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一说如果,心就疼了

一说如果,心就疼了

收录日期:2025-11-21 04:32:36  热度:11℃

他喜欢着班里的一个女生,却不敢表白,因为追女孩子总要制造一点浪漫的,对于他这个贫家学子来说,浪漫是昂贵的奢侈品。

为了攒点浪漫的本钱再向她表白,他去做家教,待攒了几张可以买得起一个小小浪漫的票子后,鼓起勇气约她看电影,她答应了。看完电影,他们漫无目的地走在街上,他一边努力地找话,一边想该给她买点什么礼物才好,路过一家专卖店时,他拐进去,说:进来看看吧。她说好。

他很喜欢橱窗里的一款裙子,怂恿她试一下。心想,如果她穿着好看,他就买下来作为礼物送给她,并顺手翻了一下标价牌,心就咯噔一下子,那款裙子的价格,远远不是他兜里那几张人民币能买得下来的,顿时间,他恨不能找个地缝钻进去。

她从试衣间出来,把裙子塞给服务生说太瘦了,她穿不下。服务生忙说再给她找条大一码的,她说不用了,就兀自出去了。

他如释重负,但也有点失落,觉得那条裙子,穿在她身上,一定是美的,而且她并不知道他兜里的钱是买不起这条裙子的,她坚持不肯试一条大码的,难道是在婉转地拒绝他?这么想着,就很难受,决定继续做家教,攒齐了钱,就去把那条裙子买来,送给她,如果她不肯收,就说明她真的是在拒绝他。

他终于可以去买那条裙子了,却没了,服务生还认识他,笑着问:你女朋友没穿给你看?他懵了。

原来在他们看电影的第二天,她就到店里买走了那条裙子。

看来,她真的是对他无意,便以裙子太瘦为由,拒绝了他的礼物。他是这么想的。

他毕业了,工作了,结婚了,在街上意外遇见了她,感慨地说起了当年对她的好感和那条裙子的故事。她安静地听着,流了泪。

原来,她在试衣间里试了一下就脱下来了,不是裙子瘦,是不敢穿出来给他看。因为那条裙子穿在她身上,实在是太漂亮了,若是他看了,肯定会买给她的,而她早就听说过他家境不好,就更不忍心让他为自己花钱了。第二天,她就跑去买了那条裙子,一直在等啊等啊,等他再一次约她时,穿给他看,可是,他没有。

她流着泪说,如果我早知道你会那么想,无论如何我也要让你给我买那条裙子。

他也黯然神伤,说如果早知道是这样,说什么我不会放手。

如果,他们多说一句话,或许,就不会是今天的相对垂泪。

可是,曾经沧海后,所有的如果,都是一个悲伤的伪命题,那个没有发生在昨天的如果,永远不会跳出来改变今天的悲伤失落。所以,如果爱,就请说出来。别让我们有说如果的机会,因为,一说如果,心就疼了。

猜你喜欢

  • 爱你最久的那个人

    “你们听着,我给老爸老妈打个电话,看他们怎么说。”江波说着,拿出手机拨了出去,因为开着免提键,我们都能听到话筒那边苍老的声音:“波儿,你在哪儿,没上班呀,怎么有空打电话?”“公司放假,我在外面玩呢。你们在哪儿,最近身体怎么样?吃过午饭了吗?

  • 炒勺里的父爱

    结婚后,我和妻子住在县城,父亲和母亲住在乡下。那天,父亲放下从家里带来的一袋子花生,随后便进了厨房。一会儿,父亲在厨房喊我,我赶紧进去,就看到父亲正望着那个炒勺默默发呆。看了我两眼,他欲言又止。我一头雾水,便问父亲:“咋了?老爸,炒勺漏了?

  • 慢慢来,等等爱

    有的时候,婚姻的脚步,不能走得太快。要经常停下来,等一等爱,这样才能一步步地修正彼此的步伐。这是婚姻必须要修炼的功课。1半年前的一次科研会上,安文认识了周益。周益是典型的“理工男”,逻辑性强,智商高,有一种天然的吸引力和气场。最重要的是,人

  • 十万分之一的概率

    小时候她一直住在小镇子里。母亲带她去买菜,需要走很长的一段路。公路不宽,车也不多,来来往往的行人,像在公路上无所事事地散步。母亲牵着她,每天在这条小路上往返。总是母亲用右手牵着她的左手,让她紧贴在自己的身体右侧,从来不曾改变。这种单调的姿势

  • 血脉里的眷恋

    小时候,父亲在我心里只是严厉而已。最先教我背诗词的人是他,最先教我读古文的人是他,最先教我临字帖的人也是他。一直到我上了中文系,读了研究生,几乎我写的每一篇论文,父亲都要一字一字地给我修改,不仅仅改文章的层次,甚至还会改我倒插笔的笔序,所以

  • 父亲这本书,我懂得太晚

    浪费粮食爷爷读过几年书,祖祖辈辈都是农民,他希望我父亲能通过读书改变自己的命运。所以,即使家里条件一般,也坚持把家中的长子、承载着家族希望的父亲,送到了十几里外的镇上读书。那时候交通不便,父亲只能住校,拿着从家里带的红薯面窝头,吃着最便宜的

  • 爱情老了的模样

    父亲住院了,是平生第一次,83年里第一次。父亲在一个中午的时间里变成了一个黄人,从头到脚都黄了,最可怕的是眼睛都变成了黄眼睛。医生说老人家胆管阻塞了,要住院。应父亲的要求,我们把母亲接来了。母亲来了后的第一个动作就是直奔到父亲的床头,两只手

  • 母亲和一个纸箱

    那年妈妈已经70岁了,有高血压和心脏病,晕车非常厉害,平素到十几里地外的集镇赶集,她都是走去走回,不敢坐车。也是因为这个原因,这几年我多次让她到北京看看天安门,她都不肯答应。但2000年初,为了照顾怀孕的我,妈妈毅然千里远行,来到北京我的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