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亲情没有断点

亲情没有断点

收录日期:2025-11-21 06:10:36  热度:10℃

他是3岁那年丢的。

家里的小弟已经12岁了,叫着爹地妈咪。父母看着他黑瘦的样子直叹息。他说话一口四川腔,那年,他被人贩子拐到四川的山里,卖给一对不能生育的夫妇,那个男人是瘸子,女人是麻子,开一个小卖店,为了买他,倾家荡产。他还记得3岁时家的样子,花园洋房,德国人留下来的老房子,那时有汽车的人家少,可他们家有。

他还依稀记得家里保姆的样子,是个五十多岁的老女人,给他洗澡时唱儿歌;他还记得母亲是个漂亮的女人,爱穿旗袍,爱用法国的香水,父亲喜欢抽雪茄,一家人在壁炉前讲故事、唱俄罗斯民歌。可这些记忆是如此的模糊,以至于到了四川之后,很快就被生活的贫乏冲淡了。

养父母只能维持他的温饱,但是倘若有一块糖,总会给他吃。

父母给了养父母10万元钱,当时买他时,养父母只花了3000元钱。10万元钱,应该足够养父母养老了。

可是,他的养父母笑着拒绝了。他们说:“他是你的儿子,更是我们的儿子,儿子是无价的。”他是流着眼泪离开四川的。

一步三回头,最后,他跪在养父母跟前。养父母让他走,他不离开,哭喊着不愿走。养父母说:“走吧,回青岛吧,那里更适合你。我们希望你有大出息,不希望你窝在这山沟沟里。”母亲牵着他的手,这双女人的手多么细腻而光滑,而养母的手是多么粗糙。

此时的他,和弟弟一样,也只上初一而已。弟弟看到他,愣了半天。

弟弟带着他去洗澡,这是他第一次在这么华丽的浴室洗澡:里面是光滑的大理石,还有雕塑,还有那闪着光亮的卫生洁具,而他只在小河沟里洗过澡,热水器他不会用,是弟弟教会他的。第二次用,他烫了脚,一个人躲在卫生间哭。母亲说过,不洗干净不许上床的。

他睡不惯那软软的床;他不习惯叫“爹地、妈咪”;他吃不惯西餐……饭桌上,他是局外人,一个人夹着辣椒吃,一吃就是半碗。母亲愣了,转过脸哭了。12年的时间,他把亲情全然忘记了,他只记得养父母沧桑的容颜。

第一次考试,他全班倒数第一,弟弟正数第一。父亲去开家长会,回来说了他两个字:“丢人。”

他转身就跑了。是的,他没怎么学过英语,他在四川时是第一名的,来了青岛之后,他不适应。他跑到火车站,坐车去四川。由于没有钱,他扒火车,一路上风餐露宿,到了四川,一头扎进养父母怀里,放声号啕。

他在这里待了3天,是养父母将他赶走的。家庭贫困的他们,为了让他少吃些苦,给他买了卧铺票。当他赶回青岛的家时,才发现父亲的头发几乎全白了。母亲说:“你父亲后悔得肠子都青了,他说,如果再把儿子丢了,他这辈子后悔死了。”

第一次,他跪在父亲面前,说:“爸爸,我错了。”那是他第一次叫爸爸,父亲抱着他就哭了。他才知道,那心中的恨,那盘根错节的东西,叫做亲情,即使多年不见,这个男人仍然是他的爹,这个女人仍然是他的娘。

不久以后,他学习成绩虽然遥遥领先,可仍然自卑。考上大学之后,他居然有一种解脱的感觉。

几年中,他叫爸爸妈妈的次数屈指可数。倒是每年春节,他一定要坐火车回四川,进门就帮养母做腊肉、打扫房间,好像只是出了一趟远门。父母从来没有抱怨过他,只是说:“这孩子懂得感恩呢。”

大三时,养父母都去世了,他不再跑四川了,可也很少回青岛。

毕业后他留在北京,母亲在北京开了分公司,然后说:“你来帮我吧。”

那时弟弟出国了,他帮助母亲打理公司。后来,母亲回了青岛,把公司交给了他。因为有了分公司的业务,他得常跑青岛,一回青岛,一定要回家,家里只有父母了。有时回去,看到父母呆呆地看电视,他就觉得他们真的老了。

