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青春经不起等待

青春经不起等待

收录日期:2025-11-20 14:54:53  热度:9℃

我是一名演员,演了40年的戏。我在台湾出生,初中时,我的学习成绩很不好。那个时候台湾的经济还没有起飞,所以海员的待遇算是不错的。我爸爸就鼓励我,说:“人要有一技之长,你就去念海专吧。”我第一次没考上,第二次也没考上,人生最宝贵的十六七岁,我却在补习班发愣或者逃课。两年过后,我觉得自己不能再对自己的人生没有交代了,于是就每天早上起来,到台北图书馆占位子,占到位子之后,从早上9点一直学习到晚上9点关门。这样坚持了两个月,我把能够背的知识全部死背下来,结果我侥幸地考上了中国海专航海科。

我念海专的时候功课依然不好。校外组织了一个中国青年剧团,我就报了舞台技术组,打打灯光也许不错,蛮好玩的。那个时候不小心对戏剧表演产生了这一生都甩不掉的情感。毕业以后出海实习,本来是想一心一意做海员,可是在海上做二级水手,在那边敲铁锈,登高爬下刷油漆,看那些我们最羡慕的船长、轮机长、大副,就觉得这些人都心事重重。跟他们聊着聊着,突然间发现原来我干错行了。因为有一天船长跟我说:“我跑商船22年了,我的女儿今年大学毕业,我只见过她22面,一年见一面,一次见一个月。当有一天你觉得你跟自己的亲人脱节的时候,还不如没有那份亲情。”

这个船长跟我这么讲,轮机长也是类似的口吻。那我为什么还要拼命地往这个职位去奔?原来航海不是一个我愿意干到老的职业,所以拿到毕业证书后我就不干了。之后我做过很多种工作:我在一家月饼公司送过月饼,给二手汽车店当店员,在盲人按摩院送盲人去按摩,还做了一年的长工。

那一年当中我不断地跟台北搞舞台剧的朋友和同学联络,他们都劝我赶快下山去做舞台剧,或者去做戏剧这一行。可是我想:为什么我在学校里面参加过的一个戏剧社团活动要变成我的职业呢?有一天我爸跟我讲:“立群啊,如果你再这么干一行怨一行,不表示别的,只能表示咱们见识不够。”我爸的这句话打动了我。是的,青春是经不起等待的,我不能再这样荒废时间了。我从小都没好好用过功,经过这么多年,人家说青春不留白,而我却是一片空白。但是当我进入电视公司以后,我的心情完全变了,我20岁就接触戏剧,到27岁才把演员当成自己的职业。

在电视公司当演员,我不知道什么叫好,我就给自己定了一个小标准,不要NG(不通过,重拍)或许就是好,起码表示我用功了。别人聊天的时候,我一定在不断地看剧本,所以在别人眼中我是一个很怪的人。我曾经拍过一部60集的电视剧,拍到第52集时我才第一次NG,这是很难做到的。

演电视剧的时候你会碰到各种剧本,有的剧本如果你认为它很好,它触动了你,那就想办法不要辜负它,尽量把它演好。如果你觉得这个剧本一般,或是一个烂剧本,但是既然你接了,在演的时候就要平心静气,把那一大堆似曾相识的故事、台词、布景,尽量变得稍微不相似一点。电视剧就像是自来水,被强制性地输送到每一个家庭,所以,再大腕的演员、再小腕的演员,也不过就是努力地把那些水质搞好了服务大家,不要把水搞浊了污染大家,我们所做的事就是这样。

30岁时,有一天我经过一个室内射箭场,看到有人在射箭,我立刻被吸引了,试过后就放不下了,接下来每天都去练习。从30岁到40岁,我练了10年,最大的感受是:第一箭中红心,第二箭又中红心,第三箭仍中红心,第四箭还没有拉弓呢,自己就把自己打垮了。好强心、虚荣心、得胜心,都不请自来,早就把你的那颗平常心打乱了。到最后我会问自己:“我为什么要射箭?为什么要把自己搞得这么痛苦?”

