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约会的尴尬

约会的尴尬

收录日期:2025-11-21 05:38:50  热度:11℃

尴尬一
经过漫长的等待,终于下雨了!虽然不大,他还是拿了一把小伞等在她下班的路上。“你没带伞?我送你回家吧!”“不要紧的,雨不大,我自己走好了。伞又这么小,你自己打吧!”

尴尬二
请客吃饭,当然她也在。酒足饭饱,他喊了一声:这顿我请了!主动跑到总台去付帐,回来的时候后面跟了个小姐。因为钱不够。

尴尬三
第一次见面,走了好久了。他说:“我饿了,你呢?”
“有一点。”
“该吃饭了,你回家去吧。”
“今天我家没人,我在外面吃好了。”
“哦,我知道有一家面还不错,我们一起去吧?”
然后一起走了两站路多一点,来到一家大排挡。
“老板,来两碗三鲜面。素三鲜。我不要鸡蛋,你呢?也不要吧?老板,两碗都不要加鸡蛋。”
“我有事,先走了。”
“嗳,不是说一起吃饭的么?怎么就走呀?我送你……等等,老板,只要一碗就好了!”

尴尬四
她经常从他那里借书,书里也经常会夹着些小纸条。但有一次,她无意间拿错书了,发现里面有很多的纸条。当然不是给她的。

尴尬五
终于等到她上夜班了。他打电话过去。
“喂,是你呀?有什么事啊?”
“嘿嘿,没啥事……”
“哦,我还有点事。以后没事就别打电话来了。”
“ 嘟??嘟 ??…………”

尴尬六
车上人很多,他本来在里面,不怎么挤。但是突然发现门口上来一位靓女!于是费尽心思向车门口挤。终于挤到她身边了,还没来得及仔细瞧,她终于忍不住了,吐了他一身,然后说了句对不起就下车了。

尴尬七
天赐良机:下雨,她又没带伞。于是他自告奋勇骑车送她回家,她坐在后座上为他打伞。多浪漫!没走几步,一起跌到水坑里。于是她打车先走了,他自己扛着车子回家。

尴尬八
他换了一身新衣服,在楼下等她。为了给她一个“惊喜”,他决定从树后跳出来吓她一下。谁知跳出来的时候正巧踩在西瓜皮上,自己坐在水坑里不说,还溅了她一身的泥点。

尴尬九
他应邀到朋友家去玩,发现很多他送给自己女友的礼物。强压怒火一问,朋友都自豪地说是女友送的。

尴尬十
觉得关系很不错了,她就问:“当初你怎么想起来给我写纸条的?”
“我给班上每个女生都写了,只有你有回音。”


猜你喜欢

  • 猫和老鼠

    有一只漂亮的花猫,非常真实地执行主人交给他的任务,经常一动不动守在主人家的谷仓门前。有一天,他逮住了一只正在谷仓门前偷吃谷子的老鼠。花猫很高兴,正想尝个鲜。谁知,老鼠凄然地哀求道:“尊敬的猫大叔,能够给您当一顿便餐,我感到无比荣幸。不过,我

  • 唯有自己足够强大,才配拥有更好的生活

    “昨天又判断失误,看错了胆码,损失几百块!”刚来上班,同事老李又抱怨道。老李,老彩民一个,十几年如一日,从未间断。尽管他单次从未中过两千元以上,但自我感觉良好,自信能够看透彩票上下期的潜在规律,人送绰号“彩神”。老李绝对算得上是将阿Q精神发

  • 现代婚姻里的“门当户对”

    男女两性,既有相同的智慧,又有不同的体格;既有相同的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也有不同的对世间万物的感悟。只有互相尊重,互相理解,才能和谐相处。一对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夫妻前往民政局离婚,工作人员都觉得不可思议。因为丈夫矜持稳重、温文尔雅;妻子耐心细

  • 香蕉宫殿

    草地上有一块香蕉皮,一只猴子走过,看也没看。一只小蜜蜂闻到了香味,飞来瞧一瞧,就离开了。五只小蚂蚁看见了,赶快走过来,闻了闻说:“真香呀!我们把它搬回蚂蚁山吧!”“一二三、一二三”,扛起了香蕉皮!香蕉皮被搬到了蚂蚁山,蚂蚁们商量用香蕉皮来造

  • 三赌

    清朝乾隆年间,江南才子匡春朗进士及第,只因没给吏部官员送礼,就被分派到北直隶临河县当了知县。到了任上,他请县丞孙成越带着他在县上转了一圈,更是大失所望,他一时心灰意冷,整天借酒浇愁,政务由此废弛懈怠。孙成越气不过,就说道:“大人你若是啥都不

  • “心”才是飞起来最有力的翅膀

    小时候,见蝙蝠掉在地上,怎么也飞不起来,便想,蝙蝠是十分灵巧的飞行动物,为什么落到地上后就飞不起来呢?一天,父亲带我到一个山洞。只见洞顶和洞壁倒悬着无数的蝙蝠,可就是没有栖落在地面上的。父亲见我一副不解的样子,说,这是蝙蝠在给自己一片危崖。

  • 半箱石头

    吴三桂叛清时,天下大乱,兵匪横行,许多常年在外做生意的商贾赚了银子回乡时,害怕半路上被抢,通常要去镖局雇几个镖师护送银车。“威兴”镖局是家老镖局了,自从大当家许老爷子病故后,镖局的生意便交给了许老爷子的大儿子许明堂手上。许明堂为人谨慎,做事

  • 孙权的备胎智慧

    人这一辈子,均难逃被备胎的命运。辛弃疾有词曰:“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而曹操根本不让孙权参与“调胎”。原因很清楚,在曹操的心目中,孙权被备胎了。实际上,在《三国演义》中,除了曹操外,把孙权当备胎的,还大有人在。诸葛亮在《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