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赵悼倡后的称号是怎么来的?她为何嫁了两次

赵悼倡后的称号是怎么来的?她为何嫁了两次

收录日期:2025-11-21 04:21:35  热度:11℃

赵悼倡后,又被人们称为又称倡姬和倡后,赵国人恨极了这个祸国殃民的女子。她曾经害得赵国国灭,赵王被俘,赵国百姓们惨遭秦人的铁蹄的践踏,于是人们便用倡字直接称呼这个女子。古代的字里面有一种字属于通假字,赵悼倡后中的倡字的通假字便是娼字,指的是这位王后是一个娼妓,身份低贱。在赵悼倡后死后,人们甚至都不愿意放过她,要让她生生世世带着这个娼字,将这个身份死死的烙印在她的身上。

赵悼倡后还不是赵国王后的时候,只是战国末期赵国这个诸侯国中的一个身份低贱的娼妓,因为长得貌美,便被一个赵王宗族看上了。赵王宗族将倡女去回了家,倡女便成了赵王宗族家里的小妾中的一员。后宫宅斗这种只能在小说中见到的场面,在这位赵王宗族的家里常常上演。倡女为了争夺宠爱,巩固自己在府里的地位,将赵王宗族家里整得鸡飞狗跳。后来,赵王宗族死了,倡女就成了一个寡居的寡妇。

倡女当初能够被赵王宗族看上,说明倡女的美貌一定不一般,否则见惯了美人的贵族公子怎么可能看得上倡女,并且还把她娶回家呢?倡女在邯郸城中为妓的时候,一定是个大红人,我们可以这样推测。在赵王宗族死后,倡女的名气依然不减当年,她就像是赵国的巨星一样,无论走到哪里,都是绯闻缠身。丈夫死了,倡女变成了一个寡妇,其他人便开始宠信讨论起这个美人来。渐渐地,这些传言就传到了赵悼襄王赵偃的耳朵里,他很好奇到底是怎样的女子,这么有魅力,竟然迷倒了大半个邯郸城的男人们。但是赵悼襄王是赵国的王,虽然他很垂涎倡女的美貌,却也做不到直接就将倡女接进宫,何况倡女还是一个嫁过人的。他的想法很大胆,很惊人,因为他想要给倡女一个合情合理的身份加入他的后宫。为此,

他认为,只要自己迎娶倡女为妃,有了妃子的身份,倡女就可以光明正大,名正言顺的待在自己身边。

于是赵悼襄王便向大臣们宣布了自己的这个决定,大臣们一听,差点没站稳摔个大跟头,揉揉眼睛,赵悼襄王这是怎么了,干嘛一定要娶一个娼妓为妃,更何况还是一个死了丈夫的娼妓呢?大臣们都表示了反对的态度,赵国将军李牧,才从边境调上来的将军更是表现出了强烈坚定的抵制态度,让赵悼襄王大为恼火。李牧进谏赵悼襄王,倡女身份低贱不说,混乱了王室血统就不好了,倡女生的儿子将来一定会让赵国灭亡的。李牧没有想到,自己一语成戬,倡女之子真的成为了赵国灭亡的凶手。赵悼襄王没有理会大臣们的反对,坚决将倡女纳为妃子。倡女在后宫争夺宠爱,整日说王后和太子赵嘉的坏话,赵悼襄王宠爱倡女,相信倡女的话。恰好倡女设计太子赵嘉犯错误,赵悼襄王大怒,直接就废掉了王后和太子赵嘉,将倡女扶上了王后的位置,更是将倡女之子赵迁封为了太子。

倡女先是嫁给了赵王宗族,后嫁给了赵悼襄王,之前就积累了宅院之斗的经验,贤惠善良的赵王后和仁贤的太子赵嘉怎么斗得过这个毒妇呢?在后宫争权夺位中,倡女最终胜出,稳坐后宫第一的宝座。

