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访李雪健:一步一个脚印,走下去

访李雪健:一步一个脚印,走下去

收录日期:2025-11-20 13:37:27  热度:10℃

与银幕上比起来,李雪健还要清瘦些。他坐在沙发上,从上衣口袋掏出两幅助听器,一边调试哪一副效果更好,一边歉意地指着耳朵说:“听力下降得厉害。”

“演戏怎么办?”我提高了声调。

“带着这玩意儿不是穿帮了嘛。我就把对方的台词都背下来,他们一张嘴,我就知道说什么了。”李雪健微笑说,声音些许沙哑。

15年前,一场大病差点夺走了李雪健的艺术生命。病发后复出,他洞悉了很多,唯一放不下对“戏”的痴迷。“每年只接一部戏”,这是4年前李雪健对观众的承诺。

最近两年,他“食言”了。去年播出的电视剧《嘿,老头儿!》里,他让观众笑中带泪中记住了阿尔茨海默症患者“刘二铁”;今年上半年的口碑之作《少帅》,他以“神”一般的演技复活了枭雄张大帅;在7月上映的电影《老阿姨》中,他又挑起了解甲归田的农民将军甘祖昌一角。

一个又一个新角色,立在观众心里,不变的,是李雪健对“戏”的痴迷。

“演了那么多角色,不知道哪一个最接近您?抑或每一个人身上都有您个人的色彩?”一直以来我都好奇,演谁像谁的李雪健,是把自己变成了角色,还是把角色变成了自己。

“我的条件不能成为一个偶像。所以,更多的是尝试不同类型的人物。做一个合格的演员,就是要用自己的角色与观众交朋友,我选择了这条路。”他停顿了一下,补充说:“影视艺术是集体创作。舞台剧有几个月的时间排练,可以边排练边改变,边演出边调整。影视就没办法。所以在创作前期,你要拿出更多的时间做准备。别以为自己有多了不起,一个角色火了,可能有种种原因。做演员,要自知。”

“您说过,自己最幸福的时刻就是在剧组领盒饭。”

“为什么?证明你在剧组开始创作了。我生病的时候怎能想到,3年后还能拍戏,所以觉得幸福。演员演戏给观众看,这是职业。我喜欢这个职业,再一个演戏了,又赚钱了。”

“您还看重钱吗?”我半开玩笑说。

“我不看重钱,吃什么呀?”他也半开玩笑,将我一军。

“那为啥没见您拍广告?”我不放松。

“后来我做了一个含片的广告,台词是‘没有声音,再好的戏也出不来’。结果没几年,我在《搭错车》里演一个哑巴。有记者问:您不是说没有声音再好的戏也出不来吗,这回哑巴的角色怎么演的?”他叹了口气,“丢人!我自个儿抽自个儿。有些事是可以做的,有些事是不可以做的,你要考虑到你是公众人物。”

“我也迷茫过。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我在发言中提到了《横空出世》。那里面胖胖的形象让我很懊悔。没出名的时候怎么能减肥,出了名,需要这个人物瘦的时候,怎么就没减肥了?那还是思想有问题了?”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组织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李雪健不仅是参会的文艺界代表,还做了主题为《用角色和观众交流》的发言。会后,这篇朴实、真诚的发言在网络上广为流传。

“这篇发言我准备了一夜。”他的眼睛特别亮,好像回到了两年前,“讲实话,我就是个普通人,高水平的语言我也不会。能和总书记说说心里话,讲讲我作为演员的幸福感,对现在艺术创作的一些担心,这辈子可能就这一次机会。”

“发言结束后,总书记谈到了宋大成、宋江,谈到了焦裕禄、杨善洲,也讲到了‘人生如戏、戏如人生’,讲到了杨善洲的那句话:共产党员也有职业病,共产党员的职业病就是自找苦吃。他说,雪健讲的这个职业病,讲得好。”

“总书记后来在讲话中谈到了自己读的书、看的电影,年轻时候的知青生活,聊天一样的话语,特别亲切。还讲到,知青时候姐姐接他回家,问他想吃啥,他说想吃面。座谈会开的特别好,这是我一辈子的幸福”。

一连串的回忆,满是李雪健鲜有示人的“骄傲”,属于演员李雪健的“骄傲”。

“总书记与大伙握手,我看到他的眼神里,有一种亲切、信任、关爱、鼓励。这两年就是在这样的情感下创作。我是个演员,不能光喊口号”。他说,座谈会一周年的时候,有记者提出采访,他婉拒了。“没有拿出作品来,心里不踏实。”

李雪健又从那旧旧的布袋子拿出了一个精心装裱的相框——文艺工作座谈会结束,总书记与他握手时的合影。“这幅照片我自己家里摆了一幅,又给老爹洗印了一张,摆在家里的客厅。老爹自豪呀!”

