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喜剧大师收到的信

喜剧大师收到的信

收录日期:2025-11-20 09:40:44  热度:9℃

有一次,喜剧大师卓别林来到英国首都伦敦。消息传出后。不到3天时间。他竟收到了超过7万封信。

卓别林找来6个打字员,经过几天的忙碌,终于将这些信件作了分类。其中,有2.8万封来信是向卓别林请求借款和援助的,所借,的款项从20先令到1万英镑。有671人是跟卓别林攀亲的,其中有9个女人宣称是他的母亲,她们还颇为细致地描写了卓别林小时候被人拐骗的经过。有700人说是卓别林的叔伯、姑婶和堂兄弟。这些攀亲的写信者都请求喜剧大师能慷慨解囊,资助他们。还有几千个女子倾诉了她们对卓别林的爱慕之情,有的约他相会,并且还附上了自己的照片。另外,有许多发明家、商人都写信要求卓别林入股,有一些学校写信请卓别林做董事长。

还有人写信要把自己的双胞胎孩子送给卓别林,说这将是喜剧太师事业的继承人。有一个人更寄来一张当票,要求卓别林出钱帮他把祖母的假牙从当铺里赎出来。

卓别林这位喜剧大师看着这7万多封信,感慨道:“这真是一出活生生的喜剧。比我演的滑稽电影还要滑稽。”


猜你喜欢

  • 太公钓鱼

    商朝的末代君主纣王,暴虐无道,荒淫无度,骄奢淫逸,烂杀百姓。纣王手下有个叫姜尚,又名姜子牙的大臣,他见纣王如此胡作非为,便弃官而走,隐居在渭水之滨。渭河一带是诸候姬昌的管辖范围。姬昌就是后来的周文王。姜子牙知道姬昌胸怀大志,求贤如渴,为了吸

  • 石邑深涧

    董阏于被派往赵国的上地担任地方长官。一天董阏于在石邑山,见到一条深涧,像斧削,似城墙;深及百丈,十分险要。董阏于问当地人: “有没有谁掉进去过?”回答说:“没有。”董阏于问:“不懂事的孩子、白痴、聋哑、疯子,有没有进去的?”回答说也没有。董

  • 成语“行将就木”故事:出自伤心女人

    春秋时期,晋国的公子重耳,不仅没钱、没车、没房,甚至连名分都没有。他爹晋献公要杀他,就先设计把他调到蒲城,蒲城在当时其实只是个荒野,让他去那里搞建设,等建好了再把他干掉。 重耳去的时候,一穷二白,什么都没有。晋献公也不给他钱,重

  • 才高八斗

    曹植是三国人,天资聪颖,10岁就可以写一手好文章。有一次,他的父亲曹操看了他的文章后,非常惊讶地问:“这是你写的吗?”曹植忙跪下说:“我下笔就可以成章。如果父亲不相信,我愿意接受测试。”这时正好铜雀台落成了,于是曹操命自己的几个儿子各写一篇

  • 指鹿为马

    秦二世时,丞相赵高野心勃勃,日夜盘算着要篡夺皇位。可朝中大臣有多少人能听他摆布,有多少人反对他,他心中没底。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准备试一试自己的威信,同时也可以摸清敢于反对他的人。一天上朝时,赵高让人牵来一只鹿,满脸堆笑地对秦二世说:&q

  • 鹬蚌相争

    出处:《战国策?燕策二》记载:蚌张开壳晒太阳,鹬去啄它,嘴被蚌壳夹住,两方面都不相让。渔翁来了,把两个都捉住了。 战国时候,秦国最强。它常常仗着它的优势去侵略别的弱国。弱国之间,也常常互有磨擦。 有一次,赵国声称要攻

  • 南辕北辙

    南辕北辙,指要到南方去,却驾着车往北走。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典出自《战国策·魏策四》故事:魏王想攻打赵国,季梁劝他说:"我在太行山下遇到一个赶着车向北走的人,告诉我说:‘我要去楚国。'我问他:‘你要去楚国,为什么要向北呢?'他

  • 高山流水

    故事出自《列子 汤问》。成语“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优美。春秋时代,有个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艺高超,是当时着名的琴师。俞伯牙年轻的时候聪颖好学,曾拜高人为师,但他总觉得自己还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现对各种事物的感受。伯牙的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