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从仆人到将军的传奇故事

从仆人到将军的传奇故事

收录日期:2025-11-20 19:14:00  热度:10℃

说我爷爷,可能知道的人不是特别多;说起王家烈,想必就无人不知了。王家烈,国民党陆军中将,曾任军长、贵州省政府主席等职,权倾贵州、是名噪一时的“贵州王”。长征史上着名的“四渡赤水”之战,和红军打仗的就是他,我爷爷当时是王家烈的部下,也参加了四渡赤水。我说的这个事是我爷爷的事、但是与王家烈密切相关。

1928年10月,贵州军阀周西成和李燊的黔东之战爆发。12月的时候,双方在清水塘这个地方打了一场,王家烈当时是周部25军军长,25军与李部的43军混战。仗打得很激烈,王家烈也挂了彩,而且还很严重,眼看都快不行了。

这群残兵败将退到马家岩这个小地方。也就是当时我爷爷呆的地方,当时我爷爷在当地周老爷家做下人。

王家烈对属下说:“死算个球,我就是想临死前能喝碗茅台酒。”

娘希匹,都快死了还想着喝酒,也不想想这么个小地方,去哪儿弄茅台酒啊。

副官干这事比较老练,马上带着一群凶神恶煞般的大兵、冲进一大户人家,也就是周老爷家,张嘴就要茅台酒,说找不到就杀死他全家。

周老爷说:“我都没有喝过茅台酒,去哪儿找茅台酒啊。”

副官可不管这些,就一句话,找不到,就是死。

这可怎么办呢?麻烦大了。一家子乱作一团。

我爷爷当时还不满19岁,站出来说:“老爷,我有个办法,咱们家里不是有两坛子台郎酒吗?不如以假乱真。”

周老爷连连摇头:“使不得啊,王家烈这个大魔头经常喝茅台酒,肯定喝得出来。他要是知道作假,那肯定是死罪啊。”

我爷爷说:“没有别的办法,死马当活马医吧。能蒙过去最好,万一被识破,我一人担着,与老爷无关。”

周老爷不同意,说你还是个孩子啊,你要有个好歹,我怎么对得起你父母。

我爷爷说:“我一条命换十几条命,值。这事是我自己决定的,和老爷无关,我愿意立个字据。”

周老爷想了想,叹口气道:“难为你这孩子了。”

我爷爷说:“每月您把我的工钱寄回家里就行,直到我爹娘不在了。”

周老爷含着眼泪连连点头:“孩子,你放心吧。如果咱们侥幸逃过这一劫,我把彩云许配给你。”

彩云是周老爷的小女儿,比我爷爷小两岁、长得漂亮不说,而且还识文断字,是周老爷的掌上明珠、心肝宝贝,后来成了我奶奶。

我爷爷面不改色心不跳、把两坛子“假茅台酒”送过去了,王家烈真是条汉子,先是狡黠地端起大碗抿了两口、接着咕咚咕咚就是连喝三碗,大赞好酒好酒,然后倒头就睡。他睡了,我爷爷和周老爷一家可不敢闭眼睛、提心吊胆过了一夜啊。

到了第二天,王家烈不仅醒过来,而且伤势大见好转、居然精神大振。王家烈又喝了一大碗酒,说把救命恩人叫过来。

周老爷和我爷爷忐忑不安地过去了,王家烈见我爷爷人很精神、很机灵,当即就让我爷爷跟着他干。

我爷爷不干啊,说我舍不得老爷。(到底是舍不得老爷,还是舍不得彩云,我不敢冒猜,反正我爷爷说舍不得老爷)

王家烈一看我爷爷这么仁义,更喜欢了。把脸一沉、眼睛一瞪,吓唬我爷爷说:“跟着我,吃香的喝辣的;不跟着我干,杀掉你老爷全家。”

我爷爷一咬牙,“跟你走、就跟你走,只要你不伤害我家老爷。”

王家烈哈哈大笑:“这傻小子,有点意思,行!”

