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混饭吃的恶果

混饭吃的恶果

收录日期:2025-11-20 19:32:43  热度:10℃

我记得在县一中读高二时,住宿生凭饭票去食堂取饭,一桶饭收3.2斤饭票,不像现在单独打饭,菜的油水好,吃不了多少大米饭。可我们是农村来的十七、八岁的小伙子,从家里带来的全是咸菜,很难见到油花,吃饭都是大肚子,要吃让人吃饱,一顿能吃两斤米的大米饭。可那时人平口粮每月40斤,一般只能加工出26斤大米,每天只有八两多的指标,父母为了自己的孩子在校不饿肚子,保证每天的1.1斤大米,想多吃难。

每天的早晨三两稀饭,中午和晚上四两大米饭,根本吃不饱肚子,为了吃饱肚子,饭不够菜来凑,我们就用开水泡菜吃。这样确实能解决饥饿的问题。

四两大米饭本身难填满肚子,谁知炊事员克扣我们的大米饭,四两大米饭盛在碗里只有平平一碗,我们非常气愤地质问炊事员,为什么四两大米只有平平的一碗大米饭?炊事员冷冷地说:“只能煮出那么多的饭,想吃饱,就多拿饭票。”我们的饭票是用大米换来的,而是家里的人从口中省下来的,不是捡来的,哪有多余的饭票?

我们请求学校领导解决炊事员克扣学生的大米饭分量的问题,问题解决了半个多月,炊事员重操旧业,学生又请求学校解决此事,没过几天,炊事员又旧病复发了。我想这样不讲道德的炊事员,应该暗地里惩罚一下,让他知道学生不是好惹的。

我们去打饭时就选择人多时进行,拿饭的人挤到炊事员的身边说:“饭票在他的手中。”站在后面拿饭票的人高举着饭票说:“就给!”炊事员忙于收身边同学的饭票,只有等。拿饭的同学将饭拿出来了,后来交饭票的同学将饭票交到炊事员的手中,又去拿了一桶饭回寝室。

我们花3.2斤饭票拿到了两桶饭,心里可高兴了。吃完饭,趁炊事员不在厨房,神不知鬼不觉地将混来的饭桶送进厨房。

我们听到有同学说:炊事员最近几天每天少收一桶饭票,估计有人趁人多时偷饭。后来,炊事员将厨房的大门关上,收一桶饭票,进去一个人拿饭,饿得发疯的同学哪能让炊事员摆布,大家齐心协力撞开了厨房大门,差点将炊事员踩在地上。

炊事员为了防止学生偷饭,专请师傅开了一个窗口,他就关死厨房大门,就从新开的窗口卖饭,先收饭票后给饭,他以为这样做就能避免学生偷饭,其实,我们也有办法对付他,当他拿出一桶饭时,就被没给饭票的同学抢走了,给一斤饭票,先给饭票的同学就找炊事员要饭,炊事员不同意给,说是让对方去找抢饭的人,人家说:“人家不是抢饭的给了饭票,要是说抢的话,饭是从你的手中抢走的,又不是从我的手中抢去的。”炊事员只好自认倒霉,很不情愿地拿来一桶饭交给对方。

炊事员见有人从自己的手中抢饭,想法抓住人,谁有哪么傻让师傅抓?人是没抓住,拿到窗口的饭总是被一斤饭票换走了。他要学生站队,学生能听他的话?

炊事员通过暗查细访,终于查到是我们寝室的同学干的好事,就决定不卖饭我们寝室的同学吃,他想饿死我们寝室的同学,简直是白日做梦!

我提议自己用洗好的大米放入搪瓷碗中,等到散学的前一节课,塞进灶膛里,散学后去取,保证饭熟了。大家按我说的去做,大家吃到了香喷喷的大米饭。

可好景不长,炊事员不准我们进厨房煮饭,就算我们悄悄地钻进了厨房,他就将澡堂里的搪瓷碗拿出来,让我们散学时去取搪瓷碗时,见到的是生米没有变成大米饭,我们的鼻子气歪了,真想狠狠地揍炊事员一顿,解解心中之气。

我们就将搪瓷碗拿回寝室,去厨房拿木炭自己煮饭。我们干脆自己在寝室里做饭,利用中午和下午散学后的时间做饭。

好事多磨,我们自己做了接近两个月的饭,炊事员不准我们去厨房拿木炭,他要饿死我们寝室的同学,可我们哪能束手就擒?得想法子对付炊事员,我们就去厨房强行拿柴。可没有木炭好使,谁知炊事员不准我们拿柴。一次,有一位同学将炊事员按倒在地,痛打了一顿。谁知那同学打错了地方,将炊事员的右眼打瞎了,住进了医院。

