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一场永垂不朽的暗恋

一场永垂不朽的暗恋

收录日期:2025-11-21 11:58:34  热度:9℃

高一那年,我偷偷地喜欢一个高年级学长。

那时候,每天最开心的事情,是在人群中搜索他的身影。从来不担心哪天见不到他,因为优秀如他,活跃在校园的各大公众场合。早晨,他是庄严的升旗手;傍晚,广播里有他的声音;全校师生大会上,他从容地站在讲台上发言;甚至联欢会上,他还会有个单独的小提琴演奏。

那是一段甜蜜又苦涩的暗恋时光,我独自咀嚼,独自黯然神伤。即便内心喜欢得要命,却从未想过有一天要和他表白。原来当你真正喜欢一个人,便会担心自己的唐突与冒昧,会给对方带来困扰。所以只要能够站在人群中,远远看着舞台上散发着耀眼光芒的他,就已经很知足。

多年后回老房子整理旧物,我无意中在一本高中课本里,翻出一张有些泛黄的老照片。确切一点说,是一张集体照,可我的眼里却只看得到那个玲珑少年,他站在旧时光里,有着这个世界上最清澈最好看的笑容。回忆,便在那个瞬间纷至沓来。

镜头一下子拉回学长毕业那年,整个校园在我眼里仿佛都弥漫着离别的忧伤。一想到从此再也没办法随时见到他,我一下子陷入一种难过的情绪里无法自拔。

于是,我在书包里装了一个傻瓜机,这样只要看到他,就能随时拍下他的样子。无数次假装路过他的身边,然后趁他不注意,偷偷去拍他的背影。

有一次,当我手里拿着相机在操场闲逛的时候,突然被一个同学叫住,请我帮忙给他们拍张集体照。我一下子紧张得说不出话来,连忙点头说,好。因为我在人群中,看到正和别人埋头说话的学长。

按下快门前,我假装调整焦距,让取景框里满满都是学长的脸,这是我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地看他。此刻,他正和身边的人说笑,阳光穿过香樟树叶打在他的脸上,美好得让我差点想要流泪。

我象征性地对所有人喊“一、二、三,茄子”,然后连续按了很多次快门,没有人知道,我想让学长的每一个镜头,不仅留在相机里,也刻进我的脑海中。

找我拍照的同学,问我能不能把照片发给她。我含糊地说了声“好”,留下QQ,便做贼心虚地逃离。

回到家,迫不及待地将内存卡放进电脑。打开之后,却有些沮丧地发现,因为当时过于激动,手抖动得厉害,十几张照片,大都很模糊。唯有一张,学长的笑容明媚得如同初春的阳光。

我小心翼翼地在电脑里建了一个文件夹,将那段日子里拍到的他的背影以及这张合照放了进去。然后又不停地新建了好几个文件夹,一层层地将这些照片包裹在最里层,鬼鬼祟祟的样子,好像这是一个永远也不能被人知晓的秘密。

高三那年,父母为了让我安心学习,打算没收我的电脑。那时,我的第一个念头是,那些照片怎么办?没办法,只好去照相馆冲洗了这张照片,偷偷藏进书本。这是个秘密,除了我自己,再也无人知晓。

学长毕业后,我就再也没有见过他。多年后,辗转打听来的结果是,他大学一毕业就出了国。我的暗恋,就这样无疾而终。

自始至终,这场喜欢,都不过是一场独角戏。可也许,这才是暗恋最迷人的地方。那时候的我们,喜欢一个人,哪怕没有回应,也能甘之如饴。不计较,不贪婪,不声不响地在内心深处,酝酿出一坛浓香。

王菲在《红豆》里唱,相聚离开都有时候,没有什么是永垂不朽。实际上,当我们暗恋一个人的时候,那段时光,便在心底,成就了一段永垂不朽。

猜你喜欢

  • 包公割麦

    包公年轻的时候就长得很黑,他为人憨厚诚实,甚至有几分木讷,村里人给他起了个绰号,叫“呆子”,包呆子并不呆,21岁那年科考得中,授官定远知县。按照官场惯例,新官贵人都要互相走动,还要与手下的差役们见个面,赏点见面礼什么的。包拯家中老父有病,嫂

  • 赐联伸义

    村东有个财主姓王,他平时横行乡里、鱼肉百姓、无恶不作,前些年,还害死了人,大家都恨死了他。只因为他有钱有势,官府中有人庇护,没人能把他怎么样。这些年,心虚的他为了讨彩图吉,每逢大年都要在大门上贴副对联。他虽会写几个毛笔字,但因为肚里缺乏才气

  • 二赖求婚

    常言道:“寡妇门前是非多。”这真是一点也不假。就拿家住桂中山区一个偏远农村的年轻寡妇丽珍来说吧,今天本来是做了一件好事,结果却引起了一场风波。丽珍姓张,三十刚出头,丈夫前年去世,膝下尚无儿女。因年轻俏丽,很快就成了不少男人,特别是那些老光棍

  • 雅盗

    陈州城西有个小赵庄,庄里有个姓赵名仲字雅艺的人,文武双全,清末年问中过秀才。后来家道中落,日子越发窘迫,为养家糊口,逼入黑道,干起了偷窃的勾当。赵仲是文人,偷盗也与众不同,每每行窃,必化装一番。穿着整齐,一副风雅。半夜拨开别家房门,先绑了男

  • 朝云寺葫芦之谜

    唐朝中叶,有个叫卢放的员外郎因为得罪了权贵,被流放到了南疆。南疆那时被视为蛮夷之地,当地丛林密布,多有瘴疠之气。凡是被流放到那里的人,因为水土不服,很少有人能活着回来。卢放对那个地方早有耳闻,他虽然年纪不大,可已经怀着必死之心了。于是,卢放

  • 娇妻救夫

    清朝末年,云城有个富郎名叫李珩,祖上留下许多遗产,金银钱财多的自不必说,光房宅就有两处:一处规模宏大的私宅,一处一排十间的铺面房。俗话说得好:勤俭持家,不怕家徒四壁;花天酒地,耗尽金山银山。这李珩就是个挥金如土的主,他日日呼朋引类,夜夜玩弄

  • 潘安送棒槌

    在武陟县民间,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歇后语:“潘安送棒槌——要厚礼”,意思是说送出的小,要回的大,用来形容得不偿失,沾小便宜吃大亏。据说,这句话来源于一个趣味横生的民间故事。潘安在怀县(今武陟县)当县令,为官清正,两袖清风,生活极其艰苦,“灌园

  • 陶村的传说

    在武陟县县城西三十里,沁河南岸,有一个2000多口人的村庄叫陶村。村中有1600多口人姓陶,分为两个祠堂,其中西祠堂有700多口人,家谱上说是明初从山西洪洞县移民来此;东祠堂有800多口人,声称属本村原住民。据传说,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生怕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