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啼笑皆非的省城之旅

啼笑皆非的省城之旅

收录日期:2025-11-20 15:49:19  热度:6℃

农历二月的一天早晨。天,蒙蒙亮。

吴寮镇汽车站。一辆开往省城的长途大巴刚要关上车门。

“喂喂喂,等等我——”两位中年男女急匆匆赶来。谁?老陈两公婆呀。他俩去省城干啥呀?原来,他们的女儿阿娟昨天来电话,说和男朋友一起供了一套房,请爸妈到省城来逛逛看新房子。老陈想:现在春运已过,农忙未到,正是安心游玩的大好时机,机不可失呀。老陈夫妇开心过了头,昨晚半宿睡不着,差不多天亮时却迷糊了过去,要不是闹钟拼命的叫醒他们,就误了行程了。

大巴快得要命,好多人晕车了一路吐,老陈两公婆却越坐越精神,真是坐车的料。

到了省城,还不到十点钟。

陈嫂对老陈说:“你打个电话叫阿娟来接。”

老陈瞄了一眼候车室墙的大电子钟,说:“十点还不到,阿娟还没有下班呢。我先带你四围走走,让你见识见识世面。”

老陈背着猪笼袋,袋子不重,里面只装有几斤阿娟爱吃的番薯干和一些替换的衣衫,对于平常挑百来斤的老陈来说,就如鹅毛般轻飘飘。

省城就是省城,人多车多楼多。陈嫂仰头望望高耸入云的大楼,差点晕倒。妈呀,住这么高,也没晕死,城里人真个了得哟。

忽然,陈嫂指着天上大喊起来:“飞机飞机,老陈,快看飞机。”

一架沙发般大的飞机轰鸣而过。陈嫂没想到飞机这么大,以前看到的只有米粒大小。

老陈笑她说:“没见过世面,大惊小怪,走,我带你去飞机场看看。”

“飞机场在哪里?”

“蠢。飞机飞向那边,我们就往那边走,还怕找不到?”

可老陈俩走呀走,走了半天,还是走不完的街道看不尽高楼,机场的影还没见到。陈嫂有点烦了:“算了算了,我们回车站吧。”

“我们难得来省城一次,我看,机场应该不远了,就去看看吧,机不可失呀。”

“可是,一会阿娟找不着我们,怎么办?”

“哈哈,我们有手机呀,就算到了机场。他们也可以找到我们的。”老陈拍着腰间说。忽然,他感觉有点不对劲。“咦,怎么只得个手机套的?手机呢?”他自言自语说着,把猪笼袋递给了陈嫂拿着,自己把口袋翻了个遍,没有;又把猪笼袋打开找个遍,也是没见。

被偷了?老陈整个人恍是傻了。

陈嫂说:“不见算了,不过几百元,现在就去再买一部。”

“你懂什么,阿娟电话号码都存在手机里呢。”

“虾?你没记住的?”

“还有呢,里面全是亲朋戚友的电话号码,要是那个贼用我的手机来诈骗,他们分分钟上当。”

“哪?怎么办?”陈嫂感到问题严重,慌了神。

还有更严重的,老陈不敢说出来。自从有了手机,老陈什么事都习惯记在手机上,包括平常一切往来明细账目,他略略估计借出的大概都有几万元,借给谁谁谁多少多少,不看一看,真的记不起来了。老陈无奈的叹了口气:“俗话常说:机不可失,机不可失的,现在才明白是什么意思,手机千万不要丢失呀。”

老陈毕竟历练多,遇事不那么惊慌失措。他很快就沉静了下来,想:现在当务之急就是回车站,等女儿来接。可是大城市街道纵横交错的,条条街道都相似。老陈串了很久,也找不见车站。这可难不倒老陈,他从小就知道路在嘴上,只要肯问人,没有走不到的地方。

“老板,你好,请问车站怎么走?”他向一个店铺的老板打听。

“一直向左行,转弯就看到了。”

果然,走了不到百米,就到了车站。两人兴奋的走进了候车大厅,却发现好像与原来的不同。一细看才知道不是早上下车的河东车站,串了半天,他俩竟然串到了河西车站来了。老陈看了一眼墙上的钟,哇!下午三点多了。他想:女儿接不到他们,一定急的发疯。要是那偷手机的贼子,这时候诈骗她,损失就惨了。他不敢想下去,他得马上回去河东车站。

老陈急急忙忙的走到一个售票窗口。

售票姑娘问他:“你,哪里的?”