事情闹大了,校长才正儿八经地处理打人事件。校长找到打人的同学,那位同学说是炊事员先动手打人,他才动手的,如果他讲点良心道德不会出现打人的事件。校长当即去调查另一位炊事员,对方证实是师傅先动手打学生的,才没有让打人的同学陪医药费。我提议应让学生监厨,秤米下锅、打饭由学生在场,这样就不会发生炊事员与学生的矛盾冲突,校长采纳了我的建议。后来煮出的四两大米饭足有一大碗。

毕业时,我们寝室的8名同学,除了我受奖之外,其他的七同学都受了处分,因为他们直接参与混饭,抢饭,去厨房木炭,拿柴的行动,导致打瞎炊事员眼睛的事情发生。有学生质问校长:所有的事都是矮子(我的外号,全班个子最矮的一个)指使的,为什么不给矮子处分?校长说:“你们都是高中生,自己都有大脑,为什么要听别人的话?矮子为什么不去干违纪的事?还有他提出了学生监厨的建议,此后再没有发生炊事员与学生之间的矛盾,他是有功之臣,给他处分有理吗?”

其实,我受奖没有多大的意思,心里不好受,但是我为在校住宿的同学做了一件好事而感到高兴!

猜你喜欢

  • 摆脱黑色的绝望

    美国前总统林肯小时候长得很丑,声音沙哑、说话结巴,因而常被小朋友们耻笑,但他并没有抱怨,而是努力取长补短,进而扬长避短。几十年后,经过自己的努力奋斗,他终于成为美国赫赫有名的大总统,大演说家,甚至连他说话时的沙沙的声音,都成了公众迷醉于他演

  • 赢得起,也输得起

    这是一次残酷的长跑角逐。参赛的有几十个人,他们都是从各路高手中选拔出来的。然而最后得奖的名额只有三个人,所以竞争格外激烈。一个选手以一步之差落在了后面,成为第四名。他受到的责难远比那些成绩更差的选手多。“真是功亏一篑,跑成这个样子,跟倒数第

  • 最后一片树叶

    有个病人躺在病床上,绝望地看着窗外一棵被秋风扫过的萧瑟的树。它突然发现,在那树上,居然还有一片葱绿的树叶没有落。病人想,等这片树叶落了,我的生命也就结束了。于是,他终日望着那片树叶,等待它掉落,也悄然地等待自己生命的终结。但是,那树叶竟然一

  • 先想得到,再去得到

    几年以前一个世界探险队准备攀登马特峰的北峰,在此之前从来没有人到达过那里。记者对这些来自世界各地的探险者进行了采访。一位记者问其中的一名探险者:“你打算登上马特峰的北峰吗?”他回答说:“我将尽力而为。”另一位记者问另一名探险者:“你打算登上

  • 微笑

    世界著名的希尔顿大酒店的创始人希尔顿先生的成功,得益于他母亲的“微笑”。母亲曾对他说:“孩子,你要成功,必须找到一种方法,符合以下四个条件:第一,要简单;第二,要容易做;第三,要不花本钱;第四,能长期运用。”这究竟是什么方法?母亲笑而未答。

  • 衣着与行为

    墨子是战国时期的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和道德家。有一天,墨子的弟子报告墨子说:“先生,外面有一个穿着儒生服装的人请求与先生相见。”墨子说:“请他进来吧!”一会儿,那个人跟随墨子的弟子进来。此人复姓公孟,信奉儒家学说,是孔子弟子的弟子,人们尊称他为

  • 美丽的秘诀

    在学校里,有一个长得很丑的女孩,同学们常常讥笑她。每当别人讥笑时,她都气得要命,有时甚至气得哭起来。有一天,当她又因为别人的取笑在那里痛哭时,有一位慈祥的老工友经过,问明她难过的原因后,老工友告诉她变得漂亮的秘诀:脸上常常挂着笑容,碰到同学

  • 在贫穷中也要保持尊严

    一对衣着普通的夫妇,带着一个年纪约八九岁的小男孩,来到一家著名的正统西餐厅。他们坐定之后,侍者递上菜单,这对夫妇点了一份价格最低的牛排。侍者脸上露出诧异的神色,迟疑问道:“一份牛排?可是你们有三位,这样够用吗?”那对父母中的爸爸腼腆地笑了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