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写好自己的那个“我”

写好自己的那个“我”

收录日期:2025-11-20 16:39:00  热度:9℃

一个年轻人,几经辗转拜在老书法家的门下,想学习书法。

第一天,老书法家说:就从“我”字练起吧,并给年轻人提供了几个知名大家的“我”字帖,让他临摹。

年轻人很虔诚地练了一个上午之后,精心挑拣了自己比较满意的一个“我”字,拿给老师指点。

老书法家只轻轻斜了一眼,便说:“太潦草了,接着练。”

年轻人接着又练了一个星期,自己也记不清楚究竟练了多少个“我”字了。他心想,这回总该得到老师的一点肯定了吧!于是,认真挑选了几个自己满意的字,拿给老师看。

但是,老书法家只随便翻了翻那几个字,便说:“太浮了,接着练。”

年轻人虽有些不解,但还是沉住气,接着又苦练了半年,基本上能把几个大家的“我”字临摹得惟妙惟肖了。便又拿去,请教老师。

这回,老书法家静静地看了一阵,脸上露出了几丝笑容,然后,拍了拍年轻人的肩膀说:“有长进,有天赋,是个可塑之才,不过,还是未能真正掌握‘我’字的要领与精髓,所以,还要接着练。”

得到了老师的首肯和鼓励之后,年轻人终于静下心来,他一边揣摩着老师的开导,一边一遍遍、一天天地继续练写。

一晃,又是半年过去,年轻人又找到老师。他这次只拿了一个“我”字,不过这个“我”字已经不是像之前那样的泛写和临摹了,每个笔画都是一种新写法。

很显然,年轻人已经熟能生巧地练就,且独创了一种书法新体。

老书法家终于满意地笑了,他意味深长地对年轻人说:“恭喜你终于写出了这个自己的‘我’,同时你也真正找到‘自己’了。”

其实,做人和练字一样,最难写,也最难出新的就是一个“我”字,一开始我们只会“临摹”,只会跟别人学抑或效仿别人。但是,有很多人正是在这种学和效仿的过程中,渐渐忘记了自己,其独立性也随之消失贻尽,所谓芸芸众生。只有少数人因为懂得在“临摹”别人的同时,骨子里却从不忘做自己,所以才会脱颖而出且与众不同。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曾经说过:认识你自己就是哲学的最高任务。那么,做好自己无疑就是给这项任务所交上的那份最完美的答卷。

猜你喜欢

  • 父母的肖像

    特殊作业周末,美院附中给毕业班布置了一道家庭作业,要同学们为自己的父母画一幅素描肖像,周一交卷。同学们一听炸了锅,有的高嚷父母出差了咋办,还有的抱怨父母已经离婚,怎么拉到一起做模特?班主任贺老师却不紧不慢地说:“我只给你们透露一点,这次作业

  • 购物之杯子

    我和妻子乘坐大巴历时一个多小时终于抵达浙江南浔,登上跨越大运河的标志性桥梁,我长长地呼出一口气:“过了这座大桥,就是古镇的地界了,我们终于就要完成任务了。”我关切地问妻子:“现在感觉怎样了?”“下车后吐了两次,好多了!”妻子的神情也证实了她

  • 疤头智斗美妻

    有一对农村夫妇,妻子虽已接近中年,却依然体态婀娜,如花似玉,妩媚娇柔,人见人想。丈夫则奇丑无比,尤其是他那头部,不知何时严重生疮,导致如今满头疤瘌,仅剩的几根头发在微风中悠悠飘扬,故村里人帮他取了个外号,叫“疤头”!虚荣的美妇早已春心萌动,

  • 三宝迁坟记

    县政府把建设新农村社区规划用地的布告贴到了大张庄,村民们看了无不叫好,但也有人为此默默不乐,犯起愁来,那便是张氏三兄弟——大宝、二宝和三宝。县政府为农民办好事,照理说三兄弟应该高兴,可为啥犯起愁来!这还得从布告上的一则条文说起,原来布告上声

  • 坐猎豹的镇长让车记

    镇上的猎豹和村上的一辆面包在一个拐弯处会车时,因村路狭窄让不开路,都把车停了下来。镇长从飞黄腾达的遐想中惊醒过来,立即命令司机小刘说:“你下去,叫他们倒车让路!”小刘不敢怠慢,立即打开车门下了车。但还没等小刘走到面包车的跟前,面包车里就走下

  • 弄假成真的鸳鸯

    这是发生在某大城市一对白领夫妻身上的故事。张晓燕是该市某艺术学院最年轻的副教授,她的丈夫李亮是该市某党政机关最年轻的副处级国家干部。夫妻俩结婚四年,育有一双可爱的龙凤双胞胎,两人男才女貌,情郎婧妹,羡煞旁人。虽然从各方面来说,两人条件都很优

  • 每个月的白领阶层

    小林没什么学历,初中毕业后就出来打工了,做过饭店小二,工地小工,流水线工人。做为一个蓝领,他深深体会到每个月工资有多么‘难领’。他不甘心,一心想要改变这种生活。上夜校,上技校……一直不停地学习新的技能,后来终于找到这么一份做工程师的工作,坐

  • 最后一件事

    最后一件事我在一家照相馆上班。一天中午,在我们附近捡破烂的那位老人进来了。她有点儿紧张地说:“我要照相。”然后径直走到镜子前,用手梳理着她的头发,整理她的衣服。良久,她终于弄完了。我让她坐在椅子上准备照相。她努力地挤出笑容,样子很是紧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