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不相违背

不相违背

收录日期:2025-11-20 17:27:53  热度:6℃

江苏清凉院的清凉休复禅师,北海(山东潍坊)人,幼年出家,19岁受具足戒,到各处寻访名师,参禅习教。后来他在地藏院罗汉桂琛禅师门下悟道,得其法要。

休复禅师学习多年,因为仍未能对佛法领会通透而病重入涅槃堂养病。

有一天,桂琛禅师前去探望,关心地问:你的病好一点了吗?

休复禅师一脸沮丧地说:学人愚钝,我想我与老师您的因缘相背,对于佛法心要,始终不能契入。

桂琛禅师指着一旁的灯笼问:这个东西,你看见了吗?

休复禅师点头说:看见了。

桂琛禅师满目慈悲地看着他:你看,就只是这个,你和我不相违背啊!

休复禅师听在耳里,心中有如明灯一亮,病好了一半。

几天后,桂琛禅师身体不适,休复禅师随侍左右,同为桂琛禅师门下弟子的龙济绍修禅师前来拜访。

绍修禅师先是问候,接着说:弟子百劫千生以来,与老师您的因缘相背,今天到这里来,我们怎么样才能契合呢?

桂琛禅师听了,又指着灯笼说:你看见灯笼了吗?

绍修禅师答:看见了。

桂琛禅师说:就是这个,我们也不相违背啊!

休复禅师在一旁说:我们只看到灯笼,没有看到蜡烛啊!

桂琛禅师说:蜡烛点在你的心里,你不向内看,向外看什么呢?

休复禅师和绍修禅师一听,恍然大悟。

世间万事万物都可以用眼睛去看,但万事万物各自都有因缘,就要用心去看了。能看到这边,不能看到那边;只看到近处,不能看到远处;只能看到事相,不能看到理体。总说只能看到外面,不能看到内里,所以会有迷误。

能从灯笼的外相看到内中有蜡烛,那才是禅悟的功夫。

哲理:外相形于眼,本相显于心。

猜你喜欢

  • 自己的床铺不要钱

    自己的床铺不要钱一个暴风骤雨的夜晚,一对上了年纪的夫妇来到一家旅店。他们的行李非常简陋,身无长物。年老的男人对旅店伙计说:“对不起,我们跑遍了其他的旅店,里面全客满了。我们想在贵处借住一晚,行吗?”年轻的伙计解释说:“这两天,有三个会议同时

  • 是侍者还是佛祖?

    是侍者还是佛祖?南阳慧忠禅师感激侍者服侍他三十多年,希望帮助他早日开悟。一天,他对侍者唤道:“侍者!”侍者听到禅师叫他,立即答道:“禅师,什么事情呀?”禅师回答:“不做什么。”过了一会儿,禅师又叫他:“侍者。”侍者又立即回答他:“什么事情呀

  • 最后一课

    最后一课教授德高望重,今天要给即将毕业的新闻系学生上最后一课,同学们一致要求道:“教授,结合您人生的经验,送我们一句临别赠言吧!”一向严峻的教授微笑起来,说:“行,不过我要构思一下。在我构思期间,请同学们先在一张小纸条上写下一句话,内容是对

  • 除去心头火

    除去心头火有位久经沙场的将军,十分厌倦战争,也厌倦了世间的你争我斗。于是,他特地来找一位有名的禅师,要求出家为僧。将军对禅师诚恳地说:“禅师!我现在已经看破红尘了。请禅师收留我出家为僧,让我做您的弟子吧。”禅师回答:“你有家庭,有太多的尘缘

  • 小处见深刻

    小处见深刻佛祖释迦牟尼有个弟子叫般特,他生性迟钝,佛祖让五百位罗汉天天轮流教他学问,可是他仍然一点也不开窍。佛祖于是把他叫到面前,逐字逐句教他一首诗:“守口摄意身莫犯,如是行者得度世。”佛祖说:“你不要一位这首偈子很平常,你只要认认真真地学

  • 大器之材

    大器之材1965年,我在西雅图景岭学校图书馆担任管理员。一天,有同事推荐一个四年级学生来图书馆帮忙,并说这个孩子聪颖好学。不久,一个瘦小的男孩来了,我先给他讲了图书分类法,然后让他把已归还图书馆却放错了位的图书放回原处。小男孩问:“像是当侦

  • 微笑并保持微笑

    微笑并保持微笑在美国纽约附近的一个小镇上,居住着一个13岁的少年,他的意志使他短暂的生命显得有几分悲壮。他很有运动天赋,足球、篮球样样精通,而且在中学时他就成为学校足球队的主力队员。不幸的是,没多久他就大病了一场,他的腿瘸了,并迅速恶化成为

  • 遇难的登山者

    遇难的登山者一位信徒在登山时,不小心掉下了悬崖,危急之中,挂在了一棵树枝上。他悬挂在空中大声呼救。但是此时天色已晚,山林之中甚少行人,因此许久无人答应。于是他大声地说:“佛祖啊,佛祖!我是你虔诚的信徒,请你救救我吧!”山谷之中尽是他的回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