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肖邦最好的爱情时光

肖邦最好的爱情时光

收录日期:2025-11-20 18:11:47  热度:8℃

1836年冬天,著名钢琴家肖邦结识了比他大6岁的法国女作家乔治桑,肖邦这个纤弱、儒雅而又温柔的男子,对反传统的多产女作家乔治桑,第一印象并不太好。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乔治桑越来越引起肖邦的注意,肖邦发现自己和她在一起时,可以尽情倾诉内心深处的情感。后来,肖邦和乔治桑生活在了一起,他们保持了长达9年的关系。乔治桑给予肖邦的细心照料,有助于焕发肖邦的才华,他们生活在一起的后来几年,肖邦的作曲生涯达到了他个人生命的最高点,是肖邦鸣唱“天鹅之歌”的岁月。

1846年,肖邦和乔治桑在诺罕庄园里一起度过了最后一个残秋。11月,由于种种原因,他们分开了。

肖邦来到巴黎后心情十分忧郁,肺病加重,身体越来越坏,但为了生活,他还要带病教学生弹琴。第二年春天,他的身体稍微好一些,想起自己和乔治桑在一起的这些年,他很有感触,于是,写下了一首《升C小调圆舞曲》。

乍一听,你会感到它的旋律很美,实际上它隐藏着一种说不出来的悲哀。接着出现了一段抒情的慢板,好似是肖邦以往和乔治桑在一起的幸福日子的回忆

肖邦似乎力图忘掉悲惨的现实生活,而沉浸在他自己所创造的虚无缥缈的甜蜜梦幻世界,但是旋律中仍然不由自主地渗透着深刻的忧郁情绪。

1848年,肖邦虽然病情严重,仍然访问了英国和苏格兰。在伦敦,肖邦曾为维多利亚女王演奏,但英国的社交生活使他筋疲力尽,他的学生把他带到一座乡村别墅中休养,并送给他当时迫切需要的一万五千法郎。

肖邦临终前的一段日子非常孤寂,他痛苦地自称为“一个远离母亲的孤儿”。

1849年10月,肖邦在巴黎逝世,在他的遗嘱中,他让人把自己的心脏运回祖国,他的遗体埋葬在巴黎的彼尔拉什兹墓地,紧靠着他最敬爱的作曲家贝里尼的墓碑。在他的葬礼上,奏响了他的《葬礼进行曲》和莫扎特的《安魂曲》,那杯从华沙带来的祖国的泥土,被撒在他的灵柩上,他的心脏装在匣子里运回了他一心向往的祖国波兰,安置在华沙圣十字大教堂里。

猜你喜欢

  • 理发的日子

    胡大妈去女儿家小住,进门就吓了一跳,只见女婿阿华头发、胡子乱蓬蓬的。胡大妈忍不住劝阿华:“头发胡子这么长,抽个空理理吧。”阿华只是“嗯”了一声。女儿在一旁撇嘴说:“人家要当艺术家,不留胡子,头发不长,就不像!”原来阿华是个作家,平常不拘小节

  • 减肥记

    小丽是一位90后小姑娘,长得水灵,个子高挑,就是身材有点微胖,为了塑造苗条身材,小丽加入了一个减肥之友微信圈,结识了不少同道之人,从中见识了各种闻所未闻的怪招。为了瘦身成功,小丽花了大血本购买了圈里推荐的减肥茶、减肥皂、减肥膏等,可是用了一

  • 阿P卖保险

    最近,阿P下岗了,找了好几天都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小兰生气的对阿P吼道:“你要是再找不到工作就别想进这个家门了!”无奈,阿P只好出门碰碰运气。没走多久,阿P就发现前面有个人在贴招聘广告。走近一看,原来是幸福保险公司在招业务员。阿P顿时眼前一

  • 狗运

    大家都讨厌李会计的狗。这条叫“莎莎”的狗不仅难看,爱偷吃东西,还常在深更半夜怪叫,影响居民的休息。这幢楼的居民差不多都是乡政府的工作人员。李会计是乡政府的会计,大家早晚见面,碍于情面,肚里有意见,嘴上也不好说什么。但狗的运气因此很不好,它吃

  • 无方的药书

    窗外是滂沱的夜雨、肆虐的狂风;窗内却是炉火熊熊,伴随着劈里啪啦、火苗吞噬木材的声音。我正安详地躺在床上,借着炉火飘忽的光芒看着爱伦.坡的小说。忽然听见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我暗自纳闷,在这样凄风苦雨的寂寥之夜,又是谁会因着何事而来。于是只好过去

  • 当年情

    以上是多年以后某报纸的头条新闻,没错,不是汪峰,因为汪峰在未来很多年还是一直上不了头条;但也不可能是汪峰,因为这是登在一份叫做《校园晚报》的非主流报纸上的,记载的都是潮州某高校的教职工的私生活。当看到这份报纸的大标题时,这所高校曾经的学生马

  • 一家三个懒汉

    一家弟兄三个,都懒得要命,整天闲着,什么活儿也不愿意做。一天,他们的娘做了一大块香喷喷的糕,放在桌上,就出去了,直到吃中午饭时,还没回来。弟兄三个都饿得肚子咕噜咕噜乱响,眼看着那一块糕出神,但是谁也懒得去拿。停了好久,老大饿得难受,对老二说

  • 口香糖

    刚踏上大巴车门我就开始后悔没把口香糖吐掉。车是从大夫山开出后发往一直令我神往的宝墨园,途中需要半个多小时。我坐在坐满统一着装的同事的大巴车里,爱面子的我装出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嚼着口香糖。正午时分,盛夏的热浪包裹着大巴车,透过车窗,看到外面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