老陈以为问他是什么地方的人,连忙回答:“我,吴寮镇的。”

“每座80,你快点,这是最后一班车,要开车了。”老陈心里正焦急着呀,也不多想,赶紧掏钱买了票,拖起老婆急急忙忙就往车那边跑。一辆大巴刚刚启动,如果再迟一点,又要误工夫了。上得车来,老陈俩人的心稍微松了一点,现在最希望就是回到河东车站马上见到女儿。

城市的路面特平整,车辆悠悠的行驶着,让人感觉很舒服。老陈两公婆昨晚基本没有睡,又串半天街道,这时觉得有点困,不一会就悠悠的竟然睡着了。

睡梦中,老陈感觉有人在推他肩膀:“大叔大婶,到站了。”他一个激灵醒了过来,连忙拖起还在睡梦中的老婆,赶紧下车,车站里一片灯光,呀?这么快夜晚了?老陈四处找寻着阿娟,可站内冷冷清清的只有几个人,哪里见有阿娟的身影。唉?这车站怎么这么熟悉的,也不像上午下车的河东车站呀。老陈抬起头一看,站门上分明贴着几个大字:“吴寮镇客运站”

老陈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呆呆的望着,又傻了。

陈嫂看着老陈,气不打一处来,自己本来想着看看姑娘的新房子,然后再好好游一游省城,到头来只看见架飞机。跟着这死佬走得我脚都长,还说带我见见世面呢,想不到竟然带我转回家了,哼!

“摩托,摩托——”一辆摩托开了过来,陈嫂也不理老陈,自己上了车。老陈大叫:“诶诶,等等我。”

回到家门口时,左邻右舍听到摩托车声,都走出来。他们问:“大叔大婶,又话去省城,这么快回来呀?”

老陈嗯嗯诺诺不知如何回答。

“不知咋回事的,你家的手机和固话,轮换着响了一天,刚才还响了呢。”邻居说。

“什么?手机?”

“是呀,你听,又响了。”

果然,屋里传出了那首熟悉的旋律:“伤不起,真的伤不起……”

老陈连忙开门进去,一看,我的妈呀,那手机好好的放在桌子上,一头连着线还在充着电呢。

老陈愣在一旁,哭笑不得。

手机还在欢快的不停地唱着:“伤不起,真的伤不起……”

猜你喜欢

  • 陶村的传说

    在武陟县县城西三十里,沁河南岸,有一个2000多口人的村庄叫陶村。村中有1600多口人姓陶,分为两个祠堂,其中西祠堂有700多口人,家谱上说是明初从山西洪洞县移民来此;东祠堂有800多口人,声称属本村原住民。据传说,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生怕董

  • 一碗热汤

    北宋时期,江宁府乃南方名城,福春街则是城内最繁荣的一条小吃街,食客云集,生意红火。可这日,“清欣阁”酒楼的刘亦德掌柜愁眉不展,坐在大门口唉声叹气。这时,一个伙计背着包袱从酒楼里走出来,安慰道:“大掌柜,您想开点,大伙都走得差不多了,我也得回

  • 刮骨色魔

    清末时期,竟陵城梅湾有个破落户叫梅三才,为人厚道,由于家境贫寒,以卖字度日。一天早晨,梅三才在自家天井的滴水檐下拾到块大玉饼,圆圆溜溜,光洁透亮,上面还刻着几个稀奇古怪的文字。他不知这是何宝物,便揣上宝贝去了潘记典当行。潘老板一见到此玉,张

  • 快马张传奇

    清雍正年间,海州新任知府王子安人过中年,文武双全。到任后,他召集早年闯荡江湖时结交的一批兄弟当捕快,护卫在他身边。只有众兄弟中的老二张东超不愿当差,仍游走江湖,暗中为他出力。张东超30来岁,面红体壮,黑眼如电。他常骑白马驰骋城里城外,听说有

  • 智断争妻案

    清朝道光年间。江西崇仁县有户人家,户主蓝大顺是个二十多岁的青年,家有一位年过半百的老母和结婚未满两年的娇妻米氏,虽然生活比较清苦,但夫妇两人相敬如宾,孝敬老母,男耕女织,勤俭持家,日子倒也过得安稳踏实、幸福美满。不料这一年边境发生战争,官府

  • 难得的知己

    王老实是一位老实本分的渔民,早上起来,拿着鱼网来到村西边的河上,每天只打十网,多了也不再打,不管这十网是一无所有,还是收获甚丰,他都不太在意,因为他从来也没想着要从捕鱼上发多大的财,只是为了奉养年迈的老母,能够聊以度日就相当满足了。这一天,

  • 秀才吟诗气死娘

    话说乾隆年间,有一叫施秀才的人,此人自持文才横溢,于是乎到处卖弄。有一次,他的亲娘舅家里砌房,正在建上梁。各方的亲朋好友都来道喜,施秀才自然是少不了要来的。老娘舅见到亲外甥来了很是高兴。施秀才却见上梁上少了一副对联,于是决意要为老娘舅作一副

  • 给恶人下个套儿

    1.恶仆欺主北宋时期,山东登州府有一个举人,名叫刘知圣,家境富裕,学业也甚是优异。这年秋风刚起,父母就打发他动身进京,预备来年春天参加朝廷科考,还特地让家仆刘士喜随同前往,服侍左右。一路辛苦自不必细说。到达京城后,主仆两人便找了家旅馆安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