母亲说:“你知道我为什么要在北京开分公司吗?你爸爸说,开了分公司,有了业务,就总能看到儿子了。他得回总部开会,只要能看到儿子,心里就是高兴的。”

那时,他的眼泪再也没有忍住。他丢失之后,父亲一直不能原谅自己,有好长一段时间,母亲近乎半疯状态。他能回来,已经是对父母最大的安慰了。

而他性格的内向让父母很伤感,所以,他们一直那么迁就他。其实北京的业务不是很好,可是为了能看到他,他们宁可赔钱,也要在北京开分公司。

一年之后,他关了北京的分公司,带着妻儿回到青岛,和父母住在一起。

父母看了他一眼说:“臭小子。”他笑了,把父母和妻子、儿子抱在一起,眼泪也落了下来。这亲情啊,穿越千重山万重水之后,却还是这样浓得化不开。

猜你喜欢

  • 胡三卖瓜

    胡三拉着一车西瓜去赶集,刚卖了几个,一位妖里妖气的妇女来打道,说这瓜少给半斤。胡三不信,仔细看了看,这瓜与他种的瓜皮色有别,于是客气地对她说:“你可能记错人了,我这里没有这样的瓜。”那妇女一听把眼一翻,咆哮起来:“我分明在你这里买的,怎么耍

  • 拾零之文革中的我

    文化大革命对我来说冲击不大,因为我小,不算太懂事,但懵懵懂懂也知道点。我家成份不好,当然是被排挤,打击对象。大人为此遭受颇多。妈妈爽朗的笑容一扫而光,取而代之的是愁容满面,沉默寡然。大人们每天小心翼翼地,生怕树叶掉下来砸破了脑袋。姐姐为此长

  • 清华酒楼之圈子

    我们这次在清华酒楼的聚会,虽说圈子不大,但气氛却是愉快的。我是退休后基本不参加以往许多圈子了,我的宗旨是退休了就得专心致志地陪伴老伴。记得在沈国强创办了我们江苏师院附中老三届QQ群后,就有校友在群里问我:“你还从事什么工作吗?”我说:“不!

  • 人性的丑恶

    晴朗的天空,微微的清风,伴随着我愉快的脚步走进了校园的绿道,两个月的漫长暑假终于结束了,我开始了大学生涯的第一天。我拿着录取通知书来到了我所在的班级——07会计班。一进班里,我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因为我眼前清一色都是女生。其实,选择会计班我

  • 养儿‘防’老

    张婆是一个九十来岁的人,她的老伴很早便去了,只余下她和她的儿子、媳妇一起生活。在左邻右舍的眼里,张婆是一个十分勤劳节俭的传统妇女,因为大家都知道张婆都已经九十多岁了还天天在大街上捡纸屑、矿泉水瓶、娃哈哈等废品去卖,都认为张婆想为家里减少一点

  • 姐弟俩

    王慧和王陵是姐弟俩,虽是一娘所生,然脾气个性截然不同。姐姐王慧老实本分,性格温柔。弟弟王陵天资聪敏,机警灵性。王慧没念多少书,初中毕业后就外出打工,后来,嫁给了同村的刘华。结婚一年,就生了小孩,一家三口,其乐融融。王陵大学毕业,学的建筑专业

  • 姨夫的大前门

    我对姨夫极有好感。不仅姨夫家门前有口荷塘,里面有奇特的金色鲫鱼(去年我写了八千字的〈〈金色鲫鱼〉〉,发表在〈〈中国校园文学〉〉)。埂上有棵枣子树,枣子成熟的时候,我便睁着眼睛在下面旋着,姨夫一笑,说,想吃就上去摘。姨夫极爱生活,做得一手好席

  • 韩子武

    韩子武去了!他死在河堤上凉亭子里。在送往火葬场的路上,有人看见从车窗里冒出一缕青烟,象出窍的灵魂一样,飞去了天空。负责入殓的押运员四顺子,一口否定了这种不着调的传说:“胡扯,那是我抽香烟冒的烟。”韩子武没有家,没有房屋,更没有孩子,甚至连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