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一节硬卧车厢

一节硬卧车厢

收录日期:2025-11-20 17:27:28  热度:11℃

福根是个建筑地小工,整天干着搬砖运料的重活,瘦小的他整个人显得特别没精神,一脸的愁苦像,更倒霉的是包工头带着钱跑了,福根不仅没了大半年的工资,以后还得重新找活干。现在就只能先回家待着,于是福根到火车站买到了一张硬座代硬卧的票,当时心中窃喜,硬座的钱居然能睡到卧铺,七月高温天气的燥热瞬间消失不见了。

福根背着重重的背包提着一个大手提袋艰难的向加2a车厢走去,第一次走进卧铺车厢才发现这里与硬卧区有那么大的区别,就像刘姥姥进大观园一样怀着好奇又有些胆怯的心情朝车厢里走去,他微微抬着头向车厢里偷偷瞄去,心里暗暗想着:这下可长了见识。只见一侧是一个个小桌带着两个可掀起座椅,每个桌下还有两个插头,有人放着手机在充电;另一侧是一排排上中下三铺带着枕头、被褥的床铺,每个床铺还带着单独的小灯,车厢里还放着音乐。福根踉踉跄跄的往车厢里挪去,走到座位傻眼了,才知道所谓的硬卧代硬座就是一张硬卧上坐四个人,不过这也比硬座宽敞舒服多了,可是令福根窘迫的是自己座位旁已经没了空间放大手提袋,福根傻傻地站在硬卧旁紧紧地攥着手提袋不知所措。就在这时一个穿睡衣的大爷走过来提起手提袋说:小伙子东西搁这儿吧!说着边把手提袋往桌子旁座位下放。福根着急的不得了一边往回扯手提包:“大爷,不用了不用了,那等下不会有人坐吗?他的包该没地方放了。”那大爷硬拽过手提包放到座位底下笑着说:“小伙子别怕,大爷还能骗你呢?这是睡累了休息坐的,你就放心把东西搁这吧!”福根舒了一口气傻傻地朝大爷笑了笑:“谢谢大爷,我没坐过卧铺,这下知道了。”说着安心的坐到了自己靠窗的下铺位上。

福根平时不怎么说话,这下坐到座位上就默默地打量着周围的人。正对面坐的是一对母子,小女孩大概八九岁的样子,一米一二的小个儿,穿着米老鼠的裙子,扎着一个小辫儿,长得挺可爱。小姑娘对她妈妈说饿了想吃方便面,小孩儿妈就给了十块钱让她去买。很快小姑娘蹦蹦跳跳的买了泡面,把余钱拿给她妈妈自己急着去接热水。刚刚帮忙提包的那个大爷说:“姑娘挺棒啊!自己还能接热水,不怕烫着啊?”小孩的妈妈笑着看着小姑娘说:“我姑娘能耐着呢!这次去她舅舅家东西都是她收拾的呢!”小姑娘一脸自豪的表情,冲她妈妈做了个鬼脸又蹦蹦跳跳地接热水去了。小孩的妈妈又接着跟那个大爷闲聊起来:“我姑娘九岁了,因为家在农村,没有好学校,就给她送到城里寄宿学校去了,我和他爸在家里种苞米,每年好供家用还有她读书,所以孩子才独立的那么早。”还没说完小姑娘就捧着一盒冒着热气的方便面往这边走来。这次倒没有蹦蹦跳跳而是小心翼翼地走到桌子旁边,福根看着这个长着稚嫩的小脸去又有着过早独立心智的小姑娘心里有着说不清的心酸,他想到了相似自己的童年。可还没来得及回忆童年往事只闻到一阵阵酸菜的味道,往餐桌一看小姑娘已经津津有味地吃起了泡面。“唉呀妈呀!姑娘,你咋吃酸菜味儿的呢?瞧这一车厢都是老酸菜的味道了!”小孩妈一边说一边假装捂着鼻子。小姑娘放下叉子义正言辞的瞅着她妈妈说:“不爱闻酸菜味儿,你天天搁家做啥酸菜?”“滚犊子!”小孩的妈妈一时找不着应对的话。这母女俩在那说可逗得一车厢都乐呵起来。福根也被这幽默的母女俩还有这有模有样的正宗东北话逗乐了......

眼看就到正午了,刚来时那个大爷和另一个与他年纪相仿的大妈坐到了餐桌旁吃起了饭。从他们的谈话中得知他们是跟着一个旅行团一块从哈尔滨到深圳旅游,先坐到广东,再乘坐大巴到深圳。这个车厢里基本上都是他们旅行团的人,已经坐了一天一夜的火车了。那大爷嘴里埋怨着太受罪,可在福根看来,他们是多么的幸福,自己的爹妈跟他们同样年纪,整天面朝黄土背朝天,皮肤黝黑又布满皱纹,哪有他们这么清闲。爹妈辛辛苦苦让他读书,可是自己却不争气,现在只能在工地里埋头苦干......想着想着福根的眼角有些湿润。“小伙子,来点酒不?”大爷那雄厚的声音从餐车那边传来。“不了不了,谢谢大爷,我不会喝酒”福根赶忙摆着手拒绝。大爷笑着说:“俺们那嘎哒女的差不多都会喝酒,小伙子你一个大老爷们儿得学学,以后免不了有什么应酬。”福根的脸微微泛红:“嗯嗯,以后学、以后学。”福根朝餐桌上望去:一小壶酒、一小袋花生米、两根大黄瓜、一根粗香肠、一盒辣酱......还有大葱和青辣椒。福根惊呆了:“原来听说东北人很豪放,今天算是亲眼见到了!”大妈瞅了瞅满脸惊奇的福根笑着说:“小伙子,听你的口音不像东北人,告诉你,在俺们那嘎哒就爱吃大葱蘸酱,还有这青辣椒蘸着酱味道好极了。不行你尝尝?”边说边把蘸了酱的大葱往福根手边递。福根摆摆手,不好意思的往后退了退,尴尬的笑着说:“谢谢大妈了,我不吃不吃。”这一举动逗得大爷大妈哈哈大笑:“小伙子咋整的,那么害羞呢?”福根不好意思的挠着头心里想着:东北人就是热情,这趟火车坐的真长了见识,以后有机会一定要去东北走一趟。就这样很快到了下午,大概两点钟车厢里的人们开始躁动起来,原来是空调停了。大爷说:“这是整啥呢?咋一下子变得这么热?”乘务员走进车厢说现在停车进行电源补充,大概要二十分钟。福根倒没那么热,整天在工地里习惯了。可十分钟一过,整个车厢变得沉闷起来,整个空间都好像凝固了,只有空气中的灰尘在太阳的直射下飘飘洒洒的往下落。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终于车厢中的音乐再次响起,空调的冷气蔓延开来,车厢里的人们也开始活跃起来。

