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刘伯承与彭德怀鲜为人知的历史误会

刘伯承与彭德怀鲜为人知的历史误会

收录日期:2025-11-20 13:18:57  热度:10℃

人们大多以为,建国后的一系列政治运动中,彭德怀是第一个含冤蒙尘的老帅。其实,中国十大元帅在和平年代里第一个受到错误批判和罢官的,竟是曾被誉为中国现代战争史上一代战神、解放后一心扑在军事教育事业上的刘伯承元帅。而他的这一际遇却与后来蒙冤更深的彭德怀元帅有很大关系。

纵观刘伯承与彭德怀长达几十年的革命征程与职业军人生涯,两人之间其实存在鲜为人知的历史误会。同是国家“长城”,刘伯承和彭德怀究竟有什么误会呢?

反围剿:两人气话传走样

毛泽东在宁都会议被解职后,刘伯承升任红军总参谋长,具体指挥红军实施第四次反“围剿”战役。此前,关于毛泽东的去留问题,宁都会议上曾发生激烈争吵。彭德怀等极力主张毛泽东仍留在前方协助指挥军事,但张闻天、王稼祥等“洋派”则坚决主张毛泽东离职。争论中,刘伯承投了“洋派”一票。随即,他又发表了批评毛泽东、彭德怀等“游击主义”战术的文章。彭德怀十分恼怒。

第四次反“围剿”中,苏区中央局命令红军先发制人,首先围攻苏区大川边的桥头堡——南丰。担任主攻南丰任务的红三军团第三师满打满算不过2000人马,而国民党军则有近万人。红三军团军团长彭德怀大为不满:“这是哪个的鬼主意,蠢嘛!南丰易守难攻,敌我力量悬殊,又占据了有利地形,这样硬攻下去对我们是不利的,真是乱弹琴!”

果然如彭德怀所料,激战一昼夜,红军歼敌不足一个营,却自损300余人。彭德怀不禁火冒三丈:“这样打下去连我们三军团的老家底都要打完。啥子正规战?全是刘伯承在瞎参谋。”

彭德怀将中央局的过失都记在了刘伯承的账上,而且话传走了样。事后刘伯承颇为不满地反驳:“红军本来就存在着游击主义嘛!老彭的红三军团也需要在战术上提高一下。”话又传回去,刚直易怒的彭德怀会是何种反应可想而知。

百团大战:刘伯承指失误

全面抗战爆发后,彭德怀出任八路军副总司令,刘伯承担任了下属的一二九师师长。期间,彭德怀领导发起着名的“百团大战”,担任主要作战任务的部队便是一二九师。这一时期,两人的配合还算是默契的。

然而在1945年4月,党内开始按地区和军队系统召开座谈会,总结历史经验,检讨工作。4月30日,刘伯承作报告总结晋冀鲁豫地区抗战7年来的工作。这个报告无可避免地提到了至今仍在争论不休的“百团大战”问题。刘伯承指出,百团大战总的来讲是一场打了胜仗的大战役,但也存在着不少战略战术上的错误,如敌众我寡之下,没有以弱示敌,过早暴露了我军的真实实力;没有充分发扬正规战与游击战相结合的传统优势,有些仓促上阵的意味,为了片面取得政治影响甚至矫枉过正。刘伯承提出的这些问题,并不是针对彭德怀,他只是对自己执掌的一二九师作了自我批评。然而,他的报告一出,便引起延安主要领导的共鸣。毛泽东觉得,刘伯承对百团大战失误的认识和评价是准确和恰如其分的。

打了胜仗的彭德怀对此当然想不通,也完全没有思想准备。后来,他还是就百团大战的战略战术作了一些检讨和认识,中央对此也未再有什么异议。

军事院校被斥“大本营”横遭“反教条”

风暴冲击1951年,刘伯承元帅受命在南京创办新中国第一所军事院校。正当他埋头致力于军事教学,一心要打造—所“东方的伏龙芝”、“东方的西点军校”时,却毫无思想准备地卷入了—场“反对教条主义”的斗争旋涡之中,且首当其冲地受到批判,军事学院也被国防部定为“教条主义的大本营”。