本来在后宫斗一斗也没什么,倡女错就错在她收受秦国的贿赂,陷害赵国大将李牧,还间接害死了李牧,让赵国亡了国。赵国百姓和大臣们对倡女可以说是恨之入骨。当秦军攻克赵国都城邯郸的那一刻,邯郸城的人民自发的团结起来,绑了倡女,以十分残忍的方式杀死了她。不仅如此,倡女的族人也受到牵连,人们的怒火也烧到了倡女的族人身上。倡女一族之人在邯郸人们的围攻之下,被全部杀死,倡女因此而灭族。人们将灭国之恨加诸到倡女的身上,因为倡女是赵悼襄王的王后,从此便称呼这位王后为赵悼倡后,将这个耻辱的字牢牢印刻在倡女的身上。

猜你喜欢

  • 别让技巧胜过品德

    明末清初,福建西北部遭受了大面积的鼠疫,水稻连年歉收。一天,有个聪明的秀才声称发现了一种特别的产稻方法,种稻不用稻种和肥料,产稻不用收割和晒干,甚至田地和灌溉都不需要。他专门修建了一栋宽敞的暗室,全部产稻的过程都在里面完成,极其神秘。他告诉

  • 乱世

    小娇是浞城恒达当铺王掌柜的独生闺女。王掌柜家资万贯,一连娶了三房夫人,只添了小娇一个闺女。王掌柜不死心,只是没等娶第四房,便得了一场暴病死了。小娇的娘是三房,大太太欺她脾性懦弱,只分她一套老宅。娘俩便靠租房为生。日子自是清苦,可小娇出

  • 嘉庆看吃肉识人

    一识裴骏 1795年,乾隆皇帝龙体欠安,阴历四月初一祭祖节的仪式就只能由颙琰代替他去了。颙琰是乾隆皇帝的第十五子,年龄三十有五,正是风华正茂的年纪。 祭祖的仪式在太庙中举行,程序繁复,光是那祭祖的神器便有七十二件之多,而祭祖用的

  • 丁石匠“下蛊”明孝陵

    元朝末年,神州大乱,群雄并起,逐鹿中原。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吴王朱元璋于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朱元璋坐了龙廷后,曾去江南微服私访,他见原本富饶的江南鱼米之乡因战乱而民不聊生,不由动了恻隐之心,便当即下诏:“江南久经战

  • 假冒县令

    清朝乾隆年间,兖州城内有两家大药堂,一家是普生堂,一家是聚仁堂,都是前堂看病,后堂经营药材生意。普生堂掌柜叫窦孝慈,天生一副菩萨心肠,只要是无钱购药的穷人,窦孝慈便叫一声:“小徒,包药送客!”一来二去,病人都愿到这里看病,可病人越多,前堂的

  • 无忧酒

    无忧谷西南边陲的深山之中有一个幽谷,终年为云雾笼罩。谷中人家喜欢用自家种植的高粱酿酒。每当酒酿成时,整个山谷都会被酣醇的酒香弥漫。人们只要闻到酒香,就会把所有的烦恼全都忘却,因此人们把这种酒叫做“无忧酒”,酿酒人居住的山谷也被称为“无忧谷”

  • 斗心之斗

    话说在北宋年间,江北有个叫邹都的小县城,城不大,人不多。城中有两大姓,一姓王,一姓张。同居一城,时间长了,两族人难免磕磕碰碰,明里暗里较劲,总想争出个谁第一,谁第二来。也不知是祖上有灵,还是邹都是块风水宝地,王、张两家各出两个大人物。一是宰

  • 巧处“活宝”

    曾国藩率领湘军水师打下武昌之后的一天深夜,正在审核各营报来的军费开支条据,忽报营官申名标要见。这申名标是几年前初创湘军水师时抓到的盗窃水师军粮的水盗,曾国藩见他熟识水性、武功高强,又是当年清军水师提督关天培手下的一名把总,娴熟水战战术,便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