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张碧晨:韩国漂回来的“中国好声音”冠军

张碧晨:韩国漂回来的“中国好声音”冠军

收录日期:2025-11-20 19:39:48  热度:10℃

鲜为人知的是,张碧晨那段“韩漂”生活,却是一天一袋方便面、四处蹭房住熬过来的。那么,她到底经受了何种磨难,最终才绽放中国?

爱音乐的宿命!

中国女孩辍学赴韩从艺

1989年9月10日,张碧晨出生于天津市一个普通家庭,母亲是天津平津战役纪念馆的管理员,父亲下岗后跟朋友做点小生意。

尽管家境不富裕,但是她一直生活在三代同堂的温馨氛围里。小时候的她活泼得像个男孩,每天放了学,就在院子里骑自行车、跳房子、爬树逮知了、抓蛐蛐儿

快乐的童年很快过去。渐渐长大的张碧晨兴趣爱好越来越多,比如主持、表演、芭蕾、唱歌等,她都很喜欢,尤其是唱歌,每天她不戴着耳机听听音乐、唱唱歌,心里就不爽快。父亲因此经常批评她“不务正业”,“你这孩子,放在学习上的精力,连30%都没有!”可张碧晨依然“执迷不悟”,小学毕业时,她获得了市级歌唱比赛第一名,上初中后她又加入了学校的合唱队,并成为主唱。

张碧晨歌唱得好,是来自于母亲的遗传她的母亲年轻时是文工团的歌唱演员。但母亲曾经饱受演艺的艰辛,觉得音乐之路实在太难走,而在她父亲眼里,学唱歌更是“歪门邪道”,因此,眼看她日益沉迷于此,父母开始对她进行强力打压,先是百般劝说甚至斥骂,见她仍旧我行我素,父母干脆摔烂了她的耳机,不允许她上网下载歌曲。

但张碧晨仍千方百计地学唱歌,没耳机她就借同学的,家里不让上网,她就利用课余时间去网吧听歌逆反心理使她更加热爱音乐,不过,她的内心越来越压抑,经常沉浸于伤感的流行歌曲之中,原本大大咧咧的她就这样蜕变成了一个多愁善感的女生。

十几岁的张碧晨就尝够了被梦想与现实挤压的滋味。她想尽情唱歌,却无法摆脱父母的束缚,内心的善良和温顺,让她只能将这份无奈埋进心底。上高中后,为了不再伤父母的心,她决定好好学习。那三年,她学习进步很快,2009年高考时,她本想考中央戏剧学院,但最后还是按照父母的意愿,报考了天津外国语大学法语专业并被录取。她学的是“4+2课程”,即4年在国内读,最后两年前往法国念研究生。

就在父母为她变回“乖乖女”而高兴时,张碧晨却又变成了“脱缰野马”。上大学后,她偷偷参加了很多唱歌比赛,每天根本没把心思放在学业上。这一切,她都瞒着父母,直到有一次她在电视上比赛唱歌时被亲戚看到,父母才知道她又“犯浑”了。父亲气得痛骂了她一顿:“你翅膀硬了!现在都学会跟爸妈阳奉阴违了!”而张碧晨一改昔日的柔顺,固执地说:“我已经成年了,我不想让自己的青春留下遗憾!”父女俩一样倔强,争论到最后谁也不理谁了。

经过7月份初赛、8月份决赛后,张碧晨竟一路过关斩将拿到了中国赛区的第一名。由于接下来要去韩国参加总决赛,这时她才不得不告诉家里,父亲听了十分生气,因为再过一年,张碧晨就可以去法国留学了,他不希望女儿在这个时候分心。

一切都如此顺利,张碧晨感觉自己太幸运了!渴望成名的她没跟家里人商量,一回国就直接去学校提交了退学申请!父母知道后又气又急,但张碧晨无论如何也不愿意放弃这次机会,在她看来,“韩流”已成为中国乃至整个亚洲、全世界的时尚,去韩国从艺,是实现音乐梦想的捷径,比在国内出名容易得多。

张碧晨任性辍学,让父母伤透了脑筋,他们想尽办法都无法阻止女儿,最终只能流着泪在韩国经纪公司的签约合同上签了字。2013年4月底,他们依依不舍地将女儿送到韩国,不停地交代经纪公司的工作人员:“我们最担心的是女儿的衣食住行,如果她遇到任何麻烦,你们一定要帮忙解决”回国时,母亲在机场含泪嘱咐张碧晨:“你如此爱唱歌,也许是一种宿命,爸妈现在照顾不了你了,你一定要平平安安的”张碧晨含泪点头。

最惨的练习生!