“马上两周年了,座谈会上总书记的讲话,大家的发言还经常在脑海里闪现。有一首歌,我们年轻的时候唱过,那天发言的时候我也唱了。”他若有所思,而后用手在腿上打着拍子,哼唱起来——

“共产党员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到了每一个地方,都要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

为什么共产党员焦裕禄、杨善洲能在人民心中扎了根,开了花,结了果?为什么一个朴实的演员和他塑造的角色,能在观众心中扎了根,开了花,结了果?或许,所有的答案都在这两句朴实的歌词吧。

记得20多年前,作家史铁生曾写过一篇《印象与理解——写好人李雪健》。在史铁生看来,“李雪健是以真诚和实干在超越自卑,他所要求的好报是精神的快乐。以精神享受为目的的任何行为和事业,本无失败可言”。史铁生断言:“李雪健非常可能成为最幸福的人。”

20年后的今天,李雪健告诉我,“一个演员,你演的戏没人看,能幸福吗?从实际出发,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这是我的幸福,我的追求。”

猜你喜欢

  • 老妈的账算得不对

    前一阵我让妈妈打听一下阿胶的价格,据说这几年涨得厉害。她一直犹犹豫豫觉得性价比不高,可一听说最近又涨了不少,立马下决心要买一斤,在药店加工好,准备快递给我。她为此跑了镇上好几家药店,一家承诺买一斤阿胶送500个鸡蛋,她又去跟另一家商量,店家

  • 有你的地方才叫家

    姥姥和姥爷的婚姻是典型的包办婚姻,遵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算上结婚那天,两人结婚前一共只见过三次面,说过的话没超过十句。姥爷年轻那会儿没别的爱好,就是好酒,除了早饭,一天两顿酒。姥爷是木匠,靠手艺吃饭,在小县城里也算有点名气。姥姥让他没事儿少

  • 爱你到牙落的时候

    他是在一位师长的家里遇到她的。当时的他刚从艺专毕业,就去了重庆沙坪坝的一所大学任助教。而她则是刚从师范学校毕业,分到了这所大学的附小任教。他遇到她的时候,她当时正跟着这位师长学习绘画,而他恰恰到这位师长的家里拜访,就这样,他们就相遇了。见到

  • 迷路的岳母

    聊天岳母患上老年痴呆症后,每天早晨都要问:“我该怎么叫你?”不止问我,同样也问妻子,她的二女儿。有时候她还会问:“是你大还是我大?”我想她是为了确定称呼时不至于弄错长幼。有一次她甚至问:“我结过婚没有?”她那种一觉醒来恍若隔世的感觉一度让我

  • 吃亏与君子之交

    曾看到一文,说有人是这样定义朋友的:朋友,就是能吃亏的人。他认为这把朋友的本质道尽了。我当时就想,这样定义朋友的人,肯定是交那些能吃亏的人作为自己的朋友了。但是,吃亏和占便宜,乃是一组相对的概念,也是一组相对的实践。有人吃亏,就必然有人占便

  • 我们给过父母多少承诺

    那天,母亲指着电视上的飞机说:“你小时候说,长大了,要为我买一架飞机,想怎么飞就怎么飞。”“我小时候说过这么豪情万丈的话?我怎么不记得了!”我怀疑母亲忽悠人,那么久的事儿,她怎么可能还记着?母亲却如数家珍般,一口气说出十几个我曾经许下的诺言

  • 一个残疾女孩

    在失业顺应时代的潮流下,乐心美食馆已经两个月发不出工资了。我只好拿着我的行李,难过地离开美食馆。我除了炒菜,什么也不会啊!在五金厂做了几天后,我的那双灵巧的、摆弄锅勺的手,在黑夜和白天的轮休上班中,伤痕累累,惨不忍睹。过了不久,我又失业了,

  • 如果那一刻,我说谎了

    我们一直都知道,蒙蒙爱着一个男生,从高中到大学。她总是跟我们说那个男生多好多好,我知道在她心里,那个叫做子恒的男生,谁也比不了。我们姐妹团一共四个人,小童一直叫嚷着:“我愿意坐在宝马车里边哭,哭多久都没关系。”而蒙蒙恰好相反:“我愿意坐在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