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未曾交手的情敌

未曾交手的情敌

收录日期:2025-11-21 11:36:15  热度:8℃

女人可以为了一个男人翻脸?当然。

有些翻脸幼稚、可笑又可爱,在青春期时,我们以为感情是“比高下”就可分胜负的。我念中学时最兴奋的事,是两学姐约在某处一决高下,只为了决定校草到底该归属谁,打到两个人都挂彩,进了训导处,但她们却未曾考虑过,其实校草从来不曾想在她们两个之中挑一个。

幼稚的事不只是会在年轻、荷尔蒙旺盛的时候才会发生。不少妻子尽管婚姻稳固,还是耿耿于怀于丈夫的“倒数第二个女朋友”或初恋情人,不时用言语刺探一下丈夫是否还缅怀旧情,甚至会千方百计探听,那个其实已经没影响力的女人的消息。

聪明的,不说出来;不聪明的,时时拿来在口头上比,把那个旧日的幽魂变成常常来寻访自己的鬼魂。

“快快,陪我买衣服,帮我选一件可以看起来比较年轻的洋装,我要去开同学会!”

朋友A事业有成始终未婚,本来行事也粗枝大叶,平时处事镇定,对于这次的同学会一事,却一反平常,毛躁了起来。

“怎么了?是要见初恋情人吗?有必要那么慎重?”

逼问之下我才知道,她不是为了见初恋情人,而是同班同学中有她曾经喜欢过的男人的初恋情人。

她曾經喜欢过同学年的一个男同学。这个男同学,本来是她同班同学班花B的男朋友;年少时的爱情是不稳定的,B没多久就因为别的男生而和这个男同学说再见了。

她出了大学之门数年后,恰巧和这个男同学一起回到同一个学校念硕士,两个人一起组队打网球,相处融洽。某日她觉得时机成熟,向这个男同学告白:“你不会只把我当成普通朋友吧?”

某天练完球后,她把这句在心中演练许多遍的很含蓄的话静静地吐了出来。明明也还在感情空窗期的男生,沉默了一晌回答:“唉,我的心中始终还是有B的影子,如果她是一百分,所有的女人在我心中都不及格。”

然后,B就因此成为她一辈子的假想敌。虽然她们在过往的历史中未曾交手,也在同一个男人的感情历程中失之交臂。

我知道她花了许多年的光阴,超乎寻常的关心着B的幸福,虽然那个男同学早已另娶妻生子,和她失去了联系。她后来谈过几次恋爱,那个男同学在她生命中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B,那个在男同学口中至少比她多40分的女人。B成为她人生中努力的动力,她要证明自己总有一天比B分数高。

同学会后我问她:“怎么了?”她不答腔,叹了口气。我料想,B应该还是个婚姻幸福的美魔女。我们忍不住在从未曾真正交手的情敌的幸福中顾影自怜。

假想敌仍有好处:使我们的人生美好。

猜你喜欢

  • 傻子张小民的大学生活

    看了题目,你可能就会问了:傻子怎么能考上大学呢?那我问你,你有什么理由说傻子就不能考上大学?因为你根本就没见过傻子去考大学,所以情有可原。但你还是没弄明白一点,一个傻子,并不是说他大脑的每一个部分都傻,而是一部分傻,一部分不傻,当然也有全傻

  • 爱的救赎

    他和她结婚整整10年了,夫妻间已经没有任何冲动与情趣,他越来越觉得自己对她几乎就是一种程序与义务,并开始厌烦起她。尤其是单位新调进了一个年轻活泼的女孩,对他发起了疯狂的进攻,他突然觉得她是自己的第二春。经过再三考虑。他决定和她离婚。她似乎也

  • 父亲的眼泪是我人生的救赎

    我终于了解,父亲对我的责骂,都是出自真心的期盼。 父亲寡言,但很严肃,在同乡与朋友之间深受尊敬、信任。他有很多想法和别人不太一样,一个就是他喜欢人前教子,在别人面前打骂、教导儿子,第二是相信棒头出孝子,因为我爷爷当年就是用打的,而且打得很

  • 自卑只是成长路上的逗号

    15岁那年。 周安安迷上了魔幻小说,迷到爱不释手、废寝忘食的地步。他把自己想象成小说中某一个有着奇异魔法和超能量的人物,或是一个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大侠。实际情况却与此格格不入。他是个胆小怯懦的自卑男孩,平常说话不敢大声,像一只胆小的蚊子一

  • 没有戒指的铂金爱情

    每一位新娘都渴望得到一枚精美的戒指,用来见证自己坚贞不渝的爱情。然而我已经结婚几年了,却至今没有得到那枚渴望的戒指。 当初谈恋爱时,老公问我结婚最想买的是什么,我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戒指,象征爱情恒久远的铂金戒指。”老公搂着我喃喃地说:

  • 爱经由岁月过滤

    在热浪里赶回家后的第一件事,便是捧起父亲倒好的水大口地喝,喝完后幸福地一抹嘴,说,还是家里的水甜。只这一句,即刻让父亲高兴得咧开了嘴,笑着冲母亲说,怎么样,还是咱们闺女慧舌识好水,这一个小时的队,果真没有白排呢。 问过母亲,才知刚才喝下的

  • 烽火岁月里的母爱

    飞机的轰鸣声、爆炸声、枪声响成一团,在蒙阴东北部大崮山的一个山洞里,上身穿着米色毛衣、下身穿浅色长裤的陈若克在一群身穿土布褂子、梳着发髻的妇女中间,显得特别扎眼。 可现在,她已经有几天没有洗脸了,因为没有吃什么东西,胃里也透着酸气。她

  • 送民工父亲回家

    我在北京读大学,父亲在天津一家建筑工地上打工,十天前,父亲打来了电话,让我买两张上周五晚上从北京西站到老家江西赣州的火车票,并强调让我回去的目的是“帮他拿行李”,父亲反复叮嘱我去天津找他时“一定要先打个电话”。 挂了电话后,我心里隐隐地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