“韩漂”岁月几多辛酸泪

张碧晨到韩国后,成了经纪公司的一名练习生。在韩国,几乎每个演艺公司都有一大批练习生,所谓练习生,意思跟“实习生”差不多,都是公司定期进行选秀后招进来的,在出道前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全封闭训练。这种训练异常艰苦,短则几个月,长则七八年,很多练习生都因为吃不了苦,半途退出。

成为练习生后,密密麻麻的训练课程占据了张碧晨的生活。先是一些军事化的体能训练,比如长跑、跳绳、边做仰卧起坐边唱歌等。张碧晨所在的班全是女生,有的只有十几岁,每天很多女生叫苦叫累,可男教练不管这么多,不仅毫不怜惜,还经常吼骂,甚至动手打人。在一次训练中,一个16岁的韩国女生做仰卧起坐时,因体力耗尽躺在地上起不来,男教练竟跑过来一脚踢在那女生的屁股上,厉声道:“快起来!就你这点力气,怎么上台唱歌跳舞?要想出名、当艺人,就先过了我这关!”当时,张碧晨也快撑不住了,但看到这一幕,她咬紧牙关、双腿战战兢兢地硬是完成了任务半月下来,她浑身痛得走路都走不稳。

猜你喜欢

  • 父亲的快递

    那天,我在早餐店吃饭。他拐进店里。他看上去约摸五十多岁,花白的头发,沧桑的容颜,一身不太合体的灰旧衣衫,他打量了一番,犹犹豫豫地问,豆腐脑多少钱?三元。服务员答。哦,他愣了一下,说:那来碗小米汤吧。汤端上来了,他吸吸溜溜地连喝几口,然后从衣

  • 当爸爸不再顶天立地时

    孩子两岁,她有三次情绪失控。头一次发生在刚出院时,回到家,她只见母亲,不见父亲。临进产房,她还接到父母的短信:“已出发,在开往北京的火车上。”她原以为,他们已在家中等候,鸡汤在慢熬,酒酿正发酵,专为下奶的黑鱼在瓦罐里飘香——父亲听到敲门声,

  • 那个未张口就输得一败涂地的人

    “好了好了,不说了,我就是想在凤凰园买房子!”你一句话,就封住了那个人的口。那个人说雅景苑环境好,对面是公园,环境清静,她哪知道年轻任性的你只钟情商铺与闹市。被你顶撞得哑口无言,她只好灰溜溜地回去了,回去给你筹借房款的首付。那个人似乎一直都

  • 我也愿意为你挡风遮雨

    在有些人的家庭中,有这样一个人,合得来的,他对你嘘寒问暖,为你挣钱养家,你无论做什么样的决定,只要是正确的,他都支持。他也许不善言语,也很少过问你的学习工作,但他总会在你学习到深夜时,敲你房门问你怎么还不睡觉。当你下班很晚回家时,开了房门后

  • 牵着您的手

    从我记事起,母亲就是个火爆脾气,每天检查我的作业,不是嫌我作业本用的浪费,就是说我没好好写字,脑袋总是免不了被敲打几下……我从上学起就被算术搞得狼狈不堪,几乎每回考试都是不及格。有一次,我偷改了班上同姓同名同学的试卷,拿回家应付母亲,没曾想

  • 父亲的缝纫活

    我家住在农村。父亲是附近几个村最有名的裁缝。那时,上店铺买衣服的比较少,往往都是扯布后交给缝纫师傅制作。父亲的中山装、喇叭裤等做得很好。做工精细,线路匀称,穿上即贴身又牢实,附近村子里的老人、年轻人和小孩都喜欢到我家做新衣服。每逢过年过节,

  • 有空回家看父母

    岁末,单位工作比较忙。那天加完班从单位出来,已是晚上九点多。街上霓虹闪烁,车来车往,一派歌舞升平。我走到十字路口,等红灯变绿,脚步却迟疑起来,心里生出些许茫然。这条路,我太熟悉了,不知不觉已走了20多个年头。以前下班,我会不假思索地沿着街道

  • 后娘

    那一年,我的生母突然去世,我不到八岁,弟弟才三岁多一点儿,我俩朝爸爸哭着闹着要妈妈。爸爸办完丧事,自己回了一趟老家。他回来的时候,给我们带回来了她,后面还跟着一个不大的小姑娘。爸爸指着她,对我和弟弟说:“快,叫妈妈!”弟弟吓得躲在我身后,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