临走时,我爷爷给周老爷约定,五年不回来,小姐另嫁人。

我爷爷就这样当了兵,跟着王家烈开始南征北战。我爷爷打仗勇敢、而且肯动脑子,尤其是对上司忠心耿耿,加上又认识几个字,深得王家烈的器重,几年时间就干到营长了。1934年参加了四渡赤水的战役,侥幸没有被红军打死、不过被红军俘虏了,当时我爷爷抱着必死的决心,后来经过一番开导才幡然醒悟、弃暗投明。幸亏俘虏了,坏事变好事,从此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再往后,我爷爷跟着红军继续长征、打日本鬼子、打蒋介石,到解放时已经是副参谋长了。但是,我爷爷一直独身,有一次我问他为什么不找一个,他说当兵打仗不知道什么时候死,怕耽搁了人家、坑了人家。

1949年快解放时,我爷爷一身戎装带着护卫回到马脚岩。没想到的是,我奶奶坚贞不渝、还真的就一直在等着他,那时候我奶奶也快40岁了。把我爷爷乐得、抱着我奶奶直转圈。这之后就有了我们这一大家子。我奶奶说得更干脆,说忘不了我爷爷当年大义凛然的壮举、压根就不相信我爷爷会死、压根就不相信我爷爷会找别的姑娘。21年啊,总算老天有眼、俩有情人终成眷属。

我爷爷说,王家烈直到1958年才知道他念念不忘、救他一命的不是茅台酒,而是台郎酒,那时候的王家烈已经是贵州省政协副主席,这是后话了。我爷爷一直很感激王家烈,称他是自己革命道路的引路人,是我们家族的大恩人,常常教育我们要知恩图报、忠于职守。

从仆人到白匪到共和国的将军,不完全是时势造英雄。记录下这段历史,希望给现在的年轻人一点启示。

猜你喜欢

  • 不可救药

    西周王朝到了后期,奴隶主贵族日益腐朽,不断搜刮钱财,发动战争,压迫百姓和奴隶。周厉王即位后,对百姓和奴隶的剥削和压迫更重。他贪财好利,独占山林川泽,不许百姓打猎、砍柴、捕鱼,还派人监视他们的言行。谁议论他,他就把谁杀死。人民忍无可忍,到处都

  • 不自量力

    春秋时期,在如今河南境内有两个诸侯国,一个是郑国,一个是息国。公元前712年,息国向郑国发动了战争。两个诸侯国虽然都很小,但息国的人力与物力比郑国要少得多,军力也要弱得多。战争自然以息国的失败而告终。事后,一些有见识的人分析出,息国就要灭亡

  • 比肩继踵

    春秋后期,楚国雄踞南方,成为南方最强大的诸侯国,因此有许多比较弱小的诸侯国前来结盟。齐国与楚国相隔不远,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齐国也与楚国结了盟。但是楚王仗着自己国势强盛,每次都想显摆一下自己的大国风范,借机为难各国来楚的使节。有一次,齐王派

  • 从容不迫

    战国时期,宋国有两位大哲学家——庄子和惠子(即惠施),他们是非常要好的朋友。一天,风和日丽,庄子和惠子两人兴冲冲地来到河边散步。两人边走边聊,非常愉快,不知不觉就走到一座桥上,顿时被眼前清澈河水中的鱼儿吸引住了。两人

  • 开诚布公

    三国时,蜀汉的丞相诸葛亮是一个既有能力又有衷心的贤臣,得到皇帝刘备的重用。刘备临终前,曾将自己的儿子刘禅托付给他,让他帮助刘禅治理天下。刘备甚至诚恳地留下遗言:如果刘禅不好好听你的话,做出危害国家的事,你就取而代之,自己做皇帝。诸葛亮非常感

  • 开卷有益

    宋朝初年,宋太宗赵光义十分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他命文臣李昉等人编纂了一部规模宏大的分类百科全书——《太平总类》。这部书收集摘录了一千六百多种古籍的重要内容,分类归成五十五门,全书共一千卷,是一部很有价值的参考书。

  • 水滴石穿

    宋朝时期,张乖崖在崇阳(今属湖北)当县令,为官清正廉洁。当时,经常发生一些军卒侮辱将帅、小吏侵犯长官的事情。张乖崖认为这是一种反常的事,下决心要整治这种现象。一天,他在衙门周围巡行。突然,他看见一个小吏从府库中慌慌张张地走出来。张乖崖觉得奇

  • 水到渠成

    北宋时期,有一个叫苏轼的人,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都是当时着名的古文学家,世称三苏”。苏轼幼年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自己又刻苦学习,青年时期就具有广博的历史文化知识,显露出多方面的艺术才能。公元1057年考进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