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你可懂得“杀出条血路”的凄美与快感?

你可懂得“杀出条血路”的凄美与快感?

收录日期:2025-11-21 08:26:57  热度:9℃

你可懂得“杀出条血路”的凄美与快感?

没有战胜黑暗的经历,哪有胜利归来的快感?

没有突破过自己的极限,就只有听别人说他们故事的份儿。

这几年,很多憧憬参与社会企业工作的朋友请我分享经验。我不想只唱好,甚至描绘一幅美丽的图画,令人对社企或创业萌生不切实际的遐想。

我常说的肺腑之言,莫过于这几句:

“不要把社企的工作浪漫化,它跟所有行业一样,有其苦闷、难耐、乏味、生气的时候。”

“你向往社企的工作性质有意义、有使命感。现实是,就算志同道合,也不一定对同一个愿景有相同的演绎和实践方法,于是,争执、矛盾、内讧时有发生。”

“背着使命和社会价值这些高调的理念,会招惹不少来自道德高地的期望和指控,令人窒息。”

“你看到我们表面的风光和成果,希望加入团队,但你有没有想过风光背后是多么地讲求品质和纪律,团队才能达成这些成绩?在这个木人巷里,每招每式都是有泪有汗地操练过来的,没有半点奇迹可言。你能熬得住吗?”

我曾公开说过:“肯学、肯做、肯挨的人,就是人才。”在面试中所有人都会说为了梦想和一份有意义的工作,什么都愿意做、学、挨。有些人加入不久,各种“打工仔干活累到死”、“公司欠了我”的心态原形毕露,之前说过的使命和理想都丢搁一旁,反之,却提出诸般要求,争取“应有”福利,设好条件才愿意执行管理层的决定。

当初愈是为了理想而加入的人,有时愈会斤斤计较,可能因为他们发现自己的理想不能融入现实,于是倒过来把个人抱负凌驾于公司需要,却不知道没有公司这个筑梦平台,大家什么都会做不成。

“我肯做,肯承担,但这个项目不是我的兴趣,我不能勉强自己。”

“我肯挨,但看其是否合理。”

“我什么都肯学,我要开眼界,但要旁听这么多的会议、应酬那么多人,简直浪费时间。”

事事讲条件、兴趣、个人情感,才愿意执行公司指令,就不是肯学、肯做、肯挨,更是不明白何谓责任和承担。到头来还是错失许多学习机会,甚至是向上的良机。许多人羡慕我的工作,其实没有一样是我的兴趣和梦想。有很多事情是为了达成使命而不能不做,有些是形势所迫而临危受命,也有更多是其他人不愿意承担或中途遇到困难而放弃的,我只好自己硬啃,直至有人替代。

创业者和领导人总要补上没人愿意承担的空缺,完全谈不上兴趣和理想,工种是否“适合”自己也免问。真为使命和理想,是可以舍弃自己的个人情感和兴趣的。

毛衣厂成立初时,老板A多番叫我学习各部门的技术和流程,好掌握形态,培训新一代的管理人员。但我确实对毛衣或工厂管理毫无兴趣可言,更害怕管理我最不熟悉的蓝领。我一直希望聘请有经验的管理人员,但他们都思想守旧和工作马虎。同时,来自客户、工友和供应商的投诉与日俱增,工厂只会步入“集体自杀”的命运。

我也想过放弃,理直气壮地说这个职责本来就不在我的工作范围里头,老是打理自己没兴趣的事,也不会有心机做下去。不过,我最终选择了另一种忠于承担的想法:既然已经“开了头”,现在只能做下去,把衣袖卷得再高一点,踏踏实实地解决问题。

想通了,我便二话不说,硬着头皮深入研究这个行业:学习制造技术和毛料知识,研读教科书,请教不同的老前辈,与工友建立关系,认识他们。

“蹲”在屯门毛衣厂的头三年,我要处理复杂的人事关系、整顿开荒期的混乱,那些苦涩不足为外人道。当回首一望,这些都是磨炼个人意志和成长的宝贵经验。要杀出一条血路,永远是凄美的。没有战胜黑暗的经历,哪有胜利归来的快感?没有突破过自己的极限,就只有听别人说他们故事的份儿。

我还有一个领悟—不能做怨妇!一旦抱怨,就会斤斤计较,就会觉得全世界都欠了自己,不懂把握已在手中的机会,眼里只看到自己的“委屈”,看不到身旁的伯乐和战友,把所有不开心,很方便地堆到老板身上。

不做怨妇,才能把目光从自身利益转移到团队,积极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创意和正能量自能释放,主动打造一个大家都能开心共处的环境。

最近,老板B高兴地告诉我,有好友对他说:“全世界最有意义、最开心的工作,就在Ada那里找到,最难得的是她能直接获得你的真传!”