当时,彭德怀元帅是主持中央军委日常工作的国防部长,正是由于他的错误引导和极力打击,军内在1958年掀起了一股“反教条主义”斗争之风,揪出了一个所谓以国防部副部长兼训练总监部部长萧克上将为主帅、训练总监部副部长李达上将为副帅的“反党宗派集团”,一批高级将领和高中级干部被打成了“反党分子”。而刘伯承元帅因“检讨深刻”,得以逃过劫难。一年后的“庐山会议”,彭德怀元帅被“撤职”后对反教条主义事件深刻反思并作了自责,后人“为尊者讳”,“为尊者隐”,故没有过多指责刘伯承元帅挨整的肇始者——刚肠嫉恶、内无阳秋、外有臧否的彭大将军。

当时,刘伯承正在青岛养病,得知南京军事学院和军委训练总监部被说成是教条主义的“大本营”和“司令部”后,曾名义上担任过第—任训练总监部部长(未到职,叶剑英代理),仍是军事学院院长兼政委的他,自然无法回避,只得拖着病体进京接受批判。在医院,他冒着失明的危险写检查,后在别人搀扶下蹒跚上台深刻检讨,因“检讨深刻”,刘伯承总算过了关,但他想通过作检讨保护一批同志的愿望却未实现。1959年1月19日,刘伯承挂印罢官,兵戎生涯遂告结束。

猜你喜欢

  • 没有人值得我们羡慕

    没有人值得我们羡慕从我记事起,身边总是不乏优秀的小伙伴,时光的镜头几经变化,这些人散发的闪耀光芒总能戳中我心,影响着我,也温暖了我。汤丽和沈如都是我很好的朋友,汤丽光芒四射妙语连珠总是让人眼前一亮,眼光不由自主以她为聚焦的中心;沈如温柔体贴

  • 蜗牛和黄鹂鸟新篇

    门前的葡萄架上,老黄鹂跟小黄鹂讲述着自己一生的经历。小黄鹂还小,活到现在它还没离开过这片葡萄园。小黄鹂对老黄鹂讲述的山的那边海的那边仙境般的美景充满了好奇、无限憧憬。小黄鹂暗暗祈祷着:希望自己快快长大,能像老黄鹂那样飞的更高、飞的更远。葡萄

  • 成功就是变不可能为可能

    成功就是变不可能为可能在德国慕尼黑的伊萨尔河流域,是一大片一望无垠的棉花种植区。这里的棉花产量几乎占据了全德国产量的大半以上,因此,相关棉花的产业在当地极其兴盛发达。尤其是棉被的制作,几乎成为了村民们的主要收入来源。像众多的私营业主一样,奥

  • 成功无须早规划

    成功无须早规划年少时,父亲一再告诫我绝不要做一名酿酒师。因为我的祖父、曾祖父都在当地的酒厂以此为生,微薄的薪水只能勉强度日。他不想让我靠近啤酒桶半步。按照父亲的意愿,我刻苦学习,并以优异的成绩进入哈佛大学。1971年,我成为该校研究生,同时

  • 还没开始,就不算晚

    还没开始,就不算晚1958年,一个叫渡边淳一的日本青年从札幌医科大学毕业了,他在一家矿工医院做了一名外科医生。在世人的眼中,这是一份收入稳定而又体面的工作,可渡边淳一的内心却十分纠结。渡边淳一出生于北海道,他在札幌一中读初一时,遇到了一位国

  • 一碗面汤

    那年,秋。花朵一样的年纪,青春正盛。单纯,快乐,美好,却抵不过一次失恋的突袭。顷刻,张扬着馨香的世界倾覆了,内心失衡,以为没有了爱,整个世界都会变了颜色,天空也变得低沉灰蒙起来。一个人在街上走,早秋的落叶在脚边盘桓回旋,那样的街景原本很美,

  • 勇敢做自己

    勇敢做自己有一次和16岁的女儿聊天,她告诉我,她都跟同学说长大以后要像妈妈一样。我问:“什么样?”她说:“独立、坚强,总是知道自己要什么。”我很开心自己以身作则给女儿作了好榜样,可是我扪心自问:“这是天生的个性,还是后天学习来的?”答案是:

  • 你想要的,总会在合适的时候到来

    QQ的那一头,是许久未联系的高中好友,即使隔着电脑屏幕,我依然能够察觉到她抑制不住的兴奋。她说:“我的工作搞定了!户口也搞定了!”这个从大三时就屏蔽一切与外界联络的方式,拼了命地在图书馆复习,然后以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中传媒的姑娘,电视人是她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