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梁从诫:我们三代人都是失败者

梁从诫:我们三代人都是失败者

收录日期:2025-11-20 10:57:18  热度:11℃

知道“自然之友”,缘于一张小纸条。那是我收到的自然之友的环保活动通知,通知印在窄窄的纸条上,背面有其他印刷品的字,看得出,是印厂从书上裁下的纸边。

我肃然起敬。自然之友,是个什么组织?集合了什么样的人呢?恰巧,我的同事中有一位自然之友成员——奚志农。他是一位摄影师,拍摄人物,也拍摄动物。有人说,他太环保,甚至有点儿极端:坐车出去采访,他会要求关上空调;去市场买菜,他会拒绝用小贩递上的塑料袋。在云南的山林里,我们都骑着马,只有小奚一如既往地走着。他在林间寻寻觅觅,把石头缝里、杂草丛中的食品包装袋、饮料瓶、胶卷盒、废纸片捡起来,放进大塑料袋里。他做这些时,自然得就像在自家院子里。

在云南德钦,有一片原始森林,是世界级珍稀动物滇金丝猴的重要栖息地。1995年,当地为解决财政困难,决定砍伐其中100多平方公里的森林。奚志农闻讯奔走呼号:这是吃祖宗饭,造子孙孽!为了保住滇金丝猴的家园,为了保护当地的水土和气候,他到处呼吁:斧下留情!

但是,小奚遇到重重阻力。就在他执着奔走的时候,梁从诫先生向自然之友成员呼吁:大家都来做奚志农的后盾,各人运用自己一切可能的方式和途径来声援他、支持他,并尽可能地使社会上有更多的人来关心这件事。让我们为保护我国仅存的几处原始森林,为保护滇金丝猴,为帮助滇西北少数民族兄弟摆脱贫困,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自然之友一呼百应,特别是自然之友中的记者,用各种传播方式呼吁。小奚的努力终于见效了,那片森林保住了。

就是这样的NGO(非政府组织),就是这样的一群人。

于是,在沙尘暴肆虐的季节,我加入了他们。

那个春天,我们去京郊栽树。尽管我和自然之友的其他成员还不熟,但有环保倾向的人都很好打交道。他们大都朴素、自然、开朗,让人喜欢。自然之友凝聚了众多有环保理念的成员,男女老少,各行各业。大家自带干粮,自己交钱买树苗,自己缴费包一辆车,风尘仆仆地到了山坡上,每个人的注意力立刻集中在挖土坑栽树苗上。我干着活儿,想起另一种栽树,那种被组织的栽树太热闹了,一阵动员、几通表态、若干镜头,人比树苗还多,镜头躲都躲不开,是造林,还是造势?弄得心里乱糟糟的,恨不能逃掉,一点植树的满足感都没有。而此刻,自然之友的成员栽树就是栽树,没有花活儿,没有虚招,大家都在埋头干活,看着小树在山坡上,一排排一片片挺立,很有满足感。

那个夏天,随梁先生去额尔古纳参加环境主题的论坛。额尔古纳,自然得让我恍惚,在如今环境恶化的大背景中,那里的草原、森林、江河,竟然能以它们本来的样子存在着。在很多地方都在忙活GDP的时候,这个地方却在守护自己最宝贵的资源。也有不少公司和企业惦记着这里的开发,但当地的决策者说:“我们额尔古纳是个好姑娘,不能随便嫁了。”梁先生赞许这样的珍惜之心,他联手环保专家的额尔古纳之行表达了他的态度。

那个秋夜,我终于见到珍·古道尔。当梁先生把这位世界著名的动物行为学家介绍给自然之友和大学生时,好像打开了一个窗口。珍用了40年时间在非洲森林里观察、记录和研究黑猩猩的行为习性。

那个冬日,我到自然之友办公室,遇见梁先生骑着自行车穿过胡同来自然之友上班。梁先生谈起,他正在操心明年办公室的房租问题。NGO生存不易,同时,它要的是:坚持自己理念的生存。自然之友的办公室简洁而有品位,没有一点华而不实的地方。当有人送给梁先生有些奢华的礼物时,梁先生退回并直言相告:自然之友办公室用的办公纸都是别的公司或出版社用过一面的废纸,我自己的名片也是印在这种废纸背面的。而你们赠送的东西却是一件相当奢华的摆设,这放在我这个环保志愿者的桌上,太不相称了,违反了我们提倡的简朴生活和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消费方式。当梁先生面对房租之困时,我深感民间环保组织需要精神理解,也需要物质支撑。

2010年10月,梁先生去世。

告别是在世纪坛医院后院的小片空地上,没有花圈,没有仪式,只有一条条朴素的挽联微微飘动。这些挽联是自然之友成员和其他环保组织送来的。现场看起来就像是一张黑白照片。现场很安静,是先生一向喜欢的安静,人们用眼神打着招呼,心里有一份默契。先生表情安详,身边放着一瓶水,它来自青藏高原长江之源。

看着那长江之水,我想,梁先生的朋友们太理解他了。梁先生曾经多次为高原生态呼吁,藏羚羊、可可西里、野牦牛群,都是先生倾情关注的。他儒雅温和,同时又执着坚定。他很少大声说话,也不慷慨激昂。然而,他的坚持就是一种力量。梁先生努力,再努力,我们的生存环境还是在恶化,人与自然的关系愈发紧张,先生“知其不可而为之”,倾注了全力。

