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张爱玲的化妆盒

张爱玲的化妆盒

收录日期:2025-11-20 13:12:09  热度:9℃

香水对于女人来说意味着什么?最性感的观点当然来自玛丽莲·梦露——睡觉时的睡衣,除了香奈儿No.5,什么也不穿。

然而要论对这款香水的推崇程度,也许谁也比不上张爱玲。1971年,36岁的作家水晶终于有机会拜见张爱玲,在这之前,他已经被张爱玲拒绝了两次。这位狂热的张爱玲脑残粉在这个夜晚得偿所愿,他心旌摇荡,开始说肉麻的胡话。张爱玲请他喝可口可乐的神气是美的,张爱玲搅咖啡时的样子是优雅的(其实搅的不过是一杯速溶咖啡),甚至形容起张爱玲的细瘦胳膊,也是“清辉玉臂寒”。也难怪水晶激动,张爱玲和他见面,不仅聊了7个小时,还送了一份礼物——她知道水晶前一年订婚了,特地为他购买了一瓶八盎司重的香奈儿No.5香水,送给他的未婚妻。

这不是张爱玲第一次送人香奈儿No.5。1969年,她在伯克莱大学期间的助手陈少聪也曾经得到这样一瓶。

那时张爱玲生病,坚持不让人探望,陈少聪便按了门铃,把配好的草药放在门外地上。几日后,陈少聪上班,发现自己书桌上有一张字条,是张的笔迹,压在一小瓶香奈儿No.5香水下面,字条只有两个字:“谢谢。”我和友人们论起这段,总是疑心张爱玲其实和我们这些普通女青年一样,买化妆品,喜欢囤货,也许也有积小样的习惯。

“八岁要梳爱司头,十岁要穿高跟鞋”的张爱玲当然是一位如假包换的时髦上海小姐。9岁时她第一次投稿《大美晚报》,得到了五元钱稿费,大人们认为这笔钱应该留作纪念,至少也该买本字典,她却毫不犹豫,换了一只丹祺唇膏。

丹祺是第一批生产口红的化妆品牌,据说可以随着不同人的唇色而改变颜色。张爱玲对于口红显然很有研究,她在《创世纪》里写潆珠用那种“油腻的深红色”劣质口红;《留情》里的淳于敦凤在亲戚家喝茶,“看见杯沿的胭脂渍,把茶杯转了一转,又有一个新月形的红迹子”,便皱眉头,因为自己的“高价的嘴唇膏是保证不落色的,一定是杨家的茶杯洗得不干净,也不知是谁喝过的”。我也没有用过不落色的唇膏,问过做美容编辑的朋友,据说老牌的唇膏中,蜜丝佛陀可以做到不掉色,但涂上去并不舒服,因为一点也不滋润。

爱送香奈儿香水的张爱玲,有一种老于世故的客气,就像她给夏志清写的信,封封都向夫人女儿问好,却比不上在写给庄信正的信里的抱怨,更不必说和邝文美通信时讨论指甲油颜色时的心情——“每次我看见你指甲上涂的PowerPink(粉红),总看个不了,觉得真美丽,同时又怕你会换别的颜色(因为别人的指甲,我做不了主),可是后来看见你一直涂这颜色,我暗暗高兴。”张爱玲爱娇艳的红色,在她的遗物中,有好几只雅顿SPA、CD和倩碧的口红,都是粉红和桃红,让人想起她和胡兰成说起的“桃红的颜色闻得见香气”。

在她的化妆盒里,除了口红,散粉、唇线笔、眼胶、洁面、乳液样样不少,雅顿是她最爱用的牌子,她也用丝塔芙的洁面乳。有台湾八卦说,遗物里还有露得清,不知真假。但张爱玲热爱化妆,确实不假,她去台湾,由当时初露头角的王祯和陪着去花莲,王祯和与母亲还邀请张爱玲一起去照相馆拍照。为了拍照,张爱玲花了一小时时间化妆。联想到她给赖雅写信,说眼睛生病,唯一的好处是省去了化妆时间,信然。

猜你喜欢

  • 忍受雕琢的痛苦

    有位雕刻大师在森林中漫步,找到了一块上等的木头。大师将木头拿回家之后,决定将木头雕刻成一尊神像。他花了许多时间,用尽心血,终于雕出自己心目中满意的一尊神像。大师完工之后,看了看一旁剩下的木料,拣起一块较大的,顺手将它做成了一个木鱼。安置在庙

  • 靠自己行走

    院子里有两棵树。因为有高墙的庇护,一棵树长得高大挺直,从容秀立。而另一棵树就大不一样,因为要自己去承受风雨的袭击,它不得不随风生存,树干也就弯曲斑驳,非常难看。夏天,一场罕见的台风袭击了城市。台风过后,人们被眼前的情形镇住了:高墙倒了,那棵

  • 肚子里有一口气

    一个老人,拿着一把五颜六色的气球在街上叫卖。每当生意不好的时候,老人就放出一只艳丽的气球,以此招徕买者。老人在一阵忙碌之后,又放出一只黑色的气球。这时,一个男孩好奇地问:“老爷爷,怎么黑色的气球也能飞上天呀?”老人微笑着摸着男孩的头说:“气

  • 优秀是一种习惯

    美国石油大亨保罗.盖蒂曾经是个大烟鬼,烟抽得很凶。在一次度假中,他开车经过法国,天降大雨,他在一个小城的旅馆停了下来。吃过晚饭,疲惫的他很快就进入了梦乡。清晨两点钟,盖蒂醒来。他想抽一根烟。打开灯后,他很自然地伸手去抓桌上的烟盒,不料里面却

  • 习惯被别人左右是最大的不幸

    在一个偏远、封闭的小镇只能听到两个电台:第一个电台专门广播名人消息,或是热门歌曲排行榜,它的收听率相当高;第二电台则是气象专业电台,它的听众只有一小群人。一天晚上,气象电台发出紧急警告:一个威力惊人的“龙卷风”将在午夜来袭本镇,电台呼吁镇民

  • 用庄稼代替杂草

    一位哲学家带着一群学生来到一片草地上坐下来。哲学家问:“现在我们坐在什么地方?”学生们答:“草地上。”哲学家说:“旷野里长满了杂草,现在我想知道,如何才能除掉这些杂草。”学生们众说纷纭,有的说用火烧;有的说用铲挖;有的说……哲学家站起来说:

  • 只会转圈的战马

    西方有一个国家从来没有马。国王就省出一部分国家经费,派人四处寻找,买来五百匹好马,准备外敌入侵时保卫国家之用。马养了很长时间,国家并没有战事。国王想:“养着五百匹马,费去不少食料,饲养也很麻烦,可是并没派上用场。”就命令养马的:“蒙上马的眼

  • 将军杀马

    一位勇猛的将军年轻时总喜欢到附近的一个村子去享受放荡的生活。他的青春就这样一天天虚度,自己的武艺也渐渐荒废了。有一天,将军的母亲狠狠地训斥了他一顿,母亲情真意切的话令他猛醒,将军感到万分惭愧,向母亲发誓说再也不会去那个村子了,从此苦练武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