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唐宣宗李忱是谁?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唐宣宗李忱是谁?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收录日期:2025-11-20 18:04:45  热度:9℃

李忱从小在皇宫里是个沉默寡言的孩子,被人欺负了也自己默默忍下来,看起来有点傻里傻气的,显得好欺负。生母郑氏是贵妃身边的宫女,因为偶然被唐宪宗临幸才生下了李忱,所以李忱也不得唐宪宗的喜爱。

十岁的时候,生了一场大病,差点就死了。相传是有道金光打在了李忱的身上,李忱立马就病愈了,还立刻端正身体做了一个揖,搞得他的乳母以为这孩子魔怔了。

这之后他常常梦见自己乘龙上天,他把这件事情告诉母亲郑氏,郑氏很忧愁,因为真龙是天子的象征,显然李忱没那个能耐当上皇帝,所以郑氏告诫李忱不能把这件事情再告诉别人了,我们母子没有依靠的势力,你还是继续夹起尾巴做人比较好。

李忱就继续在宫中装疯卖傻,连他的侄子文帝李昂、武帝李炎都时常嘲弄他,一点没有把李忱当做长辈尊敬。

正如李忱梦中所预示的那样,有些人天生就是当皇帝的命,武帝李炎病逝之后,当时把持朝政的宦官马元贽觉得李忱这个傻蛋看起来比较好控制,所以把李忱推上了皇位。

没想到的是,原来一直被蒙蔽的是大家,李忱根本就不是他原先表现出来的样子。先是用极短的时间把武宗时期的重臣李德裕清出了庙堂,这样的手段令李德裕的政敌牛僧孺都震颤不已,一举消灭了祸害唐朝长达半世纪的牛李党争。

李忱特别重视人才。他更相信凭借科举制度才能选拔出有真材实料的臣子,才能好好为百姓造福。

他很看重地方的最高领导刺史,每次有官员被任命为一方刺史的时候,他都会先让那个臣子进京面圣。待他亲自细细考察过后,才能让臣子去上任。不然要是选到一个草包当领导,那那个地方一定好不了,百姓们也会颇有怨言。

李忱不仅对臣子要求高,对自己更是如此。当时有个滑稽的艺人叫做祝汉贞,极具幽默感你,反应很敏捷,李忱常会让他表演一段给自己解解闷。几番下来,李忱觉得祝汉贞是个妙人,留在自己身边还蛮快乐的,就很宠信他。

有一次,祝汉贞给李忱逗闷的时候,说着说着就触及到了政事,大概是别人使了银子的结果,想让祝汉贞试探一下李忱的态度。结果,祝汉贞刚刚起了个头,就被李忱打断训斥了一番,我养着你就是解闷用的,政事是你能干涉的吗?

之后,李忱就不再找祝汉贞来解闷了。后来在知晓祝汉贞的儿子竟然贪赃,毫不留情地杖刑处死了祝汉贞的儿子,祝汉贞也被牵连,被流放了。

都说英雄难过美人关,但是李忱不是这样的人。李忱有位绝色歌妓,李忱很喜爱她,但是一段时间后,李忱认识到这样不行,他想到了玄宗也是因为特别宠爱杨贵妃才不理政事,弄得朝堂不安,狠下心赐死了那位美人。

美人:长得漂亮也是我的错咯?好生气哦,死的一点都不甘心。

李忱是个严厉的君主,也是个严厉的父亲。李忱的长女万寿公主嫁给了唐朝的状元郎郑颢,有次李忱知道万寿公主竟然丢下生病的郑颢跑去看戏,就把公主召进宫来狠狠地骂了一顿,说:你把书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吗?你一点都不知什么是为妻之道吗?朕从小是这样教育你们的吗?真是令朕太失望了!

吓得万寿公主连忙磕头认错,说自己以后再也不会这样了,一定要做个好妻子。

李忱在晚年的时候特别迷恋仙丹,想要延年益寿,结果吃下去的仙丹是慢性毒药,慢慢败坏了李忱的身体,李忱中毒身亡,享年五十岁。

猜你喜欢

  • 天涯海角的故事

    韩愈,字退之,是唐代中叶时的伟大文学家。他二岁时就死了父亲,不久他的母亲又死去。幼时依靠他哥哥韩会和嫂嫂郑夫人过活。 韩会有一个嗣子(愈次兄介之子,出继与长兄会为嗣)叫老成,排行十二,所以小名叫十二 郎,年纪此韩愈小一点。后来韩会四十二岁的

  • 天经地义的故事

    出处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夫札,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释义 经”指常规,原则义”指正理,准则。天经地义比喻正确 的,不可改变的因而也不容置疑的道理。故事 公元前520年周景王姬贵死后,按习俗

  • 土崩瓦解的故事

    出处: 《淮南子·泰族训》纣之地,左东海,右流沙,前交趾,后幽都,师起容关,至蒲水;士亿有余万,然皆倒失而射,傍栽而战。武王左操黄戟,右执白旄以麾之,则瓦解而走,遂土崩而下。释义: 崩”,倒塌。解”破裂

  •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

    吴王决定去攻打楚国,(但是大臣们说攻打楚国虽然取胜的希望很大,但如果其他国家乘虚而入,后果将不堪设想。)他对大臣们说:“谁敢劝阻就处死谁!”吴王的侍从官中有个年轻人想要劝说吴王放弃攻楚的打算,但又不敢直说,就拿着弹弓,一连三天早晨,在王宫

  • 螳臂当车的故事

    《庄子·人间世》说:“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另外,《庄子·天地》也有“犹螳螂之怒臂以当车辙,则必不胜任矣”这样的话。原话这个的“螳臂”,都并无贬义,后来则一般都把它比作不自量力、冒充英雄和妄图抗拒某种强大力量的

  • 贪小失大的故事

    战国时期,秦惠文王想吞并物产丰富的蜀国,有人献计造能下金粪的石牛送给蜀侯。蜀侯中计,下令民工开山填谷,铺筑道路迎接石牛,秦惠文王让大军跟在运送石牛的队伍后灭了蜀国。人们嘲笑蜀侯是贪小利而失大利。

  • 完璧归赵的故事

    战国时候,赵王得到了一块名贵宝玉“和氏璧”。这件事情让秦国大王知道了,他就写了封信,派人去见赵王,说秦王愿意用十五座城来换那块宝玉。 赵王看了信,心里想,秦王一向是只想占便宜,不肯吃亏的人。这一次怎么这么大方呐?要不答应吧,怕秦国兴兵

  • 望梅止渴的故事

    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领部队去讨伐张绣,天气热得出奇,骄阳似火,天上一丝云彩也没有,部队在弯弯曲曲的山道上行走,两边密密的树木和被阳光晒得滚烫的山石,让人透不过气来。到了中午时分,士兵的衣服都湿透了,行军的速度也慢下来,有几个体弱的士兵竟晕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