎上了。刚一落座。那个大佬就讲起前段时间去美国旅行的经历,劝我们好好打拼,争取今后能到那个自由的国度去看看。聊了一会儿见他的朋友还没到,就斟满茶水,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阿Ken是个香港人。因为

  • 红领巾和手电筒

    六十年代的小学语文课本中,有一篇课文叫《红领巾和手电筒》,讲诉了小学生雷进明急中生智救火车的故事,非常感人。然而,您知道吗?课本里这个红领巾和手电筒的故事,就发生在现在的葫芦岛地区。那还是一九三五年四月下旬的一天,杨家杖子矿务局子弟小学六年

  • 让别人的嘲笑见鬼去吧

    伯恩斯原来是一个优秀的油漆匠,他现在已经80岁了。在布莱顿这座英国的东部小城里,到处都留有伯恩斯的油漆作品,有教堂的外墙,有公园的栅栏,有无数路灯以及无以计数的家具……伯恩斯是在孙子卡迪尔出生的那一年退休的。从那以后,他就成天呆在家里,陪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