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董卿:央视才女的美食情缘

董卿:央视才女的美食情缘

收录日期:2025-11-20 16:32:24  热度:11℃

美食为“严苛”生活添色彩

董卿1973年出生在上海,父母都是复旦大学的高材生,并经历过艰苦的知青生涯,他们坚信“梅花香自苦寒来”,所以从小就对女儿要求严格。董卿刚读小学,在报社工作的爸爸便开始把洗碗、拖地等家务交给她做。有时候董卿和爸爸对着干,故意把水洒得到处都是,妈妈想帮她收拾一下,都被爸爸制止了。

最让幼年的董卿生气的是,父亲甚至不许她多照镜子:“马铃薯再打扮也是土豆,你每天有照镜子的时间还不如多看书。”

略识文字后,父亲就开始让董卿每天抄成语、抄古诗,还要求大声朗读并背诵下来。稍大一点,又让她抄古文。除了文学素养,身体锻炼也让董卿抱怨不已。有时天没亮,爸爸就把还在梦乡的她从床上提了起来,陪着她外出跑步1000米以上……

 父亲的“魔鬼教育”,一度让董卿的童年滋生自卑:“我小时候最害怕的,就是吃饭。一上桌,他就开始唠叨,我经常是一边吃饭一边哭。我小时候最高兴的事儿,就是我爸出差了,总算有两天能看不见这个人了。”作为家中独生女的董卿,几乎从没尝过被视为“掌上明珠”的滋味,她一度怀疑自己是否是爸爸亲生的?

但纵是在这种被严格约束的生活中,小董卿也不乏欢乐时光,比如亲自下厨做饭,就能带给她很大的成就感。董爸爸喜欢下厨给妻女鼓捣美食,并且坚持要把女儿领入“厨门”——从两三岁起,董卿就开始给煮夫爸爸打下手了。哗啦啦的水流声,笃笃笃的切菜声,滋啦啦的下锅声,菜香,饭香,面包香……是董卿最温馨的童年记忆,因为只有在带她一起做饭的时候,爸爸才会展露出难得一见的笑容,并会破天荒地夸赞女儿“米蒸得真香”“鸡蛋打得比你妈强”!她在爸爸面前一向紧绷的神经,也终于能放轻松了。

董卿上小学后,爸爸专门为她配置了围裙和一些小号餐具(比如木质勺子、夹子、小而钝的刀)。这些“小人版”的厨具,会让孩子觉得自己是属于厨房的,厨房不仅仅是大人的世界。而且,这些厨具也更安全些。

于是,董卿6岁就跟着老爸学会了蒸米饭,能站在板凳上炒西红柿鸡蛋之类的家常菜,乃至做各种烘焙糕点和披萨。第一次将自己亲手做的爱心曲奇带到学校,董卿激动不已:“和面、揉面、调馅、定型、烘烤,这些全是我一个人完成的!”老师和同学们吃着酥香可口的曲奇,直冲小董卿竖大拇指。

因为美食,本来有些内向和自卑的董卿,开始在生活中重抬自信和欢乐。

“冤家父女”把酒泯恩仇

直到上大学,董卿和她口中那个“强权虎爸”的关系才有所改变。1991年9月,爸爸陪女儿到浙江艺术学院报到,随后又到宿舍为董卿收拾床铺。忙碌了大半天,料理妥当后,他从背包里取出一个陶瓷罐说:“这是我腌制的鸡丁,吃米饭、面条、米线时,都可以放一些,味道可好了!”董卿接过陶罐,并未多想,心中早已被暗喜所占据:总算要离开父母的管束了,从此我就获得了自由!

猜你喜欢

  • 漏水风波

    张全和李富是同住一栋楼一个单元的邻居,张全住三楼,李富住四楼,他们虽然是楼上楼下,但是来往甚少,只是见面点个头的关系。张全是个“股迷”,班不好好的上,成天的往交易所跑,不过真不知道这小子这段时间哪里来的狗屎运,竟然让他赚了点小钱,得意之余,

  • 难忘的儿歌

    “红萝卜,蜜蜜甜,看倒看倒要过年,娃儿要吃红萝卜,老汉没得钱。”早年,只要我们在唱这首儿歌时,年味就渐渐浓了。儿歌,是我们当娃儿最初的启蒙课文,最早的精神食粮。当我们还在呀呀学语时,就跟着家婆或妈妈,吟起不知流传了多少年代的儿歌童谣了,“丫

  • 锋哥

    锋哥当了三年警察兵,一复员就南下打工。原先他在一个鞋厂做保安,有一次要好的老乡被寻衅闹事的一大群外乡小子围攻殴打,短短一个时辰,两肋插刀的他“哗啦”打倒了十来个虎背熊腰的。俗话说“人怕出名,猪怕壮”。这不,一传十,十传百,他的“举动”越传越

  • 媒人

    退休前是没人叫她王大妈的,在这个城市里她只有一个称呼:“王老师。”王老师退休前是怎样的风光啊,在这个城市最好的小学里,创造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记录:连续30年被评为“最佳教师”!家长们喜欢王老师,孩子们更喜欢王老师,班级里常常人满为患,两个

  • 拐角

    黑娃在单位的楼道里走着,感觉异常烦躁。媳妇喜花也算是村子里比较贤惠的,陪着他从农村打拼到县城里,但是丈母娘看见他现在在县城,以为他就发达了,天天要钱要东西的,要是不给,他丈母娘就唆使喜花和他闹。喜花毕竟是丈母娘的亲闺女,深谙村里姑娘一套整治

  • 变成赃物的嫁妆

    刘老汉的女儿快要结婚了,刘老汉为了给女儿买一套珠宝当做嫁妆,特地搭了将近六小时的车来到城里。刘老汉来到城里的一家珠宝店。珠宝店里各式各样的项链、戒指,琳琅满目。刘老汉看了许久,方才看上了一对翡翠耳环和一条翡翠项链。那翡翠古色古香、灵气逼人,

  • 现代快餐爱情

    这是一个节奏很快的时代,是一个压力很大的时代。都市生活,路上行人匆忙赶路。人们在早上七点的时候就起床,然后八点之前就要到去公司的公交车或者去公司的地铁上。有钱点的自己开车,想避开高峰期。时间来不急的,为了全勤奖就打的。中午快餐,晚上聚餐。然

  • 抓偷腥的猫

    天慢慢黑了下来。派出所长吃过晚饭后,就出来盯梢那只经常偷腥却一直没抓住的猫,看看时间已是晚上七点多钟了,秋末的晚上还是有些凉意的,所长看看没有动静,正准备回去加件衣服,这时在乡政府外面转悠了一个下午的女人,趁他不注意,突然钻进了杨三万的房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