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包公割麦

包公割麦

收录日期:2025-11-21 00:35:11  热度:9℃

包公年轻的时候就长得很黑,他为人憨厚诚实,甚至有几分木讷,村里人给他起了个绰号,叫“呆子”,包呆子并不呆,21岁那年科考得中,授官定远知县。按照官场惯例,新官贵人都要互相走动,还要与手下的差役们见个面,赏点见面礼什么的。包拯家中老父有病,嫂娘一个人割麦打场,十分辛苦,他领了官印便匆忙赶回家,将官袍官印藏在嫂娘的房里,去南庄割麦去了。

嫂娘见了包拯,说:“你考试回家,一路辛苦,怎不休息片刻就来干活﹖”她见包拯脸无笑容,猜想这回肯定是名落孙山了,安慰道:“不管考得怎样,都别灰心。男儿有志,总会出息。”包拯感激地点点头,拿起镰刀割起麦来。

日近晌午,嫂娘回家做饭,要包拯也一块儿回家,包拯不肯,说再割一垄就回家。嫂娘一个人刚到家,就有一伙官府的人前来打听包知县家在哪里﹖嫂娘问哪个包知县﹖来人说就是新科得中的包拯包大人,原来他们是定远县的差人,来恭迎包大人走马上任的。12个差役在门口,得知这就是包知县家,张口要讨赏钱去喝杯喜酒,嫂娘一听,十分高兴,包公的父亲却拄着拐杖颤颤颠颠地从屋里出来,指着差人骂道:“你们这伙骗子,怎么又来了﹖前日里也是你们来嚼舌头,说我家包呆子金榜得中,来讨封赏骗去我三百贯赏钱,今日又来了,将门闭上,不要理他们”原来前几天乡里几个游手好闲的二流子得知包呆子应试未归,便来到包家谎报喜讯,骗了老头子三百贯钱。那包老太爷破了财不说,还遭人笑话,正生着闷气,这会儿又见一伙差役来报喜,便破口大骂起来。嫂娘看看来人,不像骗子,却也半信半疑,拿不定主意,轻声对他们说:“我兄弟在南庄割麦,你们自己去找他吧。”

就在这时,天色突变,乌云滚滚,雷声阵阵,包公对差役们说:“眼见大雨将至,大伙儿赶快动手,帮村里人收麦子去。”众人一听,分头去帮农户们抢收麦场。不一会儿,天上下起雨来,暴雨下了一个时辰,雨过天晴,包拯拜别了父亲和嫂娘,告别了众乡亲,到定远上任去了。

猜你喜欢

  • 你为了什么而工作

    我一直都被这个问题困扰着:你为了什么而工作?对于很多人来说,工作是为了生活。为了支付账单,为了买房子和车子,为了养家糊口。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答案,毫无疑问,我们需要工作来维持生活的基本需求。但是,如果只是为了这些而工作,那么工作岂不成了一种

  • 将心比心

    将心比心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隐藏着许多欲望和情感,我们常常无法完全理解他人的感受和需要。然而,正是通过将自己放到别人的位置上,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他人,增进互相之间的理解和关爱。这就是“将心比心”的含义。在当今快节奏和竞争激烈的社会中,人们往往

  • 屋檐

    屋檐屋檐,是一座房屋的顶部边缘,起到遮蔽阳光和雨水的作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屋檐常常被忽略,但它确实承担着重要的角色。屋檐,不仅仅是一个房屋的装饰,它还具有一种深厚的文化内涵。在古代的建筑中,屋檐往往是一个人们表达情感和展示身份的空间。例

  • 捡起地上的鸡毛

    捡起地上的鸡毛一天,我沿着乡间小路漫步,享受着宁静的环境。突然,我的目光被一丝鸡毛吸引住了。它就那样悄然躺在地上,微微闪动着纯洁的白色。我不禁弯腰捡起了这根鸡毛,并觉得这看似寻常的事情背后一定有着什么深意。回到家中,我拿着这根鸡毛思索着。它

  • 真诚的欣赏和善意的赞许

    真诚的欣赏和善意的赞许每个人都渴望被欣赏和赞许,这是人类情感的基本需求之一。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真诚的欣赏和善意的赞许都能带来积极的影响。它们不仅能激励人们的行为,也可以建立和加强人际关系。首先,真诚的欣赏能够激发人们的潜能和动力。

  • 心灵的蜡烛

    心灵的蜡烛在一个寒冷的冬夜,小镇上笼罩着一片静谧的氛围。大街上的人们早已收藏起了欢笑和喧嚣,回到了温暖的家中。唯有一盏蜡烛还在那一间古老的小屋里燃烧着,照亮着一个年迈的老人。老人坐在椅子上,用一双温和且有些叹息的眼睛凝视着蜡烛。蜡烛直立于桌

  • 破财免灾

    破财免灾有一位富有的商人,他拥有众多的财富和财产。他生活奢华,过着舒适的日子,从不为钱操心。一天,他收到一位算命先生的来信,信里写着:“您将面临一次财产损失的危险,但如果您能敞开心扉破财,您将免除灾祸。”商人对这封信嗤之以鼻,对算命先生的预

  • 真正的慷慨

    真正的慷慨慷慨是一种美德,是人类内心最高尚的情感之一。它不仅仅是指物质上的给予,更包含着对他人的关心、帮助和理解。真正的慷慨,并不仅仅是出于一时的冲动或者名利的追逐,而是源于一个人内心的善意和温暖。有一位年轻人名叫杰克,他来自一个贫穷的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