与梁先生告别的时候,我想,我们在这里纪念的是一位真正的知识分子。他有远见,不流俗,敢直言。他清高,他自然,他自觉。他的后半生都献给了自然。

在朴素的悼念纪念页上,印着梁先生的母亲林徽因写的《你是人间四月天》: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笑响点亮了四面风,轻灵

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

你是爱,是暖,

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当年,年轻的母亲把这样的诗写给初生的儿子,可以读出,梁从诫的到来给母亲带来多少欢愉!我曾问梁先生:“您小时候觉得母亲特别美吗?”梁先生笑了,他回答:“没有啊,小时候见到的妈妈就是这样的,并不觉得有什么特别。”

今天,他追寻母亲去了。

梁先生作为名门之后,时代和家族带给他独特的经历。文化大革命中,他被看成是“保皇党的孙子”“反动学术权威的儿子”“修正主义的苗子”。

干校八年,这位历史学家远离自己的专业,亲身感受到非常时期的残酷历史。

他曾经说:“从梁启超到梁思成,再到我,如果说我们祖孙三代有共同点的话,那就是社会责任感。我们生于斯,长于斯,这块土地养育了我们,我们不能不尽我们的力量,为这块土地、为这个民族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回报。”

梁先生说:“我们三代人都是失败者。”这话背后有着怎样的悲怆之情。

后来去天津出差,我去了梁家的旧居“饮冰室”,感受三代人的气息和痕迹。梁启超的变法,梁思成的护城,梁从诫的环保,三代人都是爱国忧国,他们付出的,都留给后人去思量。

这位致力于保护自然环境的人,回到自然中去了。

那以后,我心里出现一片空缺,那是很难填补的空缺。我常去看北京西边那座古塔,塔默默屹立,古旧质朴,有一种独特的魅力。塔下,浓荫犹在,草坪犹在,梁先生和一群知识分子在1993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这一天,就是在这里生发出创立“自然之友”的念头。

梁先生的声音好似就在耳边:

“自然之友的每一个呼吁,都会在一些人的心里留下一个回音,总有一天,这些回音将引起一种巨大的社会共鸣。”

猜你喜欢

  • 红蚂蚁和黑蚂蚁

    十只黑蚂蚁在院子里散步,十只红蚂蚁也在院子里散步。 黑蚂蚁和红蚂蚁都找到了好吃的东西。 天要下雨了!赶快把好吃的东西运回家! 十只黑蚂蚁排成一队,吭唷吭唷搬东西。十只红蚂蚁也排成一队,吭唷吭唷搬东西。哪个队伍长?一

  • 小母鸡欢欢

    从前有只老母鸡,一次孵出了七只小鸡,小母鸡欢欢是最调皮的。 一天,老母鸡又开始清点小鸡的数字,一查,发现小母鸡欢欢不在了。她上哪儿去了呢? 原来,欢欢早就想到外面走走,看看外面的世界,今天就是趁鸡妈妈不注意,悄悄地溜出来

  • 射水鱼尾尾

    砰!”趴在草叶上的蚊子落水了。砰!”又一只小飞虫落水了。咦?什么东西,砰砰的射得这么准?嗅,原来是射水鱼尾尾。射水鱼尾尾跟妈妈练习射水弹弹已经很长时间了。由于他刻苦训练,已经是一名弹无虚发的水中射手。 这天,他

  • 两只毛毛熊

    有两只毛毛熊,长得都挺可爱,就像玩具柜台里那种毛绒绒的玩具熊。它俩一个黑,一个白。一个叫小白,一个叫小黑。它俩还都会捉鱼。为了比赛它们谁更勤劳,它们还把自己捉的鱼挂在了屋檐下,意思是说:看看吧!看谁捉得多!狡猾的狐狸猜到了它俩的心思,就悄悄

  • 龟兔赛跑原版

    兔子长了四条腿,一蹦一跳,跑得可快啦。乌龟也长了四条腿,爬呀,爬呀,爬得真慢。有一天,兔子碰见乌龟,笑眯眯地说:乌龟,乌龟,咱们来赛跑,好吗?”乌龟知道兔子在开他玩笑,瞪着一双小眼睛,不理也不踩。兔子知道乌龟不敢跟他赛跑,乐得摆

  • 十二生肖的故事

    你知道自己属什么吗?有属小白兔的,有属大老虎的有属猫的吗?没有,怎么有属老鼠的,没有属猫的呢?这里有个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天,人们说:我们要选十二种动物作为人的生肖,一年一种动物。”天下的动物有多少呀?怎么个选法

  • 猪八戒吃西瓜的故事

    唐僧、沙僧、八戒、行者一齐到西天去取经。一路走来,到了一个地方,看见前面有一座高山。山上是黄土乱石,没有一棵树木。山下也都是荒地,没有一户人家。唐僧说:大家都走累了,到哪里歇一歇才好?”行者抬头向前一看说:前面有座古庙,快点走吧

  • 梨子做的小提琴

    小松鼠住在松树上。有一天,小松鼠从树上爬下来,到地上来玩。他在地上走来走去,看见一个大梨子。大梨子颜色黄黄的,一头大一头小。可是小松鼠不认识它。咦?这是什么东西呀?真好玩。”小松鼠费了好大的劲,把梨子背回家去。他找来一把刀,把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