小姑娘好奇地问着她妈妈:“妈妈,这边的天怎么灰蒙蒙的?我们那块儿的天都是瓦蓝瓦蓝的呀!”“这都是人们不爱护环境造成的。”小孩妈一把搂过她若有所思的回答。“那我以后一定好好保护环境。”小姑娘带着天真的口吻说。大爷在一旁呵呵大笑说:“小姑娘你咋这么懂事呢?以后当我孙子媳妇儿吧!”“不的,我不要。”小姑娘瞅了瞅大爷害羞地摇了摇头。整间车厢又欢乐起来,福根再次被逗乐了。

转眼福根就要下车了,尽管很快就能到家了,福根却有些不舍,在这节硬卧车厢里,尽管在这节车厢里福根尴尬过,但这是第一次他笑的那么开心,这些天的愁苦与艰难都被这节车厢里欢乐的人们所带走。听着逗乐的东北话,看着九岁小姑娘天真的笑,还有她的独立与乐观,以及大爷大妈对他的热情......福根满心欢喜的走下车,他不再觉得手提包沉、空气燥热,他只知道自己的今后的生活充满乐趣与希望。

猜你喜欢

  • 父和子的明天

    他从小在农村长大,对农村有着特殊的感情,他结婚那一年,爸爸死了,妈妈改嫁了,他挑起家里沉重的担子,因为他还要养着几个比他小很多的弟弟妹妹,还有他自己的孩子。后来孩子玩火烧了别人家的房子,他把房子让给受害的人家,全家搬到很偏僻的山里面,再后来

  • 老妈的账算得不对

    前一阵我让妈妈打听一下阿胶的价格,据说这几年涨得厉害。她一直犹犹豫豫觉得性价比不高,可一听说最近又涨了不少,立马下决心要买一斤,在药店加工好,准备快递给我。她为此跑了镇上好几家药店,一家承诺买一斤阿胶送500个鸡蛋,她又去跟另一家商量,店家

  • 有你的地方才叫家

    姥姥和姥爷的婚姻是典型的包办婚姻,遵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算上结婚那天,两人结婚前一共只见过三次面,说过的话没超过十句。姥爷年轻那会儿没别的爱好,就是好酒,除了早饭,一天两顿酒。姥爷是木匠,靠手艺吃饭,在小县城里也算有点名气。姥姥让他没事儿少

  • 爱你到牙落的时候

    他是在一位师长的家里遇到她的。当时的他刚从艺专毕业,就去了重庆沙坪坝的一所大学任助教。而她则是刚从师范学校毕业,分到了这所大学的附小任教。他遇到她的时候,她当时正跟着这位师长学习绘画,而他恰恰到这位师长的家里拜访,就这样,他们就相遇了。见到

  • 迷路的岳母

    聊天岳母患上老年痴呆症后,每天早晨都要问:“我该怎么叫你?”不止问我,同样也问妻子,她的二女儿。有时候她还会问:“是你大还是我大?”我想她是为了确定称呼时不至于弄错长幼。有一次她甚至问:“我结过婚没有?”她那种一觉醒来恍若隔世的感觉一度让我

  • 吃亏与君子之交

    曾看到一文,说有人是这样定义朋友的:朋友,就是能吃亏的人。他认为这把朋友的本质道尽了。我当时就想,这样定义朋友的人,肯定是交那些能吃亏的人作为自己的朋友了。但是,吃亏和占便宜,乃是一组相对的概念,也是一组相对的实践。有人吃亏,就必然有人占便

  • 我们给过父母多少承诺

    那天,母亲指着电视上的飞机说:“你小时候说,长大了,要为我买一架飞机,想怎么飞就怎么飞。”“我小时候说过这么豪情万丈的话?我怎么不记得了!”我怀疑母亲忽悠人,那么久的事儿,她怎么可能还记着?母亲却如数家珍般,一口气说出十几个我曾经许下的诺言

  • 一个残疾女孩

    在失业顺应时代的潮流下,乐心美食馆已经两个月发不出工资了。我只好拿着我的行李,难过地离开美食馆。我除了炒菜,什么也不会啊!在五金厂做了几天后,我的那双灵巧的、摆弄锅勺的手,在黑夜和白天的轮休上班中,伤痕累累,惨不忍睹。过了不久,我又失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