有一天,我在射箭场看到一位70岁的老先生,清瘦、干净,带了一只用了一二十年的箭袋,里面放了一把箭。箭虽然是老的,但羽片是新的。他一个人很安详地站在那边,拿着弓箭,没有瞄准器,没有平衡杆,没有任何东西,他就拿着一把弓,30米以外架上箭,“嗖”的一声正中红心,但他的脸上一点喜悦之情也看不出来。然后拿出第二支、第三支……我觉得这个人太厉害了,就过去跟他聊天,一聊才知道,人家射了30年。弓有14公斤重,14公斤对年轻人来讲,拉起来可能都有一点吃力,人家70岁的老先生,却能很轻松地拉开。所有的抛物线都在他脑子里,而不在瞄准器上。所以,当他射不准的时候,他没有理由再去怪罪弓哪里有问题。

后来我才发现,射箭所有的一切就是在瞄准的那个时候。当箭射出去后,它已经变成最不重要的事情了,因为它已经变得很呆板、僵化,无法改变,只是10分、9分、8分、7分而已。最秘密、最内在的活动,是在拉弓的那一刹那,你到底用什么心情去安定自己,用什么样的态度去平衡自己的身体和精神,然后安心射箭。

其实,演戏也一样,要尽最大的努力把戏准备好、演好。演员的一生不可能箭无虚发,所以他一定会在涂涂抹抹当中慢慢演。最重要的是,要明白环境,认清它,你认清楚了就不会去抱怨它。在一个没有抱怨的心情下工作和生活,你会比较清楚地去追寻。不管是在事业上、感情上还是生活上,都不要去追寻一个压根儿就追不到的东西,我们不能浪费时间。

各位,青春经不起等待!莫等闲,以免白了少年头。

猜你喜欢

  • 朴槿惠:无爱的“冰公主”

    “我没有父母,没有丈夫,没有子女,国家是我唯一希望服务的对象。” ——韩国女总统、最有争议的前总统朴正熙之女朴槿惠作为一个总统的女儿,并非如想象般美好。父亲的权力带给少女时代朴槿惠的是噩梦般的回忆:父母遇刺、众叛亲离。但政治也许就是她的宿命

  • 两个“无名小卒”的诺贝尔奖

    本世纪初之前,世界医学界的权威专家和肠胃病医生们都坚信,胃溃疡是由于患者吃了太多辛辣的食物,以及压力过大造成的。但澳大利亚两名非常不知名的小医生巴里·马歇尔和罗宾·沃伦却对此持怀疑态度。马歇尔一直为治不好胃溃疡病人而感到无比自责和内疚。后来

  • 玛丽独闯恐怖镇

    世界探险史上有一个十分著名的妇女,她就是终身没有结婚的玛丽·金斯利。玛丽是英国人,她参加探险活动的时间不长,但她孤身一人穿过恐怖的食人部落,却使最勇敢的探险家也不得不表示钦佩。那是 1895 年 7 月的事。 几年前,玛丽最敬爱的父亲去世了

  • 世界“排队大王”的悲喜人生

    改变命运1963年12月18日,格雷格·帕克出生于纽约州的亨廷顿。由于家境一般,各方面也都不出众,高中毕业后,他勉强做了一名高速公路维护员,日子过得清贫而又无趣,年过30还打着光棍。好不容易在酒吧结识了一个在便利店做收银员的单身母亲,可一个

  • 马克·吐温的幽默

    马克·吐温喜欢借书。邻居很小气,不想借给他,于是他想了个主意。一天,马克·吐温又来借书,邻居便说:“好吧。不过,我和妻子刚刚订了个规矩:从我这儿借去的书必须当场阅读。”过了几天,邻居来向马克·吐温借割草机。马克·吐温笑笑说:“当然可以。不过

  • 莎士比亚的那些糗事

    莎士比亚在早期作品《威尼斯商人》中塑造了一个唯利是图、冷酷无情的高利贷者夏洛克的形象,是莎士比亚喜剧的巅峰。可惜,生活中莎士比亚自己后来也沦为金钱的“奴隶”。他像夏洛克一样放起了“高利贷”,后来,他经常将那些还不起债的借钱人送上法庭。莎士比

  • 赫鲁晓夫的“恶作剧”

    1956年4月,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和布尔加宁对英国进行了首次访问。两位领导人是乘坐当时苏联海军最现代化的舰艇“奥尔忠尼启则”号巡洋舰抵达英国的。笔者作为随行记者目睹了后来所发生的一切。4月18日,“奥尔忠尼启则”号巡洋舰顺利抵达英国朴次茅斯

  • 悬在天边的钻链,谁是查韦斯一生最爱的女人

    2013年3月5日,委内瑞拉总统乌戈·查韦斯因癌症去世,消息立刻轰动了全世界。身为玻利瓦尔革命的领导人,这个在支持者眼中的“反美斗士”和“平民总统”,在反对者和西方国家眼中的“独裁者”终于放下一切走了。他的人生经历,情史八卦都被翻了个底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