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朱元璋的猜疑

朱元璋的猜疑

收录日期:2025-11-21 01:06:58  热度:8℃

朱元璋推翻了元朝,建立了大明王朝。他登上皇位后疑心很重,任意曲解和胡乱剖析字词。

“原来”这个词在明之前是不存在的。那时通用的是“元来”。“元”是起初、开始、本来的意思。如南宋诗人陆游的一首诗首句“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中的“元”(后人将诗中的“元”改为“原”)。陆诗中的“元”用得非常贴切准确,改为“原”后意义反而不明。为何改动?这还是朱元璋猜忌的结果。他一看到“元来”就心神不安,心惊肉跳,“元来”不但冲撞了其名,更可怕的是它还暗含“元朝回来”之意,这不是元朝要复辟么?于是他决心要灭掉这不祥之词。但这是普通的常用词不能不用。即使现在消灭了,过去的重要文献书籍中还大量存在,怎能挖掉呢。有一位聪明的大臣看透了朱的心思,便建议将“元”改为“原”。朱元璋听了大喜,随即诏令“原来”通行天下。“元来”从此绝迹。本来当是“元始社会”的也成了“原始社会”。

朱元璋早年交了一位和尚朋友,关系十分密切。朱当皇帝后更加友好,隔三差五地邀请其入宫吃喝玩乐,共享富贵。和尚知恩图报,便写一首诗颂扬皇上无量功德。首句是“金盘合苏来殊域”,朱元璋看后勃然大怒,立即将其斩首。众人见之惊恐万状,不知何故杀了这和尚。后来虽知因这首诗犯了死罪,但众多大臣反复看诗细心琢磨也找不到哪个字词冒犯了皇上。又过了很久,人们才得知因诗中用了“殊”字,“殊”是由歹和朱二字组成,朱元璋认为拆开念,不论从右向左,还是从左向右,都是骂他不是好东西,如此骂他,岂可容留?


猜你喜欢

  • 给人生准备一双雨鞋

    我所居住的农村,街道依然是土的,所以一下雨,就泥泞不堪。上班时,儿子总忘不了让我带上雨鞋,有了雨鞋,在泥泞的路上走就不滑了,而且走过泥泞,用水一冲雨鞋,换上轻便鞋,照样可以干干净净去上班。这几天雨水勤,我便有了一个专门盛雨鞋的塑料袋,同事笑

  • 敲门的勇气

    你站在门外,为找人?为推销?为求职?面对那扇或斑驳、或寻常、或精致、或霸气的陌生的门,你感情很复杂,手一直不敢抬起来,不知道敲过门之后会发生什么。你站在门外设想着几种结果:其一,被拒之门外,根本没有踏入里面的可能;其二,进去之后,先是被排斥

  • 忍耐的过程

    有一次,我随几位朋友到一处森林公园游玩。在遮天蔽日的森林之中,我们发现了这么一个有趣的现象:在每一个树桩旁边,或者一株枯死的老树周围,总会有一株或几株非常年轻的树木在蓬勃长起,并弥补已死去的老树所遗留下的空间。起初,我们都认为那些年轻的树木

  • 学会坦然面对

    印度一名挑水工有两个铁罐,每天早上他都会到溪边挑水,那两个铁罐有一个完好无损,每天都可装上满满一罐水到主人家,而另一个罐底有一条裂缝,挑水工回来时,水已经漏了一半。所以,挑水工每次送到主人家的水只有一罐半。两年来,挑水工一直把这两个罐子带在

  • 人生与符号

    人生像一个个问号,面前随时充满了未知的问题和待解的题目。活到老学到老,在不断的进取探讨中逐步走向成熟、成功!人生像一个个惊叹号,时刻提醒自己保持头脑的清醒。失意时莫失态,得意时莫忘形!永远打起精神、鼓足勇气,永远保持难得的自知之明!正视困难

  • 笑对人生的残局

    人若以命运来划分,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人生来就走运;一种人生来就倒霉。而台湾残疾画家——谢坤山却属于后一种,似乎他生来就和好运无缘,而与霉运结伴,倒霉了一次又一次,也倒霉得一塌糊涂,简直成了“倒霉家”。面对命运接踵而来的打击,谢坤山没有沉

  • 花与人

    有一位花贩告诉我:几乎所有的白花都很香,愈是颜色艳丽的花愈是缺乏芬芳。他的结论是:人也是一样,愈朴素单纯的人,愈有内在的芳香。有一位花贩告诉我:夜来香其实白天也很香,但是很少闻得到。他的结论是:因为白天人的心太浮躁,闻不到夜来香的香气。如果

  • 两种家教,两样人生

    这是关于两个孩子和两位父亲的真实故事。第一个孩子是班级的优等生,可每次考试总会有几个同学的成绩排在他之前,这个孩子从未拿过头名,他很沮丧。“爸爸,为什么我的学习成绩总也超不过前面那几个同学呢?其实我真的很嫉妒,您说我该怎么办呢?”孩子一脸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