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方言>背bēi油

背bēi油

收录日期:2025-11-20 08:05:32  热度:6℃

“背”字有两种不同的含意。除了通常说的背米、背菜、背包袱外,还有一种含意,指过多耗费时间、精力、感情、钱财等。“这个活路恁个搞法,好背油啊!”重庆人恁个说,外地人往往搞不懂。

自然灾害时期,城镇人口每人每月供应二两菜油,要格外地省,才能把这个月马马虎虎打发过去。所以买菜时要考虑啥子菜省油,啥子菜背油。“四季豆不进油盐”,可以少背油;炒毛毛菜要油多,就把锅先烧得辣辣的再下菜,做到少背油。

现在不同了,麻油、菜油、色拉油遍街都有卖的,想吃哪种买哪种,不用在这方面费心思了。

家里有小孩,当家长的差不多都“望子成龙”。遇到小孩调皮,不听大人的话,大人就吵他:“你这娃儿教育起来硬是背油。”

当秘书是很辛苦的差事。张秘书给头头赶写一份讲话稿,翻箱倒柜找资料,熬更守夜查数据,苦苦思索,改来改去,足足忙了三天三夜。稿子完成时,张秘书捶着酸疼的背说:“没想到恁个背油!”

某机关的老王,不甘心于坐“老板凳”。他听说过“不跑不送,原地不动”的话,于是快马加鞭“又跑又送”。到头头的家里跑了多少趟,送了多少“米米”已记不清了。有一回,老王被头头请到他家里“筑长城”。他知道是要他去送菜,才半天时间就除脱了好几千。

眼看要晋升副处长了,那个头头忽然因为收受贿赂,贪污公款被关进了鸡圈。老王的希望破灭了,钱也白花了。知道内情的人背后指指戳戳说他:“何苦恁个背油嘛,做人还是要靠真本事噻!”

其实哪个人做事都想多快好省,不愿多背油。但这就要看你聪不聪明,能不能干了。

这篇有关于背bēi油的文章,就为您介绍到这里,希望它对您有帮助。



猜你喜欢

  • 玉山方言在休宁

    玉山方言在休宁和友人聊天,得知休宁县渭桥乡茶干村里,大部分居住着江西玉山人氏,如今,四、五十岁以上的村民在日常生活中仍流行着玉山方言。猎奇心理使然,笔者决定前去采风,一探究竟。

  • 庐州方言:一生只喝两次酒的“老鼠”

    庐州方言:一生只喝两次酒的老鼠”那年月到食堂打饭,要先跳忠字舞”——要两只手先向左边头上、后向右边头上抻卸,他左手抻不上去,硬是吓得两三天都不敢到食堂去打饭。后来食堂几个老工人叫他在食堂里头去

  • 庐州方言:“才子”输在酒上

    庐州方言:才子”输在酒上他喝酒跟人家还有个不阳(4):哈也不能管,哈也不敢管。哈管他,他就叫人滚过去。要是家班平辈或东道主叫他不喝,他就说人家拾虚捣鬼(5),自己根本就没醉。每次酒喝到最后,肯定是一个酒桌上的人都不是,就他一个人

  • 庐州方言:半瓶酒放倒了一大屋

    庐州方言:半瓶酒放倒了一大屋喝到两三点时,起码是半斤以上到肚了。舌头发直讲不清话的、趴在桌上只知道一个劲(5)讲我没醉”的、老虎杠子明明自己输非说人家赖的、翻眼打呃的、洋腔拐调不上道(音:套)的渐渐多了起来,可七哥还是不停地叫喝

  • 庐州方言:不会喝酒的八爷

    庐州方言:不会喝酒的八爷这东西家没钱,陈绍忠烟叶搞光后,他就拣烟头回来卷卷拔。搞到白纸包、大铁桥、猫对猫,对他就是奢侈品,那拔起来就不要命了。工作后有了点钱,你看他就拔吧!到大学当了老师后,上课45分钟他也难熬(音ráo)住。

  • 庐州方言:八爷发了猪头疯

    庐州方言:八爷发了猪头疯这八爷好像发了猪头疯(8),一把封住吕排长领子,死死拖,说要到司令部去评理。军代表一听说司令部,叶瓤(9)得了,说:我认错,我认错了嘛!”可八爷还是拖,拖到茅司(10)门口时,军代表说要撒尿,八爷这才松毫

  • 庐州方言:我家的那帮侄儿们

    庐州方言:我家的那帮侄儿们家斌原先在合钢烧锅炉,十八岁曩,合钢锅炉爆炸,当班的都给炸死了,就他算命大,虽没给炸死,可肝给炸成了一团烂泥,医生把他碎烂的肝用纱布包起来,后来还总算长好了。像他这样,按说根本不能喝酒,可北岗头的酒风在那,他走哪能

  • 庐州方言:“大”就是父亲

    庐州方言:大”就是父亲合肥人称父亲,不叫爸爸,而是叫大”(读轻声dɑ)。称母亲不叫妈妈,而是叫妈爷”(mɑyí)。称父母不叫爸妈”,而是叫大(读轻声dɑ)妈”。