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丁玲与陈明的忘年恋

丁玲与陈明的忘年恋

收录日期:2025-11-20 16:05:06  热度:11℃

我编过丁玲的集子。那个集子是陈明选编的。编辑得仔细认真令人吃惊。几乎每一页,都见到陈明的蝇头小楷。字写得极为工整漂亮,或改一个标点,或改一个错字,甚至全书的用字都做了统一。这样一部原稿,其实已经可以看见陈明对丁玲的一往情深。

陈明1917年出生,比丁玲小十三岁。他们在延安结缘。第一次认识是看话剧,陈明在台上演高尔基名作《母亲》里的“伯夏”,丁玲在台下鼓掌。后来陈明做了丁玲的助手。他们相恋后阻力很大,年轻的陈明因受不了压力而跟剧团里一名年龄相当的女演员结婚。新婚夫妇一起拜访“领导”丁玲。敏感的妻子从丁陈的眉梢眼角发现他们才是真正相爱的人。这位通情达理的新婚妻子选择离开陈明而成全丁陈。他们苦恋了五年才结合,丁玲三十八岁,陈明二十五。

丁玲从1955年开始就落难,前后长达二十四年。陈明主动请求跟随她到北大荒,接受劳改。“文革”期间,一同挨打挨斗,一起到秦城监狱坐牢。他们一道经历的苦难没法在很短的篇幅里说清楚,假如没有陈明,丁玲肯定活不下来。

到了我在香港跟他们认识时,丁玲已是老态龙钟,而陈明才六十多岁,身体还很健壮。我亲眼看到陈明一手一只皮箱,健步如飞。陈明照顾年老的丁玲就像照顾一个小孩,肥腻的东西不能吃,糖也不能多吃。

在陈明面前,八十岁的丁玲像个小女孩,还会撒娇。我亲眼看见丁玲为了要吃路边的糖炒栗子而不停摇晃陈明的手臂,说:“不买就不走。”娇憨可掬。聂华苓也说,他们在爱荷华树林中散步,丁玲把头靠在陈明肩头,好像一对儿年轻恋人。

丁玲是1986年3月4日去世的。弥留之际的丁玲,梦中醒来,紧紧拉住陈明的手,用微弱的声音说:“你再亲亲我!”“你这辈子太辛苦了,我最不放心的就是你!”丁玲将陈明应该找个老伴写进了遗嘱,丁玲去世之后,陈明依照丁玲的遗嘱续了弦。

瞿秋白第一次见丁玲就给她八个字的评价:“飞蛾扑火,非死不止。”

再怎么“红”的女作家,始终都是一名寻常女子。

猜你喜欢

  • 在沉默中扎根

    四川境内有一种奇特的植物——毛竹,它的生长过程堪称奇观:种植后的前五年,它几乎丝毫不长,几乎保持着完全的沉默。但当第六年的雨季到来时,奇迹出现了,毛竹苗竟然开始以每天60公分的速度疯长,用不了多久就能长到20多米高,成为竹林中的身高冠军。经

  • 牵了手就是一辈子

    纪再大也要穿情侣装;牵了一辈子的手,也还是牵不够;一起堆个胖胖的雪人,一时兴起就打起雪仗;不过更多时候,是牵着你的手慢悠悠地往前走……这些温馨动人的画面来自韩国导演陈模瑛花费了15个月拍摄的纪录片《亲爱的,不要跨过那条江》,该片讲述了两位老

  • 娶新娘的乞丐

    里查德森生意上屡次失败后,一直自暴自弃,沉沦不起。久而久之,他成了布里斯托大街上的一名乞丐。他白天乞讨晚上就在一个地下停车场里过夜。由于长期住在阴暗潮湿的地下停车场,里查德森身体不好,他除了捡垃圾维持生计外,还经常要讨一些便士买药。圣诞节快

  • 禅心如莲

    有一位朋友独自出门旅行,第一站去游历名山。当他踩着苍苔湿露,披荆斩棘、历尽辛苦到达山顶的时候,被眼前美丽的风光陶醉了。霞光穿透云层,层林尽染,美得令人心旷神怡。都说无限风光在险峰。真的不假,假若不爬到山顶,怎么会看到这么美丽的景致?他感叹不

  • 就这样长成了夫妻相

    好多人说我和我爱人长得像,我不以为然。说给他听,他说:“人家说我们像是指我们有夫妻相,言行举止有很多类似的地方,所以看着神似。”好一个“神似”!是啊,两个人在一起久了,生活习惯几乎都一样了。两个人磨合得那样默契,一举手一投足间有了那么多的神

  • 另一种尊重

    上中学的时候,有一节课印象非常深刻。老师问我们如果无意闯入一个房间,发现房间里有一位女士正在洗澡,这时应该怎么办?有同学回答就当什么也没看见,退出房间。还有同学回答:说声对不起!女士。然后退出去。老师笑了笑说,还有更好的答案,那就是:对不起

  • 一支口红葬送了她的婚姻

    她从没想过她和他分手竟是因为一支口红;她也不会想到,也是一支口红,成就了他……上学时校园流行两种感情;一种是为了爱情选择贫穷的“精神之恋”,再一个是因为金钱选择的“物质婚姻”。她选择了前者。大学毕业后,她应聘到一家公司做文秘,一年后,她和他

  • 新鲜爱

    她喜欢生吃新鲜蔬菜,番茄与黄瓜自然是最爱。为吃到最新鲜的,她在自家小花园里播了种子,自己种来吃。从春到夏,她小心侍弄着这些蔬菜,捉虫、浇水、施肥,不沾染一点儿农药。丈夫说,你照顾蔬菜比照顾我还精心呢。她知道他是开玩笑,他其实喜欢看她在花草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