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消雪时分的朋友

消雪时分的朋友

收录日期:2025-11-20 14:23:18  热度:9℃
两个十分了得的朋友先后遇到坎儿,朋友甲进了拘留所,朋友乙进了监狱。一时间,素日围在他们身边靠他们吃喝的那些狐朋狗友作鸟兽散,也有一些人起初未显薄情,嘘寒问暖,打点关系,帮助照顾家里人。但这样的人终归还是越来越少了。朋友甲出来得快些,也不过是八个月,不离不弃的朋友落了有四五个。朋友乙经过不屈不挠的申诉,两年后逃脱囹圄,他的朋友只剩一两个而已。
物是人非,大家聚在一起喝酒,都感慨着世态炎凉。朋友甲或许是自觉友多,便安慰乙。乙道:“迟饭是好饭。这时的朋友少不见得是见坏事。眼儿大的箩筛着顺,但筛出的杂屑就少。眼儿小的箩筛得虽然涩,但筛下的肯定都是好面。”
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我正坐在阳台上看天纷纷扬扬地落雪。“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这几乎是人人皆知的《问刘十九》。白居易在未雪之时,煮酒以待将至的朋友。酒蚁碧透,火色正艳,朋友来到围炉而坐,絮话夜谈,窗外的雪这时候已经飘起来了吧,酒香染着雪舞,优美而浪漫。这时与你对坐的朋友会是什么样的人呢?可能是什么样的人呢?实际上又是什么样的人呢?
把朋友的种类和雪联系在一起,我突然觉得无法想象。晴天,和你聊大雪小雪节气风向的朋友,该是那种最一般的衣食茶米的朋友吧?那么雪花徜徉里和你谈诗论道的朋友,该是那种怡情雅趣弹筝抚琴的朋友。雪中牵手漫步的朋友,该是知己。雪中送炭的朋友,该是挚人。——这便是朋友中最深情的一种了吧?
然而,不。 还有雪后呢。曾记得有一年大雪连连,在雪中大家还呼朋引伴的出去闹雪。雪住之后,温度陡降,雪路肮脏,每日房檐下响着悠长而清脆的雪化声。不得不出门的时候,裤脚必定要粘上泥浆。于是,大家都在屋里安分呆着,很少再有人去那冰冷凛冽的世界踏步。“下雪不冷消雪冷。”——俗话提炼得多么意味深长。宛若短暂的灾难来临时,尚会有许多人凭余热相助。但若一直陷在井里,愿意伸出的手就会越来越少。
消雪时分,是极致的寒。在消雪过程中站立的人,宛若裸体,脆弱孤独,不言而喻。而有太多的人习惯锦上添花,有许多人习惯雪中送炭——这是另一种锦上添花,连对待灾难也喜欢只衬在氛围热闹的那一瞬。然后,便是庸常简陋的消雪时分:一捆木材,一叠铜板,一双旧靴,一块方巾,一壶开水,一碗咸菜……再来临的朋友,还是朋友吗?他就是印在你生命骨脉里的亲人,就是和你用心灵建造起血缘关系的亲人,就是值得你用全部诚挚的热泪来拥吻的亲人。
我尊重衣食茶米的朋友,欣赏弹筝抚琴的朋友,喜欢牵手漫步的朋友,珍视雪中送炭的朋友。而我最理想的是,消雪时分的朋友。希望自己如果将来遇雪,也会有一些消雪时分的朋友,哪怕只有一位,我也会视为莫大的幸福。——固然不希望朋友遇雪,但当大雪飘飘,我希望我就是那种消雪时分的朋友,那种在寂寞的夜晚敲响朋友门环的朋友。
因此,当心里暗暗希望能和那个人成为朋友而又因此人气势正盛不想靠近时,我就会不无卑鄙的想:若是他在消雪时分,那该多好啊。那时,我的脚印镌刻在一片泥泞之中,一定会清晰得如一朵朵梅花。


猜你喜欢

  • 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

    好朋友都以为我是念文科的料,于是到了分班的时候,宿舍里的姑娘们只有阿晓和我一样去了理科班。我们仍然住一个寝室,每天一起吃饭一起上课,偶尔也会逃上那么几节课。一句话说,我们关系很好。其实在高一的那一年里,我们几乎没有正面说过几句话。只记得最初

  • 也是一种责任

    中国人过春节有这么个民间习俗,正月初六送穷日:下田备春耕,穷气送出门。人们在这一天真正开始工作或者做生意。今天是正月初六,吃过早饭,老婆像往年一样,默默地为我收拾行李。在这一天里,离家,挣钱,已是我这大男人义不容辞的责任。我带同村的几个兄弟

  • 樱桃树与大鱼

    在我们还不懂尊严是什么的年纪,我们就把尊严当做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一高中毕业典礼那天,我用圆珠笔戳了戳前面一个不认识的同学,“同学,麻烦你帮我把这张同学录传给前面那个穿格子衬衣扎马尾的女孩。”话刚说完我就逃一样地溜出了大礼堂。我想小麦不会

  • 806房间的客人

    年底,县里搞了一个表彰活动,第一天报到,第二天观光,最后一天是表彰大会,一共三天时间,受表彰人员可以带一名亲属参加,交通和食宿等费用由主办方承担,其中有一位刘大爷,是和老伴一起来的,住在宾馆的806房间。李婷是会务组的一名工作人员,也住在宾

  • 不是没看懂

    柳庄村主任的母亲要庆贺八十大寿,这消息一经发布,不到半天,就传遍了这个不大不小的村庄,每家每户都在盘算着如何随礼、如何表示。要说这位老寿星,的确不是一般的老太太,中年丧夫、守节寡居不说,难得的是在那缺吃少穿的年代,还能支撑着家庭、供养三个孩

  • 飞来横财

    大张原来在厂子食堂掌过勺,下岗后就和妻子玉梅盘了个门头,开个小饭店。饭店很小,只有五张桌子,名字倒也取得贴切——家常菜馆。开业以来,小店一直不温不火。这样干了一段时间,大张就有了想法,这一辈子就围着五张桌子转,发财别说没有指望,就算做梦也梦

  • 相片

    她,在家中日思夜想,苦苦期盼;他,在城里苦心积虑,愁眉不展,而这些,仅仅是因为一张相片……张树国是一位建筑民工,这年春天,跟随一个小包工队来到上海。他原先生活在偏僻的大山里,以前可是做梦都没想到,自己有朝一日竟然能到上海这个大都市走一遭。初

  • 不死的慈善家

    阿拉尔是中东某国一个偏远小城的名人。奇怪的是,在这个盗匪多如牛毛的地方,几十年来他都安然无恙。阿拉尔的老仆人心里明白,这事儿一点儿也不奇怪。阿拉尔是一个三流的小说家,更是一个慈善家。他那为数不多的稿酬,全部捐给了苦难的人们。在这个战争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