一时间百般滋味在心头,我带点哽咽地说:“其实我一直都为此而感恩。”

懂得感恩,为经常触动自己神经的人和事而感恩,才能领悟生命的真谛。

感恩而不做怨妇,愿意临危受命,才能让我和老板之间的互信变得如此深厚。感恩人事复杂、烦恼多,才能学得做人处事的智慧。

《圣经》里保罗分享他在“三层天”的超自然经历,都比不上那根令他谦卑领悟生命的“一跟刺”。

我看,从事社企和创业的人,身上有一根刺,才是最震撼性的见证!

猜你喜欢

  • 畜生不下马

    有个县官带着几个随从骑着马到王庄去处理公务,走到一个岔道口,不知应该朝哪个方向走。正巧一个老农扛着锄头走来,县官在马上大声问老农:“喂,老头,我问问你,到王庄怎么走?”那老农夫头也不回,只顾赶路。县官大声吼道:“喂!老头,你是聋子吗?我在问

  • 懒汉投亲

    有位乡下的懒汉刚刚来到省城,无处投宿,就暂且到已经定居省城的老乡家里借宿。早晨起床被子也不叠好,朋友替他叠被。懒汉却说:“反正晚上要睡,现在何必去叠!”吃过饭后,朋友忙着洗碗。懒汉又说:“反正下顿要吃,现在何必去洗!”晚上,朋友劝他把脚洗一

  • 体面下台

    韩国动乱时期的人事任用大都是出于政治考虑。因此,原本对国防一无所知的李超鹏担任了韩国的国防长官,结果,他上任后,处理诸多问题时犹豫不决,很不得力,总统李承晚下决心拿掉他。这时,李起鹏的妻子出面了。李承晚见李超鹏的妻子朴马丽亚眼中满是怨恨的目

  • 神鹿之死

    日本的奈良有座春日神社。由于神社将鹿奉为神明,因此这个神社养着许多鹿,而这些鹿正是造成当地居民惶惶不可终日的原因。假如鹿不幸死在谁家的门口,神社就会给那家处以乱石击打的可怕刑罚,根本没有任何辩白的机会。村里的人每天提心吊胆,生怕该死的鹿有一

  • 把机会让给别人

    曾经有一位美国妇人这样对林肯说:“总统先生,你必须给我一张授衔令,委托我儿子为上校。先生,我提出这一要求,并不是在求你开恩,而是我有权利这样去做,我是当之无愧的。先生,我祖父在列克星敦打过仗;我父亲在新奥尔良打过仗;我叔叔是布拉斯堡战役中惟

  • 蒲松龄驳权贵

    清代大文学家蒲松龄虽然一生穷困潦倒,但他却是刚直不阿,满腔正气。一天,蒲松龄身着布衣应邀去一个有钱人家赴宴。在席上,一个穿绸裹缎的矮胖商人阴阳怪气地问:“久闻蒲先生文才出众,怎么总也不见先生金榜题名呢?”蒲松龄微微一笑,说:“对功名我已心灰

  • 第一人

    大家都知道,阿姆斯特朗是第一个踏上月球的地球人。而他说的那句话:“我个人的一小步,是全人类的一大步。”他的这句早已享誉全球。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和他同时漫步在月球表面的还有一个人——奥特伦。在他们回到地球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一位记者问奥特伦:

  • 红豆粥

    从前有个孩子的父亲死了不久,一天在家里煮红豆粥吃。邻居过来看见后就说:“你这个小孩真是不孝啊!你父亲刚刚去世,你怎么就吃上红豆粥了呢?”小孩觉得莫名其妙,就问她:“我吃红豆粥怎么就不孝了?”“红豆粥是红的,红色是喜庆的颜色,难道你还庆祝你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