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你是否也在“焦虑”

你是否也在“焦虑”

收录日期:2025-11-20 15:06:15  热度:8℃

我的好友D不吃早餐,偶尔翘课,时常熬夜,对所学专业的意义持怀疑态度。在大学校园里随便挑10个人,8个都和她相似。

某一天,我向D借移动硬盘,发现500G的空间几乎全被装满。所有的内容分门别类,安置在十几个文件夹里。除电影,其余的内容几乎都与学习相关公开课、纪录片、英语听力、电子书我问她:这些东西看过多少?不到三分之一。她面带愧色,又补了一句,花了不少时间下载,都是有用的东西,以后可能用得到。事实上,那剩下的三分之二也许永远没有用到的那一天,我们彼此心知肚明。

几天后,听说她又买了一个新的移动硬盘,那些在下载名单上排队的资源终于找到了去处。于是,新一轮填满500G的征途又野心勃勃、兴致盎然地启程了。

这情景对现代人来说应该不陌生。谁的电脑或硬盘里没有几个或十几个G可能会在某天有用但从来不会再次打开的文件?每当在网上看到可以填补自己知识空白的资源,我们会情不自禁地亢奋,毫不犹豫地另存为。然而,一旦确知它已躺在硬盘的某个位置,我们对这些资源的兴趣则会以光速结束。

人人、开心、微博、豆瓣这些社交网站构成了虚拟生活的大部分,并开始控制着我们越来越多获得信息的渠道。社交网站一点一点侵蚀着我们对阅读的耐性,对事实判断的逻辑思考。我们甘愿被最新鲜的新闻、最流行的段子、最隐晦的笑话填充;我们习惯于迅速得出结论,习惯于寻找宣泄的渠道,习惯于和大多数共舞。我们错把信息等同于知识,又错把知识等同于智慧。我们努力保持和时代同行,其实早已把自我像影子一样留在了身后。

某年暑假我的室友在新东方上BEC(商务英语考试)课,班里的学生几乎都是大学生。她旁边坐的女生是天津某校的大一学生,借住在亲戚家,专程来北京学英语。大一就学BEC,听上去很牛很积极,但实际情况是她天天上课都十分疲惫,精力不济。十多天下来,倒有一半时间是睡过去的。

室友课后与BEC的听力老师闲聊,得知这样的情况不属于个别现象。听力老师分析说,现在的大学生有种学习的错觉,大概认为自己报了一个班,就等同于掌握了那门知识。把完成学习的仪式放在首位,听课认真与否反倒不重要了。凡是上足课的学生绝大部分都能通过,问题就在于许多学生都无法坚持下来。

积极追求的姿态背后必然少不了欲望的撑腰,对学业,对事业,对生活,对未来,渴望一切变得更好是人之常情。但欲望一旦超出能力可控制的范围,人们不仅会对大量一知半解的知识产生抗拒,而且焦虑情绪也会顺势而上,径直将自己拖入无底的黑洞。

这样的学习焦虑症患者屡见不鲜,我自己就是其中之一。我时常一边用电脑下载着各种资料,一边对老师开出的书单狼吞虎咽。这样的状况愈演愈烈,直到某天在思想史的读书课上,那位头发花白的老师和我们分享他的读书经验。他说,年轻的时候我每读一部书都必做读书笔记,后来不了,因为书读多了,单是笔记都看不完。不如停下来,就挑几本书,扎扎实实慢慢读,思想的变化反而更明显。

后来我终于明白了,书不看就是一堆废纸,公开课视频不看就是一堆数据,单词不真正坚持去背就是一堆字母。其实我们完全可以一个月看一本书,把下载下来的东西计入时间表。刚开始很艰难,其实习惯就好。

有效利用好自己的时间,正确安排自己的生活你要明白生活的意义与目的。

生活在哪里都一样。不一样的是,你如何生活。

猜你喜欢

  • 鸡笼里的鹰

    鸡笼里的鹰有个人在高山之巅的鹰巢里,捉到一只幼鹰。他把幼鹰带回家,养在鸡笼里。让它和鸡一起生活,由于这只幼鹰每天都和鸡一起啄食、散步、嬉闹和休息,它以为自己也是一只鸡。渐渐地,这只鹰开始长大,羽翼丰满了,主人想把它训练成猎鹰,陪着主人去捕猎

  • 农场的动乱

    农场的动乱有一只鸭子在谷仓边不小心踩到一只公鸡的脚,公鸡恼怒地说:“我要报仇!”说完便扑向这只鸭子,可是就在同时,它的翅膀打到了旁边的一只母鹅。母鹅也很生气,认为公鸡是故意打它的,于是对公鸡说:“我要报仇!”说完就扑向公鸡。扑过去的时候,它

  • 苏格拉底挨打

    苏格拉底挨打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有一天和一位老朋友在雅典城里悠闲地散着步,一边走,一边愉快地聊天。忽然有位愤世嫉俗的青年出现,用棍子打了他一下就跑走了。他的朋友看见了,立刻回头要找那个家伙算账。但是苏格拉底拉住他,不要他去报复。朋友觉得很

  • 建筑工人

    建筑工人一位心理医生曾遇到这样一件事。他接待了一位患者,这是一名建筑工人,干这一行许多年,为曼哈顿的摩天大楼出了不少力。但是,他却没有任何成就感,相反,他恨自己,有时甚至想从建筑工地的高楼上跳下去一死了之。为了帮助他,医生询问他过去的生活。

  • 两个水桶

    两个水桶两个水桶一同被吊在井口上。其中一个对另一个说:“你看起来似乎闷闷不乐,有什么不愉快的事吗”“唉,”另一个回答:“我常在想,这真是一场徒劳,好没意思。常常是这样,才重新装满,随即又空着下来。”“啊,原来是这样。”第一个水桶说:“我倒不

  • 废物与宝贝

    废物与宝贝也许是上帝的玩笑,多米尼加人马斯达弗从背部多长出一只手。这就使得他难以从事哪怕很一般的职业。当他的经纪人寄给他一张飞往首都的机票和一套棒球队的特殊制服时,马斯达弗的职业才有了着落。他说:“球队使我穿上了背上有第三只袖子的制服,它是

  • 丢了一只鞋

    丢了一只鞋一个老人在高速行驶的火车上不小心把刚买的新鞋从窗口上弄出去了一只,周围的人倍感惋惜,不料那老人立即把第二只鞋也从窗口扔了下去。这举动更让人大吃一惊。“是这样,”老人解释道,“这一只鞋无论多么昂贵,对我而言都没有用了,如果有谁能捡到

  • 黄金变石头

    黄金变石头在一个旅行者要远行的时候,智者把他领到一座金库的门前,对他说:“你可以随便拿取,但是有一个条件,你必须在路上永远带着它们,陪伴你的全部的旅程,不能丢弃。”于是旅行者拿取了三块黄金;他很遗憾,由于行囊太多,他只能拿取3块。可就在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