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脚与鞋

脚与鞋

收录日期:2025-11-20 21:56:15  热度:8℃

脚与鞋

脚看上了一双漂亮的鞋,这就想钻进去试试。伸进去了,感觉大小正好合适,只是脚趾部位稍微有点紧,怕以后夹的自家五兄弟难过,想想还是有点不舍地脱了下来。又将其他的鞋试了几双,感觉还是没有这一双惬意,且这一双的外观挺漂亮,看起来也挺养眼,这就央求主人付了款,穿上它原地走了两圈,脚这时心里的想法是----总体感觉还不错,还能凑合!

世上没有两片绝对相同的树叶。同样,世上也没有一双新鞋会绝对地配上自己的一双脚。

脚这么想着,就套上这双新鞋出门显摆了几天,结果当然是赚到了众多羡慕的眼神。脚晚上脱鞋洗簌完毕,五个脚趾头终于长叹了一口气,老大说:你们几位要多让点位置给我,平时我在家是老大,在空间上我一直是占着三分之一的位置的,可现在你们看看,我的浑身都被你们几位挤的通红了。老二不服气地说,是的,这几天我的身子都快要成为虾米了----整天都是被挤得蜷曲着。呵呵,最倒霉的应该算我,老三说到:因为我在你们中间,我现在已经被折磨得快要死了----我被你们左右夹得生疼,以前哪有这种情况……。众兄弟就这么七嘴八舌地各自述说议论着。

脚听着她们的闲言碎语,也感觉挺别扭。心想,也许再忍忍再穿些时日会好点,任何物体在一起的搭配总有个磨合适应的过程吧。

那双被换下来的旧鞋仍旧静静地躺在墙角不起眼的旮旯里。

过了几天,脚后跟被磨得见了血,小脚趾头也显现出了一个珍珠般大的水泡。脚的主人走起路来也有点一瘸一瘸的了。脚开始心生怨气,脚对鞋怨道:我们在一起相处也这么多天了,你就不会学着适应适应我呀,你看我的一大家子都被你整得有多惨!鞋心生不平,说,为什么偏偏要我去适应你呀,你有些痛苦而我也没有好到哪里去,我这几天都快要被你们撑死了,再说我的个性是天生的,你叫我怎么去适应你呀。脚和鞋各说各的理,互相埋怨着。

脚给鞋里脚底板处配了一个垫子,这样一开始穿着时感觉比原先舒适多了,可没过几个小时脚后跟和鞋又有点摩擦了,无奈之下它又用剪刀剪了一片硬壳纸插在了后跟。脚想穿厚一点的袜子,前面又进不去,即使勉强地挤进去了,五个脚趾头又特别难受。穿薄一点的袜子,虽然前面舒服多了,可脚后跟又被鞋磨得痛苦不堪。因为硬壳纸走不了几步路它就不知溜到哪去了,而厚鞋垫更是不可行的----它老是喜欢往前面滑,一不留神它还从后跟处伸出半载舌头来吓唬路人。

可怜的鞋子也有苦难言。它的内里被那双臭脚弄得血迹斑斑不说,鞋帮处还起了好几道皱褶和被五个脚趾头顶出来的丑陋的小鼓包。

脚准备将这双新鞋暂时晾一阶段。因为彼此磨合的没有和更没有合,反而是越磨越不合,越磨越痛苦。

那双被甩在一边已很久的旧鞋又开始派上了用场----上班,下班,出门,进门全靠它。它被主人精心而一遍又一遍地化着它应该化得妆,这双旧鞋又恢复了它往日的自信。

它其实原先也是新的,只不过是被这只脚用得有些久了旧了而被它舍弃了。

还是老的好,还是旧的好。脚现在的感觉已经舒服多了,它原先被那双新鞋折磨的伤口也快痊愈,五个脚趾头也各行其责无怨地尽着自己的职责,帮着主人稳稳地走好前行的每一步。

那双所谓的新鞋经过了时间的打磨,现在也早已经成了旧物了。它的外表已经没有了原先那么靓丽,他的内心也因为脚一开始执着的穿着而变得宽容了许多。

脚经过了那次和鞋痛楚的磨合后,现在也是变得老成多了----进不去的最好别进去,更不要不顾鞋的感觉而要硬挤进去,那样害人害己,自己更痛苦!

主人病了一场,脚也消瘦了些。主人出门会客还时常看见脚搭档着这双‘新鞋’,现在它们相处融洽,彼此在一起其乐融融,相互依存。

猜你喜欢

  • 傀儡戏

    早年,闽南泉州有一个悬丝傀儡社,名为“铭春堂”,堂主刘牧之。这天,在马家村演了出《五魁首》的剧目后,刘牧之把木偶一应行装入柜,不巧有个人来到后台,拉住刘牧之的手。借着灯光,刘牧之把来人详细看了下,吃了一惊道:“莫不是杨二师弟?”杨二哭丧着脸

  • 鬼差过路

    过去的茶马古道上商贾云集,每天都有驮着货物的骡马队伍经过,道路两旁也就兴起了众多的客栈,专供客人打尖歇脚。钟三是一个商人,这天,他被大雨所困,住进一家位置比较偏的客栈。半夜,他突然被重重的推门声惊醒,只见一个满嘴酒气的大汉东倒西歪地闯了进来

  • 野葡萄

    那是一个小村庄,村外边有一条大河,村东头有一个李妈妈养有很多鹅,她有一个小女儿,长得像鹅毛一样白净,常到河边放鹅,村里人都喊她“白鹅女”。白鹅女爹娘死去后,婶娘霸占了她的家。一年后,婶娘也生了个小姑娘。这个小姑娘长的和白鹅女一样俊,只是两眼

  • 穿土

    河北临西县一带,原是黄河古道。自从黄河改道,留下了一望无际的黄沙土,用来种粮食算不上好土质,这里的老百姓一直过得很苦。话说早年间,这里有个沙土堆村,村子旁有一個很大的沙土堆。村里住着一个叫冯才的年轻人,靠给地主焦有良做工养活家人。焦有良占了

  • 厨斗

    1清朝乾隆年间,黄淮府古砀县有两家饭店特别有名,一个是城东汪家“醉仙楼”,一个是城西刘家“会客居”。两家饭店生意十分兴隆,掌柜都是大厨出身,所做的菜各有特色,因此名气不相上下。为了争得“第一”,两家虽然表面上和和气气,可暗地里却不停争斗,怎

  • 聚宝缸

       从前有一位农民伯伯,他在山坡上挖地,挖呀挖,挖出一只小水缸来。小水缸在这儿地下,不知道埋了多少年了,现在还好好的,一点也没有破。老伯伯想:我家里穷,连个放米的东西也没有,我就把这小水缸背回去放米吧。太阳下山了,老伯伯干完了活儿,把小水

  • 大掌柜的鱼

    年三十到了,大日升茶行东家的大宅院内,满眼帘的灯笼红光、满鼻子的酒菜飘香。按惯例,除夕之夜东家要犒劳大伙一顿丰盛的酒席。但是,满院子的节日喜气并不能冲淡掌柜们脸上隐隐的担忧。大日升茶行东家是个厚道和气的长者,一直以来他并不过问具体事务,每天

  • 给县太爷当爹

    1。祸从天降清朝道光年间,余姚县北门有家刘记包子铺。这刘记包子铺的掌柜刘长庚已年过六旬,大伙儿都管他叫老刘头。老刘头做包子的手艺那是没得说。他做出来的包子皮薄馅足,外观和口味都是一流。刘记包子铺的生意虽然很红火,可老刘头挣得却不多。这主要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