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趣话古代的男裙

趣话古代的男裙

收录日期:2025-11-21 16:57:53  热度:7℃

说起裙子,现代人肯定都会不假思索地说那是女性的专利。其实,裙子最初是男女同时穿的。
“裙”字,本作“君”,《说文解字》云:“裙,从巾或从衣,君声。”《辞海》“裙”字条下解释说:“古谓下裳,男女通用。”也就是说,古时候人们把上衣叫“衣”,把下衣叫“裳”。而“裳”就是裙子,不论男女,大家都是一样的。
裙子最初的产生应该是在原始社会。那时,由于生产力低下,人们在用树叶或其他原料做衣服时,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往身上一围,最初的裙子就这样产生了。此时的裙子当然不会是女性的专利,而应该是男女通用的。史书上记载说,上古时代的黄帝“垂衣裳而治天下”,意思是说黄帝是身着男裙——“帬”治理天下的。今陕西省黄陵县的轩辕黄帝陵前的黄帝雕像身上穿的就是裙子。也正是从那时候开始,中国古代的“上衣下裳”制度,被视为最庄重、最正统的服装,就像现代人在庄重场合穿西服打领带一样。
商代人的服饰。上身的“衣”,衣领开向右边,衣长到膝盖。下身的“裳”长到足踝,并在腰部束一条宽边的腰带,腹前加一条上窄下宽、像斧子形状的装饰物“麒”,用来遮蔽膝盖,所以又叫“蔽膝”。到了很讲究雅致和礼仪的周代,人们开始把“裳”的两片布合成一个圆筒。这个小小的改动使“裳”比商代更为漂亮、雅观。
春秋战国时期,天下大乱,诸侯争霸,战争频繁,马成了人们重要的交通工具和作战工具。对于骑马的人来说,裙子就显得极不方便。为了适应这种情况,人们干脆把上衣和下裳合在一起,由过去从上下两截单独穿的“衣”和“裳”变成了上下一体。具体做法是,把三角形的布在身后展开,布的右下角绕过双腿,从双腿前包到身子左侧,之后把布的左下角按照同样的方式裹到身子右侧,再用腰带束住,这就是风靡战国时代的“深衣”,其形状颇有些像我们今天的连衣裙。
汉魏六朝时期,男人穿裙子的风气极为流行、时尚。《宋书·羊欣传》里记载说,羊欣从小就喜欢书法,尤其擅长隶书,深得著名书法家王献之的喜爱。羊欣l 2岁那一年,其父为乌程(今浙江湖州市)县令,王献之为吴兴郡(治所在乌程)太守。这年夏天,羊欣“著新绢裙,昼寝”。这时,王献之来到羊欣家拜访羊欣的父亲。临走时,王献之见羊欣穿的新裙子非常好看,一时兴起,“书‘裙’数幅而去”。羊欣醒来后,按照王献之给他书写的几幅“裙”字条幅练习书法,书法造诣“因此弥善”。
《南史·儒林传》里还记载了一件趣事。有一次,南朝梁武帝在文德殿与张讥、袁定等人一起议论“乾坤”二字的含意。梁武帝让群臣发表自己的看法,群臣怕自己的观点和皇帝不同引来杀身之祸,故“诸儒莫敢先”。而张讥却整容而进,旁征博引,侃侃而谈,且辞令温雅,“帝甚异之,赐蒂、襦、绢等”,并说这是为了“表郷稽古之功”。由此可见,皇帝赏赐男裙在当时是一种较高的荣誉。
在汉魏六朝的上层社会中,“帬屐少年”非常流行,极为时髦。所谓“帬屐少年”,就是贵族子弟以穿裙子和木屐为时尚。以至于后来人们常用“帬屐少年”来比喻那些只注重衣服、装饰而不注重真才实学的年轻人,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纨绔子弟”的代名词。如《北史·刑恋传》里记载说:“萧深藻是帬屐少年,未治政务”等。
隋唐以后,男人开始不再穿裙子,但是,因为黄帝被公认为人文始祖,所以历代皇帝的服饰仍然采用“上衣下裳”制,只不过外面加了件龙袍而已。普通老百姓则男以“袍”为常服,而女则以“裙”为常服。其实,无论是皇帝的“龙袍”,还是普通百姓的“布袍”,和最初的“裳”,也就是裙子又有多大的区别呢?

猜你喜欢

  • 信仰的力量

    他选择了体育,想成为体育明星,露天的小体育馆里经常出现他矫健的身姿。那时他已22岁,已经获得了一次次的殊荣。最让他自豪的是他的100米短跑,他的成绩是世界第一,是当时的“飞人”。 在国人的心目中,那一年在巴黎举行的100米短跑冠军非他莫属

  • 用行动打破“不可能”

    1950年,20出头的郑小瑛来到当时最负盛名的莫斯科音乐学院学习作曲。她似乎注定就是为音乐而生,六岁学习钢琴,十四岁精通各种乐器并且多次登台演出。在莫斯科音乐学院里,郑小瑛的才华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认可,她的曲子时常被学校交响乐队拿去演奏。

  • 爱因斯坦在长岛的那个夏天

    1939年夏天,爱因斯坦到位于纽约东部的长岛度假。而我的祖父大卫罗斯曼,在那里经营着罗斯曼百货公司。6月的一天,爱因斯坦走进店里。尽管祖父一眼就认出了他,但还是把他当作一名普通顾客对待。 祖父问道:“请问,您要什么?” 爱因斯坦用浓重的德

  • 赵本山

    苦孩子的幸福童年 我是个孤儿,读书的时候,我很淘气,当时觉得没有父母最大的好处,是老师家访找不着人。当时我跟着二叔学艺,拉二胡、唱三弦,他是个盲人,盲人的心思重,耳朵很灵敏,每次都是他听旋律,我看舞台表演。学会了三弦,也模仿出了盲人的感觉

  • 运气在云里

    都说他很幸运,出生在演艺世家,父母都是响当当的明星。但人们并不知道,他16岁成为英皇的签约艺人,并不是什么近水楼台先得月,而是为了替生意失败的父亲还债而签下“卖身契”。为了练好音乐,小小年纪的他只身奔赴日本求学,全部家当只有一个背包、一件外

  • 别被自己网住

    受父亲和哥哥的影响,在上大学时,他选择了电子工程专业。毕业后,他又进入牛津大学攻读相关专业的硕士学位。 在牛津大学期间,他认识了朋友贝克。贝克是牛津大学戏剧协会的副会长,因此自然不会放过拉他入会的机会,但他拒绝了。他觉得自己是一个很文静的

  • 把自己当成一颗种子

    史蒂芬?威尔逊不仅是美国维斯卡亚机械制造公司的CEO,还是全美最具影响力的机械制造工程师。他的求职之路,是从清洁工开始的。 上世纪80年代起,维斯卡亚公司就极负盛名,学机械制造的史蒂芬和几名同学从哈佛大学毕业后,非常希望能进入这家公司工作

  • 今天是明天的种子

    法国孩子路易?威登出生于乡下一个木匠之家,14岁之前他接触最多的就是飞溅的木屑。 在路易?威登14岁时,村子里来了两位打扮时尚的年轻人,他们嘲笑村民们衣着老土,“这个鬼地方怎么月亮都显得那么肮脏!”这些话深深地刺伤了路易